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郭芳弑杀双亲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2009年2月21日中午,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接到一起令人震惊的报案。苏苑新村39幢6楼的一户人家中,一对老夫妻被发现死在家中,现场惨不忍睹。经过连日侦查,警方的侦破结果更是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凶手竟然是这对老夫妻的亲生女儿郭芳,而她的杀人动机竟然是为了继承父母的遗产,以便能够和男友结婚。
这起案件的发生,不仅震惊了整个苏州市,也引发了社会对家庭伦理和人性底线的深刻反思。一个被社区公认的"孝女",为何会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痛下杀手?在这起看似简单的弑亲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利益冲突?让我们通过详实的调查资料,还原这起令人扼腕的家庭悲剧的完整真相。
一、案件起因:一场被父母反对的畸形恋情
1.1 郭芳的人生轨迹与家庭背景
郭芳,案发时36岁,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出生时父亲郭伯安已经37岁。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郭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到了适婚年龄,在父母的催促下,她与当地一个名叫何孝雨的男子结婚,并很快生下了孩子。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两人性格不合,郭芳坚持要离婚。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但何孝雨最终还是同意了离婚,孩子归他抚养。
离婚后的郭芳开始了一段漂泊的生活。她先是独自前往北京打拼,然而在北京的日子并不顺利,处处碰壁的她又南下广州,在那里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漂泊,郭芳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苏州老家,回到了父母身边。此时的她已经34岁,在一家啤酒代理公司做销售工作,但收入微薄,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日常开支。
郭芳的父母,73岁的郭伯安和68岁的张金珠,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平时很少出门,生活简单而平静。老两口一共有三个孩子,除了小女儿郭芳外,还有两个儿子,都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平时很少回苏州看望父母。因此,照顾父母的重任就落在了小女儿郭芳的身上,她也因此成为了社区公认的"孝女"。
1.2 与蒋月华的网络情缘
回到苏州后不久,郭芳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名叫蒋月华的男子。蒋月华告诉郭芳,他也是离异不久,两人在网上聊得很投机,逐渐产生了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交流,两人决定见面。见面后,同样是离异人士的两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然而,蒋月华的真实情况却与他向郭芳描述的截然不同。实际上,蒋月华是一个在当地派出所挂了号的"老炮",曾因斗殴被警方处理过多次。他经营着一家小广告公司,但生意并不好,经济状况十分拮据,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更重要的是,就在案发前三个月,蒋月华已经与前妻秘密复婚,但他却对郭芳隐瞒了这一事实。
1.3 父母的强烈反对与矛盾激化
郭芳与蒋月华交往一段时间后,将他带回家中与父母见面。然而,郭伯安和张金珠一眼就看出蒋月华不是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认为蒋月华游手好闲,没有正经工作,而且脾气暴躁,担心女儿会受到伤害,因此坚决反对他们继续交往。
面对父母的反对,郭芳并没有听从劝告,反而对蒋月华更加死心塌地。她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不尊重她的感情选择。在蒋月华的甜言蜜语和精心算计下,郭芳逐渐将父母视为阻碍自己幸福的"绊脚石"。
蒋月华深知郭芳对自己的感情,也清楚郭家二老对自己的态度。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开始在郭芳面前有意无意地提起郭家的房产。他告诉郭芳,她父母住在苏州的黄金地段,那套房子价值不菲,如果能够继承这套房子,他们的经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据郭芳后来交代,蒋月华曾多次对她说:"等你父母死了后,他们的房子和钱就都是你的了,那房子卖了可值几十万呢!"起初,郭芳对这种话感到震惊和反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压力和对爱情的渴望双重作用下,她开始动摇了。
二、作案准备:精心策划的弑亲计划
2.1 犯罪动机的形成与强化
郭芳的经济状况确实十分困难。离婚后,她不仅要负担自己的生活开支,还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虽然有一份啤酒代理的工作,但收入微薄,常常是入不敷出。在与蒋月华交往的过程中,她还要经常补贴蒋月华的生活,这让她的经济压力更加沉重。
面对经济困境,郭芳多次向父母借钱,但都遭到了拒绝。父母认为她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把钱浪费在蒋月华这样的人身上。这种拒绝让郭芳感到既失望又愤怒,她开始怨恨父母的"吝啬"和"不理解"。
蒋月华察觉到了郭芳的情绪变化,开始更加频繁地在她面前提起郭家的房产。他告诉郭芳,她的两个哥哥都在上海,对父母不管不顾,而她是唯一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的人,这套房子理应归她所有。在蒋月华的不断怂恿下,郭芳心中逐渐萌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杀死父母,继承遗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2 作案工具的准备过程
据郭芳后来的供述,她谋划这起杀人案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实施这个计划,如何才能既达到目的又不被发现。
2009年1月18日上午,郭芳来到一家五金店,购买了一把水果刀作为作案工具。这把水果刀长约20厘米,刀刃锋利,足以致命。随后,她又来到一家药店,购买了一些安眠药。她的计划是先在父母的饭菜中放入安眠药,等他们熟睡后再用刀将他们杀害。
