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鹿宪洲案(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3.3 精确布控与激烈抓捕

1996年9月8日傍晚,北京骤降倾盆大雨。10点钟左右,长城饭店保卫干部荣锡可第二次在停车场查寻,看完自己管的地界,没有发现异常,他无意朝相邻的亮马大厦停车场瞄了一眼,他发现真有一辆米黄色轿车停在那里,他过去仔细查看车牌号,正是警方要找的那辆轿车。

事后证实鹿宪洲在长城饭店天上人间歌舞厅消费,把车却停在隔壁的亮马大厦。10点半左右,接到报案的专案组民警开始布控,那辆尼桑轿车前后各安排了一辆汽车,卡住它,使嫌疑人难以顺利驾车逃跑,又在停车场的各个出口以及饭店门口都布置了便衣警察。

市局抓捕队队长王威,接到命令,带着三名侦查员隐蔽在不远的一辆轿车里,随时准备出击。指挥部下令,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进入汽车后才能实施抓捕。汽车前面的侦查员及时躲开,旁边的两名侦查员果断开枪,几个人朝着汽车驾驶室猛烈射击。

凌晨12点左右,从长城饭店走出一中年男子,他不时地左顾右盼,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中年男子观察了好一会儿,似乎觉得没有问题,这才放心大胆地走到车跟前,他打开车门,急速钻进驾驶室。抓捕队员从几个隐蔽点冲出,箭一般地扑向尼桑车。抓捕队员命令男子出来,但短暂的僵持后,他打开车大灯,猛踩油门,汽车加速朝警察冲撞过去。

抓捕队员受令开枪,尼桑千里马冲出10多米的样子,象喝醉了酒的醉汉左右摇晃着,最后"轰"地一声撞在一辆停着的汽车上,不动了。浑身是血的中年男子被从驾驶室里拽出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突击的讯问和搜查,使警方确认了他就是震惊京城的银行运钞车劫案的主犯。

当时民警在他的千里马轿车里搜出一部红外线望远镜和一条迷彩裤。自称叫李建生的中年男子头部和腿部中弹,被送往医院,警方经过连夜查证,证实了李建生就是越狱潜逃的死缓犯人鹿宪洲。

3.4 同伙郭松的落网

抓捕与鹿宪洲共同作案的另一个嫌疑犯的战斗,是在8日午夜鹿宪洲吐出"郭松"这个名字后开始的。当时鹿宪洲提到他们一起作案用的枪支,都在郭松那里——无疑,这是潜在的巨大危险!现在还无法确定郭松与鹿宪洲谁是主犯、谁是从犯;无法确定郭松是否在现场附近,是否知道鹿宪洲被捕;无法确定郭松会不会在最后时刻用手里的枪支拼死一搏,或者马上潜逃。

王军听完王令振的汇报,当即下令:连夜查郭松,一定要查到!市局户籍部门从电脑上查找的情况很快报上来,全市叫"郭松"的竟然有400多名,如鹿宪洲所说的30岁左右年龄段的有100多名,而且毫无规律地分布在各个城区。

专案组经过分析,首先确定了郭松当晚不在现场。由于不能不考虑一旦鹿宪洲被捕的消息传出,会惊动郭松,因此决定对电脑资料不做常规性的排查工作,以免打草惊蛇,而是马上从鹿宪洲在押期间接触的人查起,从鹿宪洲身边的朋友查起,用最直接的方式找郭松。

当天情况就报上来了:大约是1993年鹿宪洲在押期间,他在首都汽车公司工作的同事黄立平,曾经向人打听,谁在市第二监狱有熟人?据黄说,有个叫"郭松"的,托他找关系"捞"鹿宪洲出来。

时间紧迫,在首汽公司的协助下,很快拘捕了黄立平。黄立平确实与郭松有来往,据他交代:郭松1989年因强奸罪判刑4年,在狱中与鹿宪洲相识。1993年郭松出狱后找过他,就是为了鹿宪洲的事儿。那时郭松与父母一起生活,住在马甸;妻子叫小杰,是个东北人,开了个发廊,具体地点就不清楚了。

专案组派人到马甸,郭松家的原址已经夷为平地。通过派出所跟踪查找,终于找到郭松母亲的住处,但是郭松此时已经带着妻子、女儿与母亲分开单过了。刑警们只从邻居处得到一个郭松母亲家的电话号码。郭母住在某学院宿舍,就从那个电话号码入手,查到了郭松在新源里的住所。

为了不用暴力手段惊吓和伤害到与郭松同住的妻子与仅仅7个月大的孩子,刑警们做通了郭母的工作,请她协助捕获郭松。当教师的郭母也算是深明大义了,当面对全副武装的刑警们,得知儿子与一个大案有关,她落泪了,最终同意一起去儿子那里。深夜3点多钟,郭母敲响了郭松的家门。三下,里面没有动静;又三下,里面还是没有动静。

按原定方案,此时刑警们就要采取特殊手段破门而入了,但是紧守在门边的副队长刘勤和常青山犹豫了:门口站着郭松的母亲,屋里是无辜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四下是安睡的邻居……郭母也在犹豫,终于,她对着门叫起郭松的小名。屋里响起了啪嗒啪嗒的拖鞋声。睡眼惺忪的郭松打开房门,甚至没有跟母亲说一句话,转身就往回走。常青山将没有穿防弹衣的副队长刘勤和郭母一起挡在身后,跟着郭松就进了房间。刘勤从后面快步跟上,两人走过三四米的走廊,郭松已经躺在床上,大概又听到了动静,刚要起身,两名刑警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来,把他压住,摁在床上!前后仅仅十几秒钟,郭松的双手已经被雪亮的手铐紧紧铐住。

