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博物馆6亿文物盗窃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案发开封:69件国宝不翼而飞

1.1 震惊的发现

1992年9月18日,河南开封包公湖畔的开封博物馆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上班,但在推开博物馆的大门,进入到明清宫廷展览厅时,却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这个展厅内一片狼藉,有8个展柜被撬,里面收藏的数十件珍贵文物全部消失。

上午8时30分,服务员马海娟、崔巧玲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但一进门,她们大惊失色,展厅内一片狼藉,几个展柜已空空如也。

博物馆馆长拿起电话报警。10分钟之后,开封公安局刑警支队队长张天增、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胡安太迅速赶往现场。他们前脚刚到,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后脚也赶到了。

1.2 文物损失情况

尽管公安局局长武和平对被盗文物的价值心里多少有些思想准备,但亲眼看到博物馆方面提供的失窃文物清单时,还是让他大吃一惊:被撬的8个展柜中,有69件珍贵文物失窃,有59件属于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经警方初步勘查,发现展厅中有8个展柜被撬,69件珍贵文物被盗走,其中国家一级、二级文物59件。其中有4件一级文物价值连城,它们分别是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缠枝莲纹盘、明弘治年间黄釉瓷盘、明德化窑回纹三足炉、清雍正年间青花釉里红折枝果纹扁瓶。

这几件瓷器是我国窑烧青花瓷器中的极品,举世无双,按当时市场估价,价值已经过亿。而所有失窃文物的价值,按照当时的保守估计,在6亿元以上,如果放到现在,价值就更是不可估量。

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缠枝莲纹盘、明弘治款黄釉瓷盘、明德化窑回纹三足炉、清雍正年间青花釉里红折枝果纹扁瓶等4件一级文物是我国窑烧青花瓷器中的极品;而另外3件一级文物,青玉山子、青玉佛手花插、青玉蔡柄活环匝等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宫廷用品,其玉质之硬之纯,雕刻之精之细,实为罕见。

这些文物,精致脱俗,实为国家瑰宝。按当时市场估价,失窃珍品总价超过亿元。

1.3 现场勘查与初步判断

博物馆内的红外报警器,在馆内共有8个,但上头却都被匪徒裹了一层红绒布,且布片都被剪成了皇冠形状。而也正是这种绒布,使馆内的报警器通通失了效。

换而言之,歹徒不但完全掌握了博物馆的安保布局,更是精通电子设备的运作原理,所以才能在馆中来去自如。

现场遗留的物证包括一把玻璃刀,八个黑色票据夹以及八块被裁剪成皇冠形状的红色绒布。经技术研判,直接实施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应为两人,其中一名身高约1.70米,体型中等年龄在25岁左右,另一名身高约1.72米体态偏瘦,年龄约30岁。

据现场痕迹分析,犯罪嫌疑人系从展馆北侧窗户潜入。首先尝试使用玻璃刀划开展柜玻璃,转而采用撬棍破坏柜锁实施盗窃。

案犯在作案前做了精心谋划,曾多次踩点,熟悉馆内安防系统,遗留在现场的红色皇冠形绒布,就是案犯为屏蔽红外报警装置而特制的。通过审查及对物证痕迹的分析,警方排除了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判断本案系流窜犯罪团伙跨地区所为。

二、犯罪嫌疑人:高智商的盗窃团伙

2.1 犯罪团伙的形成

刘农军于1991年6月在广州将各怀"绝技"的犯罪分子刘进、李军、文西山纠合在自己麾下,开始了盗窃文物的罪恶勾当。

刘农军,29岁,武汉市武昌区人。中学毕业后,在武汉市公安学校就读,曾因盗窃学校教学器材被开除,之后,在湖北江汉大学自修毕业。1983年以来,他长期流窜在外,并与港、澳黑社会组织搭上关系。为了盗取文物走私境外,他闭门谢客,潜心钻研文物书籍。由于他反应灵敏,诡计多端,黑社会称之为"计算机"。

刘进,30岁,住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458号。他15岁那年因杀人被少管;1982年因盗窃被劳教,解教后长期流窜在外。

文西山,33岁,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有江村人。1983年他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1986年5月被减刑提前释放后,长期流窜作案,在黑道上号称"江洋大盗"。

