第18章 南大碎尸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雪夜惊现:环卫工的噩梦开端

1996年1月19日,南京经历了一场低温暴雪天气。这场大雪从1月18日傍晚开始下,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整个城市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

清晨,一位清洁工人在南京市新街口华侨路附近清扫积雪。在一个建筑工地的垃圾堆里,她发现了一个黑色手提包。清洁工以为里面装的是猪肉,于是将其带回家,准备清洗后自己烹饪食用。

回到家后,清洁工开始仔细清洗这些"猪肉"。然而,当她在清洗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三根断裂的手指。这一发现让她惊恐万分,意识到这可能是R肉而非猪肉。

惊恐之下,清洁工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至此,震惊全国的"南大碎尸案"浮出水面。

接到报警后,南京警方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勘验。初步确认这些肉片确实是人体组织后,警方立即对发现尸源的位置及其附近所有垃圾点进行了仔细搜查。

很快,警方在南京大学南园小粉桥路段四个小区门口的垃圾箱内又发现了被切割整齐装在旅行袋子和其他垃圾袋里的尸块。这些尸块同样被切割得十分整齐,码放有序,显示出凶手极高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

二、碎尸拼图:2000片尸块的恐怖呈现

1996年1月19日至20日,南京警方在全城展开了大规模搜查。随着搜索的深入,更多的尸块陆续被发现。

这些尸块分布在多个地点,包括:

? 南大南园小粉桥路段四个小区门口的垃圾箱内(发现了两个旅行包和其他垃圾袋里的尸块)

? 南大汉口路医院附近

? 南大天津路校门口

? 南大体育场

? 水佐岗地区(发现了染血的可疑床单,里面包裹着部分尸块和受害者的头颅)

经过法医的仔细拼接和鉴定,这些尸块均来自同一受害者。令人震惊的是,受害者的ST被切割成了2000多片,每片都切割得很小且非常整齐。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凶手还将SZ的头和内脏均进行了加R处理,但奇怪的是,凶手并没有毁坏死者头颅及面部特征。这种做法与一般碎尸案凶手试图毁坏尸体特征的行为截然不同,让警方感到十分诧异。

通过对尸块的分析,警方确定受害者是一名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身高约1.6米,体态中偏瘦,眉毛较浓,右面颊有一黑痣,右耳垂侧有一绿豆大小的黑痣。

三、身份确认:南大失踪女生的悲惨命运

1996年1月20日,南京警方发布了协查通报,向南京各大企事业单位高校进行失踪人员查询,并在《扬子晚报》等媒体上刊登了认尸启事。

与此同时,南京警方成立了专案组,对案件展开全面调查。由于抛尸地点主要集中在南大附近,警方很快将调查重点锁定在南大。

1月20日中午,南大信息管理系成教脱产班的老师发现该班一名叫刁爱青的学生已经连续十天没有上课。校方立即联系了刁爱青的家人,确认她并未回家,随即向警方报告了这一情况。

刁爱青的家人得知消息后,立即从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赶到南京。1月21日,刁爱青的父亲在南京大学宾馆内看到当天的《扬子晚报》头版中缝刊登的认尸启事,预感到事情不妙。

当警方告知家人刁爱青的身体特征与死者相符时,家人提出希望见最后一面,但被一位公安局领导劝阻。这位领导表示:"太残忍了,办案的警察都不敢吃肉。"

据警方通报,ST被切成了两千多片,头颅也被Z过。尽管万分悲痛,刁家人还是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事实。

1月22日,在警方的安排下,校方派出9名师生代表前往警局认尸。当认尸代表看到刁爱青的尸体和头颅后,当场崩溃大哭,有人甚至忍不住当场呕吐。

至此,受害者身份正式确认:她就是19岁的南大信息管理系成教脱产班学生刁爱青。

四、案发之前:一个普通女孩的最后时光

刁于1976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刁胜民,姐姐刁爱云,家庭条件并不宽裕。

刁小学时成绩优异,到了初高中成绩有所下降。1994年,18岁的刁第一次参加高考失利,进入姜堰育英学社复读。

1995年,19岁的刁第二次参加高考,但成绩仍不理想,距离南大分数线相差3分。后来,在姐姐刁爱云的公公托关系后,刁被南大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教脱产班录取。

