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江边惊现"人彘":2016年泸州长江碎尸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长江惊现"盲盒"
2016年4月16日下午,四川省泸州市长江边,一个普通的周六。春日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本该是一个宁静的周末午后,但江边的一个异常发现打破了这份平静。
一位当地村民在江边散步时,突然注意到江面上漂浮着一个鼓囊囊的编织袋,随着水流缓缓地靠向岸边。这个编织袋被透明的塑料管子紧紧绑住,看起来十分可疑。村民走近后,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扑面而来,他立即意识到事情不简单,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
长江航运公安局泸州分局接到报警后,侦查员迅速赶到现场。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编织袋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袋子里装着一个不完整的人体尸块,只有头部和躯干部分,四肢缺失。尸块已经高度腐败,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
**经过初步勘验,死者为女性,身高约1米6左右,年龄在18岁到20岁之间,耳垂处有一块"子耳朵"(当地话,指耳垂上的小赘肉),死亡时间在7到10天左右,死因是机械性窒息死亡。**更令人震惊的是,尸块是用胶带包裹的,这种残忍的分尸手法让在场的侦查员们都感到十分沉重。
面对如此恶性的案件,长江航运公安局泸州分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决心要将凶手绳之以法。这起长江抛尸案的侦破难度相当大,一方面是因为长江上游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尸源的确定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浸泡的尸体,身份识别也面临诸多挑战。
专案组立即组织查找尸源,明确死者身份。他们一方面制作协查通报,发给沿江上游公安机关请求协助查找尸源;另一方面将提取的尸块检材送往泸州市公安局进行DNA鉴定,并组织网上比对工作。同时,专案组还对尸体的包装袋以及损伤程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个编织袋有可能是从高空坠落的。
二、艰难的身份确认
专案组分析认为,如果尸体是从高处抛入长江的,那么只有下降落水所产生的冲撞才会导致编织袋产生的破裂,这比较符合现场发现的特征。因此,他们沿江而上,寻找符合高处抛尸这一特点的江关跨江大桥、山坡等地。
然而,一天过去了,依然没有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反馈上来。就在专案组感到一筹莫展之际,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宜宾县某村民白某报案,称她的侄女阿莲于4月4日前后在宜宾南岸失踪了。阿莲的身高、年龄等特征都与抛尸案的受害人相仿。
侦查员立即赶往宜宾县,与报案人取得联系。报案人是失踪者的姑妈,失踪者白某莲,现年20岁,身高1米65左右,家里都叫她阿莲。在查看阿莲照片时,侦查员发现阿莲的一只耳朵长有"子耳朵",与死者的特征十分相似。
但仅凭这些体表特征还不足以确认死者就是阿莲。为了进一步验证,侦查员决定提取阿莲直系亲属的DNA进行检验。然而,这一过程并不顺利——阿莲的父母在十年前都因为车祸去世了,而且他们的遗体当时是火化的,而不是土葬的。从理论上来讲,能够提取到阿莲父母的DNA与死者的DNA进行比对,是最直接的方法。
如今阿莲的直系亲属都不在人世,专案组只能另辟蹊径,通过阿莲本人的一些相关物品进行DNA信息认定,这样才能确定DNA信息的唯一性。民警尝试着对阿莲在姑姑家的一些痕迹进行提取,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他们又去阿莲的婆婆爷爷家收集她曾经生活的遗留物,比如她的袜子、鞋子、牙刷、梳子等。送检过后,发现的都是一些混合斑,没有办法做唯一鉴定。
尽管推测认为死者是阿莲的可能性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但如果没有DNA比对结果进行支撑,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在后期的定案上就会出现极大的争议。因为现在的案件诉讼制度是以审判为中心,审判又是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尤其是碎尸案,本身取证就很难,整个案件的证据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就更难。
