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河南修武25年悬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5.1 意外的比对结果
2016年5月4日,范新河接到了河南省公安厅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让他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5.23案件嫌疑人的DNA对比上了,在商丘市宁陵县。"
这个消息让范新河欣喜若狂,他立即带着专案组奔赴商丘市宁陵县,这里距魏淑敏案发地点两百多公里。警方锁定的嫌疑人是一名75岁的老人:史从朗。
然而,看到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史从朗,范新河心中产生了疑问。根据之前的侦查,凶手应该是一个30岁左右且有犯罪前科的人,活到现在应该有50多岁,可眼前这位老人25年前就已经50多岁,他会是本案的真凶吗?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以普查为名采集了史从朗的DNA样本,同时与他闲聊家常。"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范新河问。"焦作市修武县。"史从朗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1991年,去看我儿子。"时间、地点的吻合让案件突然有了进展。
5.2 真凶的浮出水面
然而,商丘市公安局DNA室出具的报告显示,史从朗的DNA样本和精斑样本不属于同一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DNA检测结果?专案组向公安部鉴定中心求助,公安部鉴定中心认为,DNA在史从朗这一代人的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异,所以真正的嫌疑人应该在史从朗的儿子辈当中。
问题又来了。专案组在讯问史从朗的同时,就已经把他3个儿子的DNA作了检测,结果都显示没有作案嫌疑。难道方向错了?就在大家觉得案件又陷入僵局时,修武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刘强说:"证据都指向了这里,一定是疏漏了什么!"
他们继续摸排,发现史老汉还有个儿子叫史家周,10年前就去世了,被匆匆埋入土。而这个史家周曾在新河农场服过刑,虽说案发时他已被释放,但仍在修武居住,当年史从朗去修武,就是去看这个儿子。
六、开棺验尸:真相大白的时刻
6.1 艰难的决定
要确定真相,只能开棺验尸提取史家周的DNA。但这一想法遭到了史从朗的坚决反对。他声称当时为了埋葬史家周,丧葬费没少花,如果要开棺的话,得给他10万元补偿费。
然而,警方调查得知,史家周死后史从朗都没有露面,下葬的时候连棺材都没有准备,更别说风光大葬了,三四个村民将他用床单包裹后,便挖了个坑草草掩埋了。
在民警极力劝说下,史从朗终于同意对史家周进行开棺验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2016年5月23日,恰是魏淑敏母子遇害25年的忌日,警方开棺验尸。
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在一块荒地里,警方顶着伞挖开了史家周的坟堆。由于当地是土葬,没有火化,法医们很艰难地从尸骨中提取到了DNA信息。
6.2 最终的鉴定结果
最终的鉴定结果出来了,魏淑敏体内的 晶斑 与史家周的DNA吻合度达到99.%,从技术上完全可以认定,史家周就是当年犯下大案的真凶。
这个结果让坚守了25年的范新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了这一天,他们足足等了25年。
史家周生于1963年,从小就劣迹斑斑。1981年8月,他因 墙尖 邻村女子被判刑7年,此后,他又因为盗窃、抢劫多次入狱。2006年,正在服刑的他因肝炎病重被拉回老家治疗,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他一辈子没结婚,很少回老家。
七、案情回顾:真凶的犯罪轨迹
7.1 史家周的犯罪生涯
史家周的犯罪生涯始于1981年。当年8月12日,他 墙尖 了正在地里干活的同村妇女,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在新河农场服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对修武县的地理环境如此熟悉。
1988年刑满释放后,他并没有回到商丘老家,而是留在了修武县。1992年,他在焦作市因盗窃摩托车被判入狱9年。出狱后不久,他又因抢劫再次被捕入狱。2001年,史家周在商丘火车站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在服刑期间,他几乎住遍了河南省的各大监狱。
值得注意的是,魏淑敏母子遇害的1991年,史家周虽已从新河农场释放,但仍在修武县居住。而他的父亲史从朗当年去修武,正是去看望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7.2 案件还原
结合所有证据,警方还原了案件的全过程:1991年5月23日中午12点多,魏淑敏带着4岁的儿子骑车去县城赶集,在路过磨台营村的机井房时,遇到了在此徘徊的史家周。
史家周见四周无人,便将魏淑敏从自行车上拽下,拖进机井房实施 墙尖。魏淑敏的儿子看到母亲被欺负,想要保护母亲,也遭到了史家周的攻击。母子俩都被史家周用钝器击打头部,导致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史家周将他们的尸体扔进机井,又将魏淑敏的自行车扔进附近的水塘,然后逃离现场。
史家周非常狡猾,他带走了魏淑敏的衣物和作案工具,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线索。这也是为什么警方在现场找不到这些物品的原因。
八、法律结局:迟到的正义
8.1 法律的无奈
虽然确认了史家周就是杀害魏淑敏母子的凶手,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因此,尽管史家周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但由于他已经死亡,法律无法再对他进行制裁。这对于苦苦等待了25年的受害者家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8.2 给家属的交代
2016年8月11日,修武公安局民警将一份发生在25年前的恶性强奸杀人案的鉴定书送到被害人家属曹某某的手中。手捧这份来之不易的鉴定书,33岁的曹某某泪流满面。她说:"母亲和弟弟被害时,我8岁。如今,我的女儿也有7岁了。25年了,好多人的记忆都淡了,但专案组从来没有忘记我母亲和我弟弟!没有他们的执着,就不会有真相大白的这一天。"
25年的等待,终于换来了一个答案。虽然凶手已经死亡,但至少受害者家属知道了真相,也算是给了死者一个交代。
九、案件背后:两代刑警的坚守
9.1 范新河的执着
在这起案件中,范新河的执着和坚持是最终破案的关键。从28岁到53岁,从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到公安局副局长,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这起案件的追查。
他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魏淑敏母子案的卷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阅一次。他常说:"干警察一天,就一天不能放弃这个案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破此案,誓不罢休!一定要给受害者一个交代,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正是这种执着,让他在25年后依然能够一眼看出史从朗作为嫌疑人的不合理之处,从而将调查方向转向他的儿子们。也正是这种执着,让他在所有线索都中断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寻找真相。
9.2 法医王卫华的贡献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人物是法医王卫华。如果没有他25年来对关键物证的精心保存,这起案件可能永远无法侦破。
王卫华用自己制作的容器保存 晶斑,定期晾晒,防止霉变。在物证室多次搬迁的情况下,他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份关键证据。他的坚持和专业精神,为最终的DNA比对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