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广西百香果女孩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4.2 令人震惊的前科与癖好

在案件再审期间,晓燕家属的代理律师侯士朝向法院提交了新的证据线索,揭示了杨光毅更为阴暗的一面。据调查,杨光毅在案发前有多次骚扰、WX未满14女的行为。

证人杨某红证实,2007年至2008年,她大约10岁时,曾被杨光毅跟踪尾随两次,一次是在晓燕遇害案案情中提到的小竹林附近,另一次是在一个路口。两次她都发现杨光毅躲在山上一直盯着她,"眼神令人恐惧",这对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杨某红的父亲杨某杰也作证说,10年前大女儿杨某红曾被杨光毅追赶,五六年前,他的二女儿杨某青在房间看书时,杨光毅曾开门往房间看,杨某青发现后大喊,杨光毅才跑出去。杨某杰的三女儿杨某洁六七岁时也被杨光毅抱过几次,其中一次是在本案案发前一两个月。

杨光毅在侦查和再审期间的供述也与上述证人证言相印证,他承认抱这些小女孩时,一般会摸她们的上身和大腿。这些证据表明,杨光毅不仅是一个强奸杀人犯,还是一个长期对卫城粘女孩进行性骚扰的惯犯。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被杨光毅骚扰过的女孩,有的还和晓燕在同一个地点遭遇了类似的危险。这意味着,如果杨光毅没有被判处死刑,他很可能会继续对其他无辜的女孩实施侵害。

4.3 自首的真相:主动认罪还是走投无路?

杨光毅的自首情节是本案二审改判的关键因素,但这一"自首"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警方的调查,案发当天,杨光毅在实施犯罪后,并没有立即自首。案发第二天,面对警方的询问,他还拒不承认自己作案。直到案发两天后,在其父亲的陪同下,他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公安局伯劳派出所自首。

晓燕的家人对杨光毅的自首动机提出了质疑。陈礼言表示,"事发后我们在山上找人,就看到他们一家人在发现我女儿遗体地方附近,我问他们干什么,他们说在采山药,没有看到我女儿。"小燕的舅舅陈天传也表示,"当时全村都在帮忙找人,但他们家没有","因为杨光毅之前就有这方面的癖好,所以我们都怀疑是他",随后小燕家人让警方找杨光毅问话,但第一次他并没有承认。

这些细节表明,杨光毅的自首可能并非出于真心悔过,而是在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和警方调查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被动的、被迫的自首,是否应该被视为从轻处罚的理由,成为了本案争议的焦点。

在再审庭审中,晓燕家属的代理律师侯士朝认为,杨光毅的自首具有被动性和被迫性,不足以从轻判决。他强调,法律规定,自首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而不是"必须"从轻或减轻处罚。一审法院作出的不予从轻处罚的决定完全正确。

五、痛苦的延续:受害者家庭的艰难处境

5.1 失去顶梁柱的贫困家庭

晓燕的家庭在她父亲去世后,就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她的父亲杨时愔是在2009年为救落水男孩而不幸溺亡的。当时,杨时愔在外地的伐木工地打工,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后,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人。然而,他自己却不幸溺水身亡。

杨时愔救人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家人和当地村委会并没有意识到可以为他申报"见义勇为"奖。在拿到工地老板的7000多元赔偿款后,家里人按照当地风俗草草将其下葬。直到晓燕遇害后,家人才想起为杨时愔申报见义勇为奖,但根据广西相关规定,申报见义勇为的有效期为两年,因此无法对其予以认定。

晓燕的母亲陈礼言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独自抚养着五个孩子,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几亩农田的收入、陈礼言打零工的收入以及低保补助。尽管生活艰难,但一家人相互扶持,日子还算过得去。然而,晓燕的遇害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和希望。

5.2 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除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晓燕的家人还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首先是诉讼费用。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陈礼言聘请了专业的律师团队,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尽管律师们了解他们的家庭困难,给予了一定的优惠,但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次是晓燕的丧葬费。由于案件审理过程漫长,晓燕的遗体需要保存在殡仪馆。每天150元的看管费,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陈礼言说,"我去问了殡仪馆的人,他们的收费大概是150元一天,两年就是10多万元,我们现在肯定拿不出这笔钱。"

此外,尽管法院判决杨光毅赔偿被害人家属31万余元,但到目前为止,晓燕的家人没有拿到一分钱赔偿。陈礼言说,"法官告诉我,查了(被告方)很多账户,上面一分钱也没有。"

晓燕家属的代理律师侯士朝认为,杨光毅有承包地份额,按照土地流转规定,有杨光毅份额的承包地或宅基地,村集体成员之间可以流转,这意味着有杨光毅份额的土地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执行给陈礼言。然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结果也不确定。

