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甘肃甘谷县"4·04"情杀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2018年4月4日傍晚,甘肃省甘谷县马家村的排洪渠边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城的凶杀案。24岁的年轻母亲陈某在接女儿放学回家的途中,被人残忍杀害并抛尸于排洪渠中。颈部的多处刀伤触目惊心,而同行的神秘男子却离奇失踪。这起案件引发了甘谷警方的高度重视,一场紧张激烈的追捕行动就此展开。经过17个日夜的艰苦侦查,犯罪嫌疑人吕某终于落网,而案件背后的情感纠葛也随之浮出水面。

一、血色排洪渠:年轻母亲离奇身亡

1.1 案发经过:突如其来的报警

2018年4月4日下午5点多,甘肃省甘谷县公安消防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马家村一条排洪渠旁看到一男一女两个人掉进了排洪渠里。消防队员迅速赶到现场,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紧:在水渠中只发现了一名年轻女性和一个孩子的书包,而另一名男性却踪迹全无。

消防队员立即对现场进行了搜索,落水位置是南北向明渠和东西向暗渠的交汇处,水渠只有一米多深,水量也不大,并不足以将人冲走。排洪渠内的情况让消防队员感到异常,他们在查看那名年轻女性时发现了异样的伤情,她颈部有明显的伤口,显然不是意外落水。

消防队员撬开暗渠的盖板,沿着水流方向又继续搜索了十几米,却始终未能发现另一名落水者的踪影。这名神秘的男性究竟去了哪里?他与死者又是什么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1.2 死者身份确认:24岁的陪读妈妈

通过死者随身携带的身份证,警方很快确认了她的身份:陈某,24岁,甘谷县古坡镇人,是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陈某的钱包等随身财物并未丢失,这一情况让警方排除了谋财劫杀的可能性。

随后,死者的丈夫谢某文和亲属闻讯赶到现场。据谢某文反映,这个时间点本应是妻子接女儿放学的时间,案发地点正是陈某平时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陈某与丈夫谢某文为了女儿上学,从甘谷县古坡镇来到马家村租住,成为了众多陪读家长中的一员。

马家村是甘谷县的一个城中村,由于邻近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为了方便孩子上学,附近村子的许多家庭都在此租住陪读。村里人口稠密,环境复杂,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地方发生如此恶性的案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极大恐慌。

1.3 初步现场勘查:监控下的可疑身影

甘谷警方迅速启动命案侦破机制,成立专案组,兵分多路同时展开调查。民警找到了与案发现场相隔一条马路的一处监控探头,从监控覆盖的区域看,案发现场正处于监控死角。不过在17:35左右,民警看到被害人的女儿出了巷口。

既然是接女儿放学,陈某为什么没有出现?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经过反复查看监控录像,民警捕捉到一个瞬间:被害人的女儿出了巷口后,墙角处出现一只摆动的人手一闪而过。通过这一瞬间,警方确定了案发时间在17:35左右。

随后,民警又调取了小学附近的一处民用监控,发现17:31左右陈某和她的女儿一起从学校方向走来,在她们身后有一名可疑的中年男子尾随而至。另一组民警调取的监控中也出现了该男子,两段监控表明,被害人接孩子时,这名中年男子一直在附近,他们之间似乎认识。

二、迷雾重重:警方全力侦破"4·04"命案

2.1 案情分析:疑点重重的案件

专案组根据现场勘查和初步调查情况,对案件进行了全面分析。被害人陈某的钱包等财物未丢失,排除了抢劫杀人的可能;颈部的伤口为单刃锐器所致,表明是他杀;现场处于监控死角,但周边监控显示有可疑男子尾随,说明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行为。

然而,案件中仍存在多个疑点:与陈某一起掉进排洪渠的男子是谁?他为何消失不见?该男子是否就是监控中尾随的可疑男子?如果是,他为何要杀害陈某?如果不是,那么案发时又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专案组进一步调查才能解答。

考虑到案发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城中村,且是放学高峰期,专案组决定从三个方向展开调查:一是调查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寻找可能的作案动机;二是排查周边监控,寻找可疑人员的行踪;三是走访附近居民,寻找目击证人。

2.2 关键证人:6岁女孩的回忆

被害人的女儿是案件的唯一目击证人,尽管只有6岁,但她提供的信息对案件侦破至关重要。小女孩告诉民警,放学时是她的母亲和一位叔叔去接的她,她在前面走,母亲和那位叔叔在后面。然而当她走到村里的大路时回头一看,发现母亲已经在水渠里了,而那位叔叔也不见了。

