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赵永勇寻亲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1994年那个致命的赶集日
1994年7月12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箭口垭村的清晨,肖学琴准备去镇上赶集。她发现自己的鞋子坏了,便向邻居高元翠借了一双白色凉鞋。7岁的大儿子赵永勇和5岁的小儿子赵永宽闹着要跟去,肖学琴便同意了。
母子三人走在村道上,阳光有些刺眼。赵永勇注意到母亲的白色凉鞋,那是邻居高阿姨家的鞋柜里叨出来的。母亲的手温暖而柔软,兄弟俩蹦跳着跟在她身后,完全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会永远改变他们的命运。
当他们经过永兴镇的一家门市房时,一个陌生男人从里面走出来,主动和肖学琴搭讪。赵永勇扯了扯母亲的衣角,小声认真地说:"陌生人,妈,不要进。"但母亲还是跟着那个男人进了屋子,带着两个儿子一起。
门市房里有麻将的流动气息,烟头没灭,牌没收拾。屋里人笑着寒暄,很快,人都走了,屋里气氛突然变得紧张。意外更像预谋,兄弟俩亲眼看着母亲被几个陌生男人围困,被残忍加害。
"妈妈!"赵永勇的嗓子又急又脆,但谁也不回应。
二、7岁男孩目睹母亲被杀害
在门市房里,兄弟俩亲眼目睹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蒲际建与廖定杰共同杀害了肖学琴。蒲际建卡住肖学琴的脖子将其按倒在地,并从席子下面抽出一把匕首,朝肖背部捅了两刀。期间,廖定杰按住肖学琴的手脚。
赵永勇和弟弟赵永宽的哭喊声回荡在空荡的店里,但母亲再也没有起来。鲜血从母亲的身体流出,染红了地面。赵永勇和弟弟扑过去,不肯松手,却怎么都叫不醒母亲。
"拉妈妈一把!"母亲的求救声在赵永勇耳边回响,成为他此后19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随后,兄弟俩被带到蒲际建家中的地下室关了一星期。在这黑暗的环境中,赵永勇曾试图带着弟弟从窗户逃跑,却被蒲际建10岁的儿子发现,抓回来后遭到一顿毒打。
为了防止他们再次逃跑,蒲际建和廖定杰将安眠药混进饭里给兄弟两人吃。赵永勇记得,那段时间他们大约被关押了六七天。
三、骨肉分离的兄弟俩
1994年7月的一个凌晨,赵永勇和弟弟被人贩子叫醒,四五个人穿过崎岖的小路,到达大巴车站时已经天亮。他们坐着没有座位的绿皮火车,辗转北京、福建等地,最终被带到福建莆田荔城区北高镇高洋村的翁建和家。
在翁建和家中,赵永勇和弟弟与其他被拐儿童一起等待买家挑选。赵永宽因为年龄小,很快被一个家庭以7500元买走。赵永勇看到弟弟被人抱走,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却被一群大人拦住。
赵永勇是所有孩子中最后一个被卖掉的,因为他年龄偏大,性格又倔强,很多买家看后都表示不接受。为了尽快卖掉赵永勇,人贩子只能降低价格,最终赵永勇以5800元的价格被卖给北高镇后积村的徐金池,改名为"徐扬"。
徐金池家中有两个女儿,他买赵永勇的目的是为了有个儿子养老送终。在"新家"中,赵永勇的生活并不如意。由于条件艰苦,他既要做各种农活,还经常吃不饱饭。书也只读到小学5年级,因为养父母认为不让他读中学,早点去外面挣钱更好。
四、19年的坚持与寻找
在福建的日子里,赵永勇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世。他将兄弟俩被贩卖的过程写成文字、画成画,发誓一定要找到凶手。他知道,如果不把这些记忆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会忘记那些重要的细节,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
13岁那年,赵永勇被养父母送到广东一家玉雕厂当学徒工。虽然生活艰苦,他一个月房租两三百块钱都交不起,方便面也吃不起,经常喝自来水充饥,但他依然坚持写日记和画画,将所有关于家乡的记忆都记录下来。
2005年左右,已经在广东慢慢独立生活的赵永勇决定一边通过记忆画画,一边根据画面找家乡。"那段时间压力很大,总是做梦,就想为妈妈报仇。"赵永勇说。
2010年,赵永勇在四川籍朋友家中吃到了腊肠和折耳根,这两种食物的味道瞬间勾起了他的童年记忆。他确定自己的家乡应该在四川或重庆附近,因为和小时候的味道很像。
2012年3月底,赵永勇联系上公益寻亲打拐网站"宝贝回家"的相关志愿者,并将身份证连同十几页日记和四张铅笔画提供给志愿者寻亲。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赵永勇开始了他的寻亲之旅。
五、19年后的父子相认
2012年9月11日,在成都志愿者的帮助下,赵永勇在四川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村头和父亲赵代富相认。当赵永勇看到站在"热烈欢迎赵永勇回家!"横幅下的父亲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一边走,一边抹着眼泪。
父子二人紧紧相拥,赵永勇哽咽地喊着:"爸爸,我回来了!"赵代富拍着儿子的后背,口中呢喃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为确保身份,双方在好心人建议下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证实了父子关系。经历了18年的分离,赵永勇终于找到了家。
赵代富抱着儿子痛哭,诉说自从儿子失踪后的痛苦与无奈。母子三人失踪后,赵代富曾长时间寻找,但因无证据证明他们被拐,村里有人猜测母亲带孩子私自离开,他虽不信却无可奈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