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湖南操场埋尸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5.1 关系网络:权力的扭曲
"操场埋尸案"涉及的相关公职人员渎职犯罪等案件也在紧锣密鼓地办理中。2019年12月30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黄炳松等公职人员进行一审公开宣判。
法院审理查明,黄炳松在得知杜少平杀害邓世平并埋尸于操场后,伙同杨军等人帮助杜少平逃避法律追究,涉嫌徇私枉法罪(共犯)。
杨军在得知杜少平杀害邓世平后,接受杜少平和黄炳松的钱物和请托,利用职务之便,干扰、误导、阻挠案件调查,帮助杜少平逃避法律追究,涉嫌徇私枉法罪。
杨荣安在邓世平被杀案发生后,出于个人私利,按照黄炳松的指使,帮助杜少平逃避法律追究,涉嫌徇私枉法罪(共犯)。
5.2 法律制裁:正义的延伸
2019年12月30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黄炳松等10名涉案公职人员进行一审公开宣判:
? 新晃侗族自治县公安局原政委杨军、新晃一中原校长黄炳松均以徇私枉法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 怀化市公安局原侦查员、法医邓水生以徇私枉法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
? 新晃公安局原副局长刘洪波、新晃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原副大队长陈守钿、原大队长曹日铨、原侦查员陈领、新晃一中原办公室主任杨荣安以徇私枉法罪分别判处十三年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 怀化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杨学文、新晃公安局原局长蒋爱国以玩忽职守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七年。
一审宣判后,黄炳松、杨学文等9名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2020年4月3日,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用远程视频宣判方式对新晃"操场埋尸案"相关公职人员渎职犯罪案进行二审宣判,驳回黄炳松等人的上诉,全案维持原判。
5.3 全面清查:19名公职人员被处理
"操场埋尸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国扫黑办将此案列为重点督办案件。湖南省委高度重视,要求依纪依法、从严从快查办案件,对涉案人员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最终,"操场埋尸案"涉及省、市、县三级19名失职渎职公职人员被依纪依法处理。这些人员包括:
时任怀化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正科级侦查员、副主任法医邓水生(已退休),时任新晃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洪波,时任新晃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曹日铨,时任新晃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守钿,时任新晃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陈领,在参与办理邓世平被杀案过程中,接受黄炳松的请吃或钱物,不依法履行职责,涉嫌渎职犯罪。
时任新晃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蒋爱国,时任怀化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学文(已退休),在办理邓世平被杀案过程中,不依法履行职责,涉嫌渎职犯罪。
时任怀化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办案指导大队大队长徐勇,时任怀化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黄均平,时任新晃县副县长龙胜兰,时任新晃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清林,时任新晃县委副书记张家茂,时任新晃县委书记王行水,时任怀化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伍绍昆,时任怀化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汪华,时任湖南省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代武(曾任新晃县委书记)等9人,在办理邓世平被杀案中存在失职渎职或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分别受到开除党籍、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政务撤职等党纪政务处分。另,杨清林还涉嫌其他违法犯罪问题,已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六、恶魔的双面人生:杜少平的真实面目
6.1 表面斯文:伪装的善良
在周围人看来,杜少平是一个脾气很好的老板。戴着眼镜斯斯文文,也会礼貌和大家打招呼。他名下有着多家公司,其中,由他直接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有两家,都位于新晃县城内,分别是新晃县夜郎谷休闲中心和新晃县刘姐粉馆。
然而,这只是杜少平的表面伪装。在这副斯文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凶残、暴虐的灵魂。
"在杜少平眼中,邓世平把控工程质量,是在挡他的财路。"杜少平的一位受害者说。杜少平用惯用的手段恐吓,说"用不了50万我就把你人头买掉"。
6.2 暴力本质:犯罪的深渊
2005年,杜少平拿着从操场工程中赚取的钱,经营起了一家名为"夜郎谷"的KTV,做歌舞娱乐生意。但他却曾因为歌厅台柱子跳槽带走了部分客源,就找人泼硫酸进行报复。在事情败露后,又找人做了替罪羊,自己逍遥法外。
灯红酒绿的歌厅,是杜少平犯罪的温床。他靠着歌厅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人脉,开始放起了高利贷。张玉和,是当地的一个小老板。2007年,他获得了新晃唯一一家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权。2013年,合同需要续签,但要30万元的资金。张玉和与其他人东拼西凑,只凑到了22万元。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杜少平。
杜少平借给他8万元,打了欠条"今借杜少平8万元现金"。张玉和承诺半年内还钱。然而不到一个月,一个叫姚才林的人就找上门来,向张玉和索要8000元利息。张玉和这才发现,自己借的是高利贷。
利滚利,要还的钱越来越多,张玉和实在是无力偿还。于是杜少平的手下开始用各种方式,逼迫张玉和还钱。电话轰炸是小事,砸门、口香糖堵锁更是家常便饭。杜少平还曾带人,把张玉和狠狠打了一顿,然后丢到冰冷的河水泡着,捞上来再拉到杜少平面前跪着。
