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付成励杀师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2008年10月28日晚6时30分,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教室,一场普通的晚课即将开始。法学院副教授程春明正在讲台前准备教案,20多名学生陆续走进教室。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平常的夜晚会成为程春明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沉重印记。

一名身着便装的年轻男子从教室后门悄然进入,径直走向讲台。程春明抬头询问:"同学,请问你是......"话音未落,寒光一闪,一把菜刀已砍向他的颈部。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讲台和地板。男子掏出手机拨打110:"我杀人了,在政法大学端升楼201教室。"随后,他平静地坐在教室前排,等待警察到来。

这起震惊全国的"弑师案",不仅夺走了一位法学教授的生命,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师生关系、道德伦理和法律教育的深刻反思。案件背后,是一个关于爱情、背叛与极端行为的悲剧故事。

一、血色黄昏:案件始末

1.1 致命一刀:突如其来的暴行

2008年10月28日傍晚,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教室。程春明教授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来到教室准备晚上7点开始的课程。作为法学院副教授,程春明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渊博的学识受到部分学生的喜爱,但也因其个性突出而与一些学生保持距离。

6点30分左右,一名男子从教室后门进入。他是付成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本科生,也是程春明从未谋面的学生。付成励径直走向讲台,从口袋中掏出一把菜刀,朝程春明的颈部砍去。这一刀直接砍中了程春明的颈动脉,鲜血瞬间喷涌而出。

教室里的学生们惊呆了,几秒钟后才反应过来,尖叫着向外逃去。有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有人跑去通知学校保卫处。付成励没有试图逃跑,而是掏出手机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我杀人了,在政法大学端升楼201教室。"随后,他坐在教室前排的座位上,等待警察的到来。

程春明被紧急送往昌平区医院抢救,但由于颈部大动脉被切断,失血过多,当晚7时许,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显示,程春明系被他人用锐器致颈部大血管断裂,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1.2 自首与供述:冷静的凶手

付成励在案发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当警察赶到现场时,他主动表明身份,承认自己是凶手,并配合警方调查。在随后的审讯中,付成励详细供述了自己的犯罪经过和动机。

"我杀程春明有两个原因,一是报复,二是'杀一儆百'。"付成励告诉审讯人员,"老师应当为人师表,老师有这种不轨的行为,而学校又不处理,只能'杀一儆百'来解决问题。"

付成励解释说,他与程春明素不相识,也没有直接冲突,但程春明与他前女友陈某的关系是他杀人的根本原因。"程春明和这个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是已婚男人,"付成励说,"程春明是老师,但他不配称为老师,根本不为人师表......"

付成励还表示,他在实施犯罪前曾考虑过更极端的报复方式,比如伤害程春明的家人,但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他的家人是无辜的。"

1.3 警方侦查:迅速锁定嫌犯

接到报警后,北境市 公安局昌平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通过现场勘查、证人询问和监控录像分析,警方很快确定了凶手的身份——付成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本科生。

警方在付成励的宿舍内搜查出了作案工具——一把菜刀和一把水果刀。此外,警方还发现了付成励的日记和手机通话记录,这些证据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犯罪动机和预谋过程。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还约谈了付成励的前女友陈某。陈某证实,她曾与程春明有过一段感情,但强调这是双方自愿的,并非程春明利用职权"潜规则"她。陈某还表示,她与付成励分手的原因是性格不合,与程春明无关。

经过37天的深入侦查,警方于2008年12月5日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正式逮捕了付成励。至此,这起震惊全国的"弑师案"成功告破。

二、青春轨迹:凶手的成长历程

2.1 寒门学子:勤奋向上的少年

付成励于1986年7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付成励10岁时,因家乡收成不好,父母决定带着他搬到天津谋生。父亲凭借修车的手艺在天津东丽区的一个小村庄安顿下来,母亲则打零工补贴家用。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付成励从小就表现出了勤奋好学的品质。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帮父母分担压力,付成励很早就收起了贪玩的心,会主动学着给父母洗衣服和做饭。"一位邻居回忆道。在学习上,付成励也从未让父母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03年,付成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丽区最好的高中——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中时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了班级体育委员,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2005年,付成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成为村里的骄傲。"他考上中国政法大学那天,村里鞭炮声响了很久,"一位村民回忆道,"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2.2 校园生活:活跃的学生干部