3.5 罪证的起获

9月18日,黄立平又交代曾经去过鹿宪洲在华北大酒店附近的一个住处,门牌号码却记不清楚。王军认定这个住处有戏——它离亚运村"12·13"案发地点和"2·08"案大宇车弃车地点很近——马上令王令振带上几个人,开车带黄立平到华北大酒店附近的楼群里辨认,转了40多分钟,黄立平终于指认了一座19层的居民楼。在派出所同志的帮助下,刑警们打开了13层的一个很少来人居住的出租房:屋里陈设十分简单,没有床,厚厚的床垫直接放在地上,两个沙发,一个写字台,一个塑料布面的简易衣柜,与黄立平描述的完全一样。

开始搜查了。当刑警齐世明打开衣柜,看到一个白色的纸手袋,非常随意地扔在里面,拿开上面几件衣物:"枪!"他惊呼起来,王令振两步就冲了过去,戴上手套,把手枪一一取出,一共是四支。接着旁边又有人惊呼:"钱!人民币、港元、美元、日元!"不久,微冲找到了,鹿宪洲把它藏在暖气下边的地毯底下。

起获的钱币经清点,人民币17捆,美元5捆,日元2捆,港元1捆,外币的数目与"6·03"被抢劫的数额完全相符,特别是有一个细心的储户,把所存的5张大面额美元的号码记录下来,经查正在其中。此外还有被抢的各种支票、发票、信用卡、大额存单、护照、身份证,以及手机、呼机、汽车牌照、警灯、偷汽车工具等。

当晚,刑技处对四支手枪和一支微型冲锋枪做了实弹射击的检测,弹壳、弹头与"12·13"、"2·08"、"6·03"、"8·27"案发现场留下的证物一一比对,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刑技人员把他们全部对上了。虽然此时鹿宪洲已经因伤势过重死亡,但是铁证如山——他就是这一系列抢劫案罪大恶极的罪犯!

警方在鹿宪洲的两个窝点,搜出微型冲锋枪1支,制式手枪3支,子弹315发,人民币17万元,美金和其他外币数万元,另外还搜出鹿宪洲盗窃的各类车牌、伪造的假身份证,作案使用的蒙面头套、各种作案工具。

四、正义的审判:多行不义必自毙

4.1 鹿宪洲的结局

1996年11月,鹿宪洲由于伤重不治死在滨河医院。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鹿宪洲因拒捕被公安人员击伤,由于伤势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4.2 同伙的判决

1996年12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 被告人郭松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被告人农之宝犯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被告人张建国犯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被告人蔺刚犯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被告人黄民平犯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犯窝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被告人张颖犯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 被告人鹿宪勤犯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 被告人赵建国犯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法院根据郭松、农之宝、张建国、蔺刚、黄民平、张颖、鹿宪勤、赵建国的犯罪事实和犯罪性质、情节、后果及各自的罪责,对他们分别作出的判决,已经充分考虑了各上诉人上诉中提出的各种情况。该判决定罪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应予维持。1997年3月2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对郭松以抢劫罪、盗窃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农之宝、张建国以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分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

五、案件的深远影响

5.1 社会震动与严打升级

鹿宪洲案是20世纪90年代北京"严打"斗争的标志性案件,其暴力犯罪手法对首都治安造成极大冲击,引发公众对银行安全及监狱管理的广泛讨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第一次遭遇如此猖狂的抢劫事件,举国震动。

这几起案件加之鹿宪洲抢劫银行案作为导火索,拉开了全国第二次严打的序幕。鹿宪洲案影响极大,北京监狱系统震动最大,自鹿案后监管安全防越狱一直是重中之重。

5.2 银行安保的全面升级

该系列案件发生后,北京的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大幅加强了运钞车的安保措施,包括增加押运人员的数量、配备更先进的防护装备、改进运钞车的安全性能等。同时,银行内部的安全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对现金的存储、运输等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公安局指导银行及时改进运款车辆,增加押运人手,并规定银行要实现运钞车护卫车的双车押运,运款箱的钥匙要与运钞车分开。

5.3 法律意义与警示

鹿宪洲抢银行案在我国金融犯罪史上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该案成功地将抢劫银行的行为纳入了刑法的规定范围,明确了抢劫银行的罪行及其法律后果。该案的成功破案,彰显了我国执法部门对金融犯罪的严打下决心,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鹿宪洲的越狱暴露了当时监狱劳动改造中的监管疏漏。他的案件不仅警示着法律威严不可触犯,更促使社会对犯罪预防与矫正体系进行深刻反思。

鹿宪洲从一名军人堕落为银行劫匪,最终落得个伤重身亡的下场,他的人生轨迹令人唏嘘。他本该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却把一身本事用错了地方。正如当年给刘进荣戴上军功章的连长所说:"他本该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却把一身本事用错了地方。"而在鹿宪洲案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个军人的堕落和一个家庭的悲剧。

鹿宪洲的女友张颖因窝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弟弟鹿宪勤同样因窝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一个原本可以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一个人的堕落而支离破碎。

这个案件也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曾经多么优秀,一旦走上犯罪道路,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在天罗地网之下,任何犯罪分子都难逃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