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中国首例蛇毒杀人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按照杨春的指示,民警们开始了艰苦的排查工作。他们从现场发现的戒指入手,跑遍了宁德市的各大珠宝店,询问了一个又一个店员,希望能找到戒指的来源。
经过连续多日的艰苦排查,终于有了突破。一名民警兴奋地跑到杨春办公室报告:"阳局,有线索了!这戒指是在宁德一家珠宝店定制的,登记的名字是陈某。"
杨春眼睛一亮:"陈某?继续深挖,这人肯定和案子有关系。"
随着调查的深入,陈某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陈某是个未婚男子,正常情况下他定制这样一枚戒指很不合常理。更令人惊讶的是,民警发现陈某与刘某的妻子小美联系异常密切。
"我们对陈某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了他有购买针筒、五步蛇毒粉等物品的重要信息。"办案民警左修东回忆道。
杨春随即指示对陈某采取强制措施。在审讯室里,面对种种铁证,陈某的心理防线逐渐被突破。
五、真相大白:精心策划的谋杀
在大量证据面前,陈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与小美是高中同学,两人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来因为毕业去了不同的城市而分手。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街上重逢。此时的小美已经结婚生子,但两人旧情复燃,开始了婚外情。陈某经常利用刘某出差的机会和小美幽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某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越来越看不惯刘某,想要独霸小美,甚至想和小美结婚。基于这种心理,陈某萌生了谋害刘某的想法。
经过一番考量,他决定制造"毒蛇伤人"的意外事件。陈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蛇毒、针筒等作案工具,还买了两颗蛇牙。
事发前几天,陈某先以老同学的名义邀请小美夫妻吃饭,表现得非常热情,席间又与刘某喝了几杯,获得了刘某的好感。
案发当天,陈某以野营为借口邀请刘某来到公园,在吃饭中将刘某灌醉,然后注射了蛇毒,再用蛇牙伪造了咬伤的痕迹。确认刘某死亡后,陈某在现场留下事先准备好的情书和戒指,从小路离开了公园。
陈某说,那对戒指本来是他给自己和小美做的,制定计划时,临时起意,就顺手拿来用了。他本想用情书和戒指麻痹警方,将案件引向"情杀"的方向,却没想到这些物品反而成为了暴露他罪行的关键证据。
六、科学鉴定的突破
尽管陈某已经认罪,但案件的证据链仍然存在一个关键缺口:如何证明陈某注射的蛇毒确实足以致人死亡?
"当时的技术难点在于,蛇毒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发生反应并被机体代谢分解,致使无法检测死者体内蛇毒含量。究竟如何检测死者体内毒素含量,嫌疑人注射的毒素含量是否能够致人死亡,一度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法医董卫东回忆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董卫东上网搜索蛇毒研究所,并多次前往福州与负责相关研究的教授进行交流。在上级公安机关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专门开设了研究检测蛇毒的专题课程。
董卫东与科研人员进行了反复论证、检验,最终耗时一年半得出了有效论据,证明陈某注射的蛇毒剂量足以导致刘某死亡。这一成果促成了国内首例蛇毒检验方法应用于庭审判决,填补了相关领域物证鉴定技术的空白。
七、正义的审判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陈某最终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018年12月20日,蕉城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在法庭上,陈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当庭认罪,不上诉。
这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更是中国首例将蛇毒鉴定引入司法审判程序的案件。它的侦破过程展示了中国刑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警察的专业素养。
杨春在这起案件中的坚持和敏锐洞察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如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局长黄经禄所说:"正是杨春的细致、敏锐与坚持,让这起预谋杀人案真相大白。"
这起案件也给所有民警上了深刻的一课。"要是按照意外中毒结案,就成了错案。"蕉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詹益冬表示。杨春对现场细致入微勘查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传承,现在队员们出去办案都要向自己和队友问无数个为什么,在不断发问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