为了进一步固定证据,侦查员去了阿莲曾经暂住过的几个亲戚家,分别提取了阿莲的生活用品,最终在阿莲舅舅家找到的一把梳子上,警方成功提取到了阿莲的头发,并通过DNA比对确认了死者的身份。至此,专案组终于在48小时内确定了死者的身份——她就是20岁的阿莲。
三、矛盾的线索
确定了死者身份后,专案组开始对阿莲的亲属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受害人阿莲的社会关系。根据阿莲的亲属描述,阿莲从小失去双亲,吃百家饭长大的,性格比较倔强。成年后外出打工,一直在宜宾县某理发店工作。亲戚最后一次见到阿莲是在2016年4月5日,在她回来拿走一些日常用品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结合阿莲离家的时间与尸体的腐败程度,专案组推测阿莲很有可能就是在离家后就遇害了。但阿莲的姑妈提供了一条线索,却又差点让警方推翻了之前的推断。据阿莲姑妈描述,在阿莲出门后的几天里自己还与其有过联系。阿莲在微信中回复自己说过几天就回去,并且追加手机马上没钱了,等交上费再跟你联系。而发信息的时间清晰地指向2016年4月8日。
因为阿莲电话时有欠费,阿莲的姑妈并没有在意。但几天过去了阿莲依然没有任何音讯,她姑姑就让姑父在电信部门去帮她缴了50块钱话费。随后,姑姑要求与阿莲视频,但对方视频也没接,同时给她发语音她也没接。在随后的几天里,姑妈反复给阿莲发信息,但阿莲基本都没有回复。最后一次回复是在三天前,阿莲发信息告诉姑妈自己在云南玩。
在阿莲姑妈聊天记录中,侦查员看到了4月11日阿莲拍摄了一张饭店的照片发给姑妈,并告诉她自己最近几天在外地玩,过几天就回去探望爷爷奶奶。但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了音讯。这让专案组感到困惑——如果阿莲真的在4月5日左右就遇害了,那么这些信息又是谁发的呢?
为了核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专案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阿莲生前工作的理发店调查她的社会关系和来往人员;另一路则根据阿莲发的照片前往云南,调查她是否真的去过那里。
然而,当侦查员找到阿莲微信照片上的饭店时,店老板却声称对照片上的阿莲没有任何印象,并且很肯定地说,自己的饭店很小,如果有一个操外地口音的女孩儿来吃过饭,自己肯定会记得,阿莲肯定没有来吃过饭。可聊天记录中的照片上,这一家饭店清晰存在,这一切又该如何解释呢?
与此同时,阿莲的姑妈通过阿莲的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了解到,阿莲在理发店打工时认识了男友贺某,相处不久两人就同居到了一起。可当姑妈找到男友贺某时,贺某却声称两人早已分手了。贺某告诉姑妈,从4月5号开始,他就从来没有见过阿莲了,据阿莲自己说是去成都了,并且把她的衣服以及相关的洗漱工具都带走了,目前只剩了两双鞋子还在他暂住的那个地方。
如果按照贺某所说,阿莲应该身处成都,而在与姑妈的聊天记录中却又发来信息说自己在云南并且有照片作证。阿莲究竟去了哪里?一时间案件扑朔迷离。
四、可疑的男友
侦查员带着从阿莲姑妈反应的线索立即前往宜宾县某理发店调查阿莲生前的社会关系和来往人员。调查中得知,阿莲两年前来到理发店工作,一直从事洗头工作,虽然很年轻,但社交能力强。通过对其社会关系和社交方面的调查发现,阿莲的社会关系复杂。
阿莲与贺某是男女朋友关系,两人一起住在理发店为员工租住的三居室宿舍内,与其它员工合住在一起。但当侦查员对其它几名员工进行调查走访时发现,阿莲在同事眼中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她平时脾气比较暴躁,很要强。有时候对客人服务的过程中,人家一对她提了一点意见以后,她相当不接受,而且还反而责怪客人,在吃苦和个性方面比较要强。
阿莲平时在对客人服务时态度不好,与同事相处时关系也并不和谐,在一起合租的时候同事还时常听到阿莲在屋内与男友争吵打骂的声音。但就当侦查员调查走访贺某时,贺某却声称在阿莲辞职后不久,两人就分手了,阿莲可能只身去了成都,并且态度极为冷漠。
在警方看来,阿莲在人际关系上的糟糕表现,仅仅是她遭来杀身之祸的一种可能,而那些人冷漠的态度更让警方产生了怀疑。因为人比较要强,个性急,那么不排除在激情情况下发生的被其他人加害。警方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然而在仔细侦查后,却并没有在其余几名同住的室友身上发现任何疑点,随即排除了对其余几人的怀疑。
就在此时,通过对居住地区周边邻居的走访,一个新的线索被反馈上来。住在阿莲楼下的一位邻居告诉民警,楼上的小两口关系似乎并不是很融洽,经常听到在一起吵架打骂的声音。有一次两人在回去的路上,邻居说听到两人站在他家门口闹了很长一段时间,邻居走出来一看,是楼上的在理发店打工的人员,还劝他们早点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