刁的成教班开学较晚,学习与生活相对管理比较松散。大约在1995年9月26或27日,姐姐和姐夫把她送去学校报到。

刁入住南大南园宿舍4舍217室(8人间)。她性格内向、文静、孤僻,喜欢独处,朋友不多。跟熟悉的人比较容易沟通,但面对于不喜欢的人她不怎么开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刁平时说起话来,嗓音稍哑,语速偏快。她喜欢看书、听流行歌曲、诗歌,有时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写成"刁爱卿"。

她的高中好友李季月回忆,刁极其爱书,如果谁把她的书弄丢了、破了或者皱了,刁会生闷气,以后她便再也不愿借书给那人看。

1996年1月7日(星期日),刁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姜堰高中好友的20岁生日聚餐。当晚,刁并未回校,而是与好友同住,次日返校。

1月8日(星期一),刁回到南大后,大部分时间在宿舍内睡觉。据她闺蜜反应,刁在高中时若痛经就会请假在宿舍睡觉。

1月9日(星期二),"与刁同宿舍的女孩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老师要求均摊罚款100元,刁当时是宿舍长"。尽管有说法称罚款金额可能只是2-5元,但这一事件还是让刁心情不佳。

中午,刁在逸夫楼上计算机课时,中途离开,回到了宿舍。下午,室友去上课时看见刁"因身体不舒服",在床上呆着,依然没去上课。

傍晚5点左右,刁告诉室友她要出去一下,并铺好了床上的被子,摆出了要回来休息的样子。这是她留给室友的最后一句话。

刁出门时穿了一件藏青色带帽短呢风衣,前胸和肩膀上有大片红色。她从南大南园宿舍区的小粉桥侧门离开,消失在寒冷的夜色中。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出去竟成了永别。

五、全面排查:警方的艰难调查

确认受害者身份后,南京警方立即展开了大规模调查。

据一位曾参与本案调查的警官回忆,当年各种刑侦技术并不完备,DNA技术也不成熟,法医只能确认受害人为女性。直到后来警方侦查时发现受害人的头颅和衣物并重组了尸体后,才确认了受害人是刁。

南京为本案投入了大量警力,据一位警察回忆,当时南京大多数警察都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本案的调查中。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案组进驻南大,当时附近几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根据刁最后出现的地点和时间,警方确定她的失踪范围主要在南大附近的青岛路一带。然而,1996年的南京街头并没有如今遍布的监控摄像头,警方只能依靠走访排查。

警方对曾出现在抛尸地点的人都进行了逐一调查。根据凶手的作案手法,警方推断凶手很有可能是医生或者屠夫,因此重点调查了涉案范围的该两类人员。

专案组还对南大校内的师生进行了深入调查。一位老师回忆称,当时警方划定了嫌疑人的大概特征:"一是单身中青年男性,身体很强壮,而且有单身宿舍,有炉子和刀等器具;二是情感生活受到过挫折,精神有偏执的倾向"。

经过排查,警方发现刁爱青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为人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没有恋爱和与人结仇的情况。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据刁的室友反映,她可能在书店认识过什么人。

警方抓住这一线索,对刁爱青在书店认识有过接触的人都进行了解和调查。据说,警方后来找到了刁最后认识的那个人,但经过详细调查,这个人被排除了嫌疑。

此外,警方还对附近的居民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由于尸体被肢解得太碎,加上被煮过,很多痕迹都没有留下。但法医还是通过刁的内脏检验结果发现,刁应该不是失踪当天被人杀死,而是在失踪几天后死亡。

死亡时间大约在1月14日至1月16日之间。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内脏检查中发现,在刁没有死亡的这几天,她应该没有进食过东西。

这一发现让警方推测,刁在失踪后的几天里可能被囚禁了。然而,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证据,这一推测无法得到证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