在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他告诉身边的人,他经常看央视国际频道的新闻节目,对国际政治和经济更感兴趣。他认为,法律很多时候无法伸张人们心中的正义,因此没有选择法律专业。

付成励很快展现出了出色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他性格豪爽、仗义,乐于助人,很快成为老师和同学心中优秀学生的代表。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热心帮助同学,主动承担打扫宿舍卫生的任务,甚至在同学生病时半夜翻墙出宿舍楼去医院照顾。

付成励在学生会担任公关部部长期间,多次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他有着较强的公关交际能力,每次社团活动都能成功拉来赞助,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他的一位同学评价道:"付成励是那种最没有心机,也绝对不会算计别人的人。相反,他特别仗义,能把别人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去做。"

然而,2006年换届选举时,付成励被撤去了公关部部长的职务。这一挫折对他的自信心造成了一定打击,但他很快调整心态,继续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2.3 初恋故事: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2007年4月,付成励在一次活动中结识了比他大三岁的研究生学姐陈某。陈某是中国政法大学保送的研究生,容貌出众,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开朗。付成励对她一见钟情,展开了热烈追求。

2007年8月,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付成励对这段感情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由于两人不在一个校区,付成励起初是两三周去看一次女朋友,后来变成每周都从昌平校区坐车去海淀学院路校区看望陈某。

然而,在一次去北戴河的旅行中,陈某向付成励坦白了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和你说个事,"陈某告诉付成励,"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谈过一次恋爱。"她承认,自己曾与学校的程春明教授有过一段恋情,当时程春明已经结婚。

"自从她和我说了程春明的事后,我就觉得我的责任更大了,我觉得我要好好爱这个女孩子,我不能丢下她,我一定娶她。"付成励后来回忆道。在他的潜意识里,陈某是受害者,需要他的保护和关爱。

2008年初,陈某第一次提出分手,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理由。付成励坚决不同意,经过努力,两人暂时和好。然而,2008年7月,陈某再次提出分手,这次态度坚决,没有回旋余地。

"不要离开我,我的生命里如果没有你,我就不活了!是不是程春明害的,你是还介意那件事吗?那我就去把他杀了!"付成励激动地说。但陈某回答:"你不要做傻事,我是觉得我们性格不合,和程春明根本没关系。你就是这么偏激,我才不想继续和你在一起,我受不了了,我们好聚好散吧。"

这次分手让付成励深受打击,他把失恋的痛苦归咎于程春明。在他看来,程春明作为老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破坏了他的爱情,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三、致命关系:程春明与陈某的往事

3.1 师生之恋:一段不伦的关系

程春明,1966年出生,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他曾留学法国,学术水平较高,在知识产权法领域有一定造诣。程春明个性鲜明,被同事评价为"特立独行",在学生中则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些学生认为他学问很好,很有风度,上课时比较有特色;另一些学生则觉得他个性过于突出,不好接触。

程春明的感情生活颇为丰富。他有过三段婚姻,第三任妻子也是他的学生。据了解,在第三任妻子怀孕期间,程春明仍与其他女学生保持着暧昧关系。

程春明与陈某的关系始于2003年,当时陈某还是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而程春明已经是已婚副教授。两人的关系持续了一年多,直到陈某发现程春明已有家室,才提出分手。

"或许是因为学生对优秀教师的天然崇拜,陈怡星被其深深吸引,并且多次和程春明发生过关系。"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然而,陈某后来向司法机关表示,她与程春明的关系是自愿的,并非被"潜规则"。

程春明对自己的行为似乎并不避讳。他曾在课堂上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生活,甚至拿与女学生的关系作为案例分析。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校园环境中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学校方面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

3.2 情感纠葛:三角关系的形成

付成励与陈某的恋爱关系建立在一个复杂的情感背景之上。作为付成励的初恋,陈某在他心中占有特殊地位。而陈某与程春明的过去,则成为了这段感情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