李军,28岁,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武汉铁路分局(假身份)。

2.2 精心策划的犯罪准备

为增强作案的机动性,他们先在广州窃得一辆红色夏利车。然后通过彭国礼将驻汉某部"K46-1008"军车牌照改为"K43-1008",挂在车上。

1992年7月,刘农军一伙先后两次到开封博物馆侦查情况,并合谋制定了作案计划。为了保证作案后能迅速逃离现场,刘农军等觉得夏利车车速太慢,于是又盗走了开封市机电公司正出卖的白色桑塔纳轿车。

9月2日,刘农军等三进开封博物馆踩点,他们绘制出详细的展厅文物分布图和路线图,伺机作案。

刘农军指使手下在福建购买了与开封博物馆同样类型的报警器,偷偷进行了多次试验,找到了破解报警器的高科技手段。

在到开封之前,刘农军又收听了中长期天气预报,避开了下雨天,这样就不会留下更多痕迹。

2.3 精心选择的作案时机

1992年9月16日,天空布满阴霾,他们带着作案工具,驾车离汉赴汴,17日驶入开封市区,到博物馆观察情况,发现无异常变化后,即窜至兰考县县委招待所养精蓄锐。

是夜9时30分,刘农军一伙从兰考潜回开封,在博物馆周围窥伺动静。

9月18日凌晨1时许,他们将"K43-1008"轿车停在包公湖中坑南岸的加油站北墙外,刘农军和刘进龟缩车内,用对讲机遥控指挥;文西山和李军翻墙入院,撬窗入室,实施作案。

凌晨5时许,室内撬盗完成,刘进即开车至博物馆北围墙外接应,将盗得的文物放置在轿车后备箱后,立即逃窜。

三、警方行动:千里追踪的侦破过程

3.1 成立专案组与初步侦查

案发后,开封市立即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福润和市公安局党组书记吴国强为指挥员的侦破"9·18"特大文物盗窃案指挥部;河南省公安厅成立了以王济晟副厅长为组长的侦破"9·18"协调组。

全省公安干警紧急动员,以刑警支队力量为主,从市区各公安分局直属科室以及交警大队、治安大队等调集了200余名精兵强将,各路办案高手、侦查精英,齐集一堂。

经过对现场初步勘查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当前国际文物走私大气候的把握,指挥部迅速制定了"立足开封,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伸向海外"的侦查方针。从现场勘查、物证排查、走访调查、赃物控制、社会发动五个方面入手,将参战干警分兵五路,以物找人,全面出击。

3.2 重要线索的发现与追踪

博物馆职工李娟和在此值勤的武警战士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9月初,有两个住在东京大饭店的年轻人曾三次到博物馆参观。其中一个自称"武汉大学教授",说来开封参加"黄河中下游研讨会"。第一次是9月1日下午2点多钟,"武大教授"独自一人到馆,进展厅前与武警和馆内职工聊了会天,询问了一些博物馆内夜间值班的看护情况。交谈过后参观了"明清宫廷用品展",他好像懂文物,看得非常入神,在厅内停留一个多小时。

第二次是9月3日下午2时许,"武大教授"带一身高1.70米左右的男子再次来馆参观,因下午学习不开放,俩人没有进展厅,只在外侧参观了"石刻廊"。

第三次是9月17日上午,"武大教授"再带一男青年第三次进馆到一楼北展厅参观"明清宫廷用品展"。

经警方调查,证实9月初开封根本没有召开过什么"黄河中下游研讨会"。

3.3 排查与锁定嫌疑人

根据这条线索,警方迅速对全市285家宾馆饭店,招待所和旅社展开地毯式排查,最终在距开封博物馆仅200米的东京大饭店有了重大发现。

在距开封博物馆200米斜对面的东京大饭店查到,9月2日,有四个来自武汉的男子来此投宿,于9月7日离店。其住宿登记为:李军,男,28岁,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武汉铁路分局。唐国强,男,32岁,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武汉铁路分局。陈纳德,男,32岁,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武汉铁路分局。另一人没有登记。

经查问,武汉铁路分局并没有在饭店登记的李、唐、陈三人,他们的身份证是假的。侦查员在与博物馆斜对面的迎宾饭店的住宿登记簿上也查到,9月2日李军、唐国强、陈纳德的住宿登记,其身份证号码与在东京大饭店所填一致,但登记后未在此住宿。

根据郑、汴两地饭店宾馆服务人员以及开封机电公司职工提供的李军、陈纳德等人的体貌特征,专案指挥部对李、陈等4人进行了模拟画像。经李娟和武警战士辨认,陈纳德即是"武大教授"。

3.4 白色桑塔纳轿车的突破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