小女孩表示她认识那位叔叔,但不知道他的名字。这一线索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既然孩子认识而她的父亲谢某文却声称从未见过,说明该男子可能是陈某的熟人,甚至可能与她有某种特殊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民警拿着监控截图让谢某文辨认,但谢某文坚持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名男子。这一情况让民警感到意外,为什么孩子认识的人,父亲却不认识?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2.3 调查方向:情感纠葛浮出水面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重要信息浮出水面:死者陈某和其丈夫谢某文年龄差距较大,属于典型的老夫少妻。谢某文老实巴交,甚至有些邋遢,而陈某则年轻时尚,两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

谢某文向民警坦露,他对妻子的感情生活的确有过一些怀疑,平日里总有一个名叫鲍某的男人给妻子打电话,让他觉得很不正常。这一信息引起了警方的重视,鲍某是否就是监控中尾随的男子?他与陈某的关系是否正常?

警方迅速找到了住在离马家村不远的鲍某,拿出死者的照片让其辨认。鲍某表示认识陈某,并称他们下午还联系过,是很好的朋友。通过对鲍某的询问以及走访他的朋友和邻居,了解他当天的活动轨迹后,民警确定鲍某在案发当天并没有作案时间,因此排除了鲍某的作案嫌疑。

然而,另一组民警在对被害人社会关系的走访中发现,陈某的确与一名男子关系暧昧,经辨认此人正是视频中尾随的那名男子,不过对于他的身份信息却不得而知。就在警方苦于如何确认这名可疑男子身份的时候,小女孩又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她曾经去过这位叔叔家,并且能够带领民警找到他家。

三、锁定嫌犯:神秘"叔叔"浮出水面

3.1 神秘男子现身:吕某的浮出

在小女孩的带领下,民警来到了距离被害人家不远处的一户人家。当民警进入房间后,发现屋内只有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老人看到警察后显得异常焦虑,面对民警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知。

民警敏锐地察觉到了两位老人的异样神色,开始对屋内进行观察。墙上的一张照片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照片上的中年男子正是监控中尾随被害人的那名男子。小女孩立刻指认出照片中的人就是那个"叔叔"。

通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认了该男子的身份:吕某,32岁,离异,甘谷县古坡镇人,和前妻育有一儿一女,现在两名孩子由他抚养。此时已经是案发当晚深夜2点多,而吕某却下落不明,不知所踪。

专案组果断判定吕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一场紧张激烈的追捕行动就此拉开帷幕。警方迅速在各个交通要道设卡拦截,同时对吕某的所有亲戚家进行蹲守,防止他外逃。

3.2 吕某的背景:离异后的情感空虚

通过对吕某背景的调查,警方了解到,吕某因之前不幸的婚姻受到过打击,让本来就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消沉。他与前妻育有一儿一女,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生活压力很大。

然而,据吕某的朋友反映,就在案发前不久,吕某突然开朗了起来,还向朋友们炫耀过自己又要结婚了。这一变化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是什么让吕某有了如此大的转变?他是否与陈某有某种特殊关系?

另一组调查吕某社会关系的民警还了解到,吕某性格中还有非常暴躁、偏执的一面,曾因为一点小事直接将邻居的牛给打死了。这一性格特点让警方更加确信,吕某具有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

3.3 全面搜捕:全城动员寻找吕某

4月5日,甘谷警方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划分了四个区域,出动200余名警力在马家村展开了全面的搜捕行动。马家村的小路四通八达,而且无人居住的空房在全村占比高达百分之三十,这给搜捕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警方仔细排查吕某可能居住过的痕迹,除了白天的搜捕外,晚上还要去吕某的亲属家进行蹲守。警方分析,吕某走的时候身无分文,极有可能还会联系亲属寻求帮助。

然而,经过四五天的大力搜捕,警方仍然没有吕某的任何音讯。专案组分析,吕某可能在作案后藏匿在暗渠内伺机潜逃,但长时间待在暗渠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警方认为吕某可能已经畏罪自杀,或者在排洪渠的暗渠内已经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尽管如此,警方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决定继续在马家村搜索的同时检查排洪渠内部。然而,经过两天的搜索,仍然没有发现吕某的踪迹。此时,案发已经过去一周时间,搜索仍然一无所获,警方散发的悬赏通告也无人反馈,案件侦破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

四、山穷水尽:搜捕行动陷入困境

4.1 线索中断:吕某人间蒸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搜捕工作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吕某似乎从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警方对马家村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细致的搜索,但始终没有发现吕某的踪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