6.3 心理测试:真相的揭示
在庭审中,关于"被告人罗光忠是否参与锤杀邓世平老师"的事实认定上,被告人杜少平、罗光忠的供述存在分歧。杜少平声称罗光忠也持锤子击打了被害人邓世平的头部,但罗光忠辩解自己没有参与击打,连头都扭开,不敢看邓世平的脸。
为了查明真相,湖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对杜少平、罗光忠进行测谎试验(心理测试检验)。结果表明杜少平"在击打被害人相关目标问题上有相关特异心理生理反应","倾向认定杜少平击打被害人嫌疑";未发现罗光忠在击打被害人相关目标问题上有相关特异心理生理反应,据此可以"排除罗光忠击打被害人的嫌疑"。
这一测试结果揭示了杜少平的心理状态。他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异常,对暴力行为有特殊的心理满足感。
七、社会震荡:案件的深远影响
7.1 全民关注:舆论的力量
"操场埋尸案"持续时间长达16年,涉案的公职人员多达19名,牵连政府机构数个,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媒体对"操场埋尸案"相关进展情况进行报道后,广大人民群众义愤填膺、深恶痛绝,通过各种平台表达了对涉该案的黑恶势力"保护伞"进行严惩的强烈要求。
"操场埋尸案"被《人民法院报》评为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湖南法院也将其纳入2019年湖南扫黑除恶的典型案例。
2020年"操场埋尸案"被写入"两高"的工作报告,并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将此案写入2021年工作报告并入选典型案例,此案专案组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集体"。
7.2 法治进步:制度的完善
"操场埋尸案"的告破是中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起案件推动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打击力度。它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操场埋尸案"相关公职人员渎职犯罪案一审宣判,充分体现了相关单位在惩治涉黑涉恶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协作配合精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个系统工程,深挖黑恶势力滋生根源,铲除黑恶势力生存根基,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需要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相关单位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7.3 社会反思:正义的思考
"操场埋尸案"引发了全社会对司法公正、权力监督、社会治理等问题的深刻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与打击犯罪相比,预防犯罪、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更为重要。
《光明日报》评论道,在本轮扫黑除恶中,邓世平案终得沉冤昭雪。但这种正义实现方式偶然性太高,复制模仿的社会代价太大。因而在揭开埋尸案真相之余,我们更要汲取教训,思考如何在正常社会环境里,在法定的程序内为公民提供一条安全和自救的畅通途径,防止类似悲剧重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认为,本案除犯罪人作案动机之卑劣、手段之残忍外,更令人愤慨的是当地政府及相关责任人员的不作为。涉及渎职犯罪的相关公职人员遍布新晃和怀化多个部门,包括公安、检察、政法委等,这些官员或明或暗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法律程序失灵。真相埋得再深,终要大白于天下,但是,迟来的正义终非正义,如何构建完善健全的司法救济渠道,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维护司法系统的高效透明,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
7.4 个人悲剧:家庭的破碎
"操场埋尸案"不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邓世平的失踪,给家人带来了16年的痛苦和煎熬。
"这16年,父亲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让这个原本温暖的家,变成了邓家人的冰冷的回忆。全家人在一起这么多年,就是我和母亲、弟弟,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可以不说一句话,那种空气是凝固的那种。"邓玲回忆道。
邓世平的妻子在丈夫失踪后,整日以泪洗面,眼睛几乎哭瞎。邓世平的母亲思儿心切,患上了老年痴呆。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一起谋杀案而支离破碎。
直到2020年3月24日上午,邓世平才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被家属安葬。新晃一中在新晃县盘龙陵园殡仪馆为邓世平老师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追思会,有现任新晃一中的学校领导、部分教师以及邓世平的亲友等三十人参加。
八、结语:迟到的正义与永恒的警示
"操场埋尸案"已经过去多年,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却永远不会过时。邓世平老师用生命扞卫了正义,他的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它也彰显了党中央扫黑除恶的坚定决心,展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显着成效。
当杜少平被执行死刑的消息传来,邓世平的家人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他们收起了16年来祖孙三代写下的一封封举报信,开始了新的生活。
"希望通过我父亲的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让伤害我父亲的这些,而是要给社会上的所有的人上一堂有力的法制教育课,唤醒大家的正义感。这样我的父亲才没有白白失去生命。"邓玲说。
"操场埋尸案"已经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它将永远警示我们: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在法治的阳光下,任何邪恶势力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如今,新晃一中的操场已经重建,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地奔跑玩耍。然而,那个被深埋16年的秘密,那个关于正义与邪恶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