5.3 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

晓燕的遇害给她的家人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母亲陈礼言在接受采访时说:"两年来我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这个坚强的母亲,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不得不强打起精神,面对漫长而复杂的诉讼过程。

在庭审过程中,陈礼言听到杨光毅讲述杀害女儿的过程时,情绪激动,一度晕厥过去。她表示,"听到被告讲述杀害女儿的过程,觉得实在太残忍听不下去了。他说捅刺我女儿眼睛的情景时真是太残忍了,作为父母真的很痛心,他怎么能那么残忍,一点生的机会都不给。"

晓燕的姐姐晓菲因为让妹妹独自回家而深深自责。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将是她一辈子的心理负担。其他兄弟姐妹也因为妹妹的遭遇而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晓燕的弟弟当时还很小,他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姐姐遭遇了什么,这将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阴影。

陈礼言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不发生这样的事,我一家人再穷也没关系,就是快快乐乐这样过。"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通母亲最朴素的愿望,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家庭因晓燕遇害而遭受的巨大痛苦和损失。

六、案件的深远影响:推动法治进步的力量

6.1 引发全国关注的舆论风暴

"百香果女孩"案从一审到二审再到再审,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受害者是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凶手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晓燕在卖百香果途中被强奸、杀害,这一悲剧触动了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强烈的愤慨和同情。

其次,案件的审理过程一波三折,从一审死刑到二审改判死缓再到再审改判死刑,这一曲折的过程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二审改判的理由——"自首情节",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再次,晓燕父亲的英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公众对这个"英雄家庭"的遭遇更加同情。人们无法接受一个见义勇为者的女儿竟然遭遇如此悲惨的命运,这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热度。

此外,案件中被告人家属的态度也引发了公众的不满。据报道,杨光毅的家人在案发后没有向晓燕家人道歉,也没有提供任何赔偿,这让公众感到愤怒。

这起案件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被广泛报道,引发了数以百万计的讨论和关注。它不仅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还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案件。

6.2 对司法实践的重要影响

"百香果女孩"案对我国的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了一个推动法治进步的标志性案件,还对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这起案件明确了在涉及严重暴力犯罪时,自首情节并不必然导致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时强调,杨光毅犯罪动机卑劣,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危害后果特别严重,虽有自首情节,不足以对其从宽处罚。

这一判决对于那些试图通过自首来逃避严厉惩罚的严重犯罪分子敲响了警钟,也为司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正如专家案评团所认为的,百香果女童被害案推动了新时代法治进程。

其次,这起案件入选了"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这表明它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起案件的审理过程,展示了我国司法系统如何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回应社会关切,实现公平正义。

此外,这起案件还引发了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的深入思考。晓燕的悲惨遭遇让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6.3 社会各界的反思与行动

"百香果女孩"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和积极行动。

首先,这起案件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许多学校和社区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家长们也更加重视孩子的安全,尤其是在上下学和独自外出时的安全问题。

其次,这起案件引发了对性犯罪者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意识到,性犯罪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预防严重犯罪的重要性。一些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始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措施,帮助那些有性心理问题的人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治疗。

再次,这起案件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的权益保障。晓燕父亲的事迹被报道后,相关部门开始反思见义勇为者认定和保障机制的不足,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

此外,这起案件还引发了对司法救助制度的思考。晓燕家庭的经济困境让人们意识到,仅仅依靠司法判决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司法救助机制,帮助那些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的家庭渡过难关。

七、迟到的正义:案件的最终结局与启示

7.1 正义的实现与代价

2021年2月2日,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命令的执行,"百香果女孩"案终于画上了句号。杨光毅这个残忍杀害10岁女孩的恶魔,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对于晓燕的家人来说,这是一场迟到的正义,也是他们两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然而,正义的实现也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晓燕的母亲陈礼言说:"这个判决结果符合我们的诉求,但我女儿没了,我高兴不起来。"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母亲最深的悲痛和无奈。

尽管判决结果是公正的,但它无法挽回晓燕的生命,也无法抚平她家人心中的创伤。晓燕的家人在等待正义的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晓燕的遗体在殡仪馆停放了两年,每天150元的看管费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此外,尽管法院判决杨光毅赔偿被害人家属31万余元,但由于杨光毅名下没有任何财产,晓燕的家人至今没有拿到一分钱赔偿。陈礼言说:"到现在一分钱,一句道歉都没有,连那32块钱都没收到。"

这些现实问题表明,即使正义得到了伸张,对于受害者家庭来说,创伤和损失仍然是无法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