购买完作案工具后,郭芳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继续等待合适的时机。她知道,必须选择一个父母都在家、而且没有其他人会来打扰的时间。同时,她还要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以逃避警方的怀疑。
2.3 心理准备与计划完善
在等待作案时机的这段时间里,郭芳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她对即将实施的罪行感到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对金钱和"爱情"的渴望又让她无法回头。她开始在脑海中反复演练作案的过程,想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措施。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郭芳还特意观察了父母的生活规律。她发现,父母每天中午都会在家吃午饭,而且午饭后通常会休息一会儿。这个时间段是最适合实施她的计划的。
同时,郭芳还开始在父母面前表现得格外孝顺,经常回家看望他们,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家务。她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二是麻痹父母,让他们放松警惕。
三、案发经过:血腥的弑亲惨剧
3.1 2009年2月19日的精心布局
2009年2月19日,郭芳决定实施她的杀人计划。这天中午,她像往常一样来到父母家,但这次她的手中提着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一份拌有安眠药的手抓饭。
郭芳一进家门就热情地和父母打招呼,说今天特意给他们做了他们最爱吃的手抓饭。父母看到女儿如此孝顺,感到十分欣慰,丝毫没有察觉到异常。郭芳将手抓饭端到餐桌上,看着父母吃下,然后借口说公司还有事,需要马上回去一趟。
离开父母家后,郭芳并没有真正回公司,而是在附近的一个隐蔽地点等待。她估算着安眠药生效的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后,她认为父母应该已经熟睡了,于是开始往回走。
3.2 残忍的行凶过程
郭芳回到父母家,轻轻推开门,发现门没有锁。她走进客厅,看到母亲张金珠坐在藤椅上打瞌睡,父亲郭伯安则在卧室的床上休息。
此时的郭芳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恐惧,她后来供述说,在拿起水果刀的那一刻,她的手一直在颤抖,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不要这样做。但是,一想到如果父母死了,她就可以得到那套房子,就可以和蒋月华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还是下定了决心。
郭芳先走向母亲,从口袋中掏出水果刀,朝着母亲的颈部刺去。张金珠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惊醒,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呻吟,想要站起来反抗。郭芳见状,又在母亲的后背连刺两刀,鲜血瞬间染红了整个藤椅。
杀死母亲后,郭芳又来到卧室,看到父亲郭伯安还在熟睡。她走到床边,用水果刀朝着父亲的胸部猛刺。郭伯安被剧痛惊醒,本能地抬起手臂想要反抗,但郭芳已经失去了理智,继续疯狂地刺向父亲的身体。最终,郭伯安滚落到床下,停止了呼吸。
3.3 销毁证据的善后处理
确认父母已经死亡后,郭芳开始了她的善后工作。她首先将作案用的水果刀带走,然后用一桶水将整个房间彻底冲洗了一遍,试图销毁所有的证据。
在冲洗房间的过程中,郭芳发现卧室门框上有血迹,她试图将其擦去,但由于过于紧张,并没有完全擦干净。这枚残留的血指纹,成为了日后警方破案的关键证据。
处理完现场后,郭芳换上了母亲的衣服,特意来到小区的监控摄像头前走了一圈,试图制造母亲还活着的假象。随后,她又来到一家茶楼,和朋友一起喝茶,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
四、发现与报案:前女婿的意外发现
4.1 何孝雨的警觉与报案
2009年2月21日中午,郭芳的前夫何孝雨像往常一样来到前岳父母家探望。何孝雨虽然与郭芳离婚已经两年,但他与郭家二老的关系一直很好,经常来看望他们。
何孝雨来到郭家门前,发现外面的防盗门是关闭的,但里面的木门却虚掩着。这种异常的情况让他感到不安,他立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同时联系了锁匠师傅。
几分钟后,锁匠赶到,打开了房门。何孝雨和锁匠一起进入房间,眼前的一幕让他们都惊呆了——郭伯安和张金珠躺在血泊中,已经死去多时。何孝雨立即向警方详细描述了发现现场的情况,并提供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2 警方的初步调查
接到报案后,苏州警方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勘察,警方发现这是一起性质恶劣的凶杀案。现场门窗完好,没有撬盗、攀爬的痕迹,室内翻动也很少,犯罪分子自带杀人工具入室后还换穿了拖鞋。这些迹象表明,熟人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法医对尸体进行了初步检验,确定两名死者的死亡时间都超过24小时,死亡原因都是失血性休克,身上有多处刀伤。女性死者张金珠的致命伤在颈部和后背,男性死者郭伯安的致命伤则分布在胸部、手臂和后背。
在现场勘察的过程中,警方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现场的床底下有一双拖鞋,而死者的脚上也穿着拖鞋,但尺码明显不符。这说明凶手在作案时换上了死者家中的拖鞋,进一步证实了熟人作案的判断。
4.3 监控录像的发现与误导
为了确定案发时间和嫌疑人,警方调取了小区的监控录像。在查看2月18日的监控时,警方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个身形与张金珠极为相似的老妇人在上午进入了小区。
警方立即将这段监控录像拿给郭芳辨认,询问她画面中的人是否是她的母亲。郭芳看了看录像,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的,这就是我妈妈。"基于郭芳的确认,警方初步推断两位老人的遇害时间应该是在2月19日至20日之间。
然而,这个判断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实际上,监控录像中的老人并不是张金珠,而是小区里另一位身形相似的老人。郭芳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一点,但她故意误导警方,目的是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
五、侦查过程:抽丝剥茧的真相揭露
5.1 嫌疑人的初步锁定
根据现场勘察的结果和监控录像的分析,警方列出了三名具有作案嫌疑的人:女儿郭芳、前女婿何孝雨和二儿子郭小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