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2002年9月14日凌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这座宁静的江南小镇正沉浸在睡梦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在悄然酝酿——395人中毒,42人死亡,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投毒案件,让"汤山"这个地名永远刻在了中国刑事犯罪史上。
一、嫉妒的种子:两个面食店老板的恩怨
1.1 陈正平的人生轨迹
陈正平,1970年出生于南京市江浦县(现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初中文化程度,未婚。他的人生轨迹颇为坎坷:1985年初中毕业后,他先在南京乔林镇一家小吃店当了两年学徒,学习制作面食早点。之后,他回到老家务农,但在1990年因盗窃香烟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1995年,陈正平决定重新开始,来到南京江宁区汤山镇集贸市场经营面食早点摊,主要卖大饼、油饼、水煎包、麻团等,与表姐的孩子姚杰(17岁)搭帮干活。凭借着之前的学徒经验,他的生意逐渐稳定,每天营业额约250元,每天有二三百人就餐,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
1.2 邻居陈宗武的红火生意
与陈正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在汤山镇经营面食店的陈宗武生意异常火爆。陈宗武经营的"正武"面食店专门卖烧饼,是当地人公认好吃的烧饼,镇上的大部分学校和单位都爱批量订购,生意十分红火。陈宗武的面食店每天凌晨4点就开张,一天下来要用掉几百斤面粉。
有邻居反映,陈宗武店的烧饼虽然好吃,但大面缸却放在石棉瓦下,没有门,外人可以随意接触到,存在安全隐患。而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1.3 矛盾的积累与激化
陈正平与陈宗武原本关系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朋友。2000年3月,陈正平还向陈宗武借款两三千元,为了让陈正平有资本还钱,陈宗武将自己所租的一个门面转租给了他。陈正平开起了"菊红"面食店,专门卖大饼与煎饺,与陈宗武的面食店相邻。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积累。陈正平眼看着陈宗武经营的面食店生意兴隆,而自己所经营的面食店却生意清淡,于是心生妒忌。更让陈正平感到羞辱的是,陈宗武的妻子经常在牌桌上嘲笑他,挖苦他不会做生意,甚至说"有些男的就是没个男人样"。
据邻居和房东反映,陈宗武的老婆不大看得起陈正平,在牌桌上会骂几句陈正平。这些话语一次次刺痛了陈正平的自尊心,让他内心的怨恨逐渐积压。再加上之前双方曾因打牌、发短信等琐事发生过矛盾,陈正平对陈宗武的恨意越来越深。
二、罪恶的预谋:从购买毒药到实施投毒
2.1 精心策划的犯罪准备
2002年8月23日,陈正平开始实施他的罪恶计划。这一天,他购买了**"毒鼠强"鼠药剂12支、粉剂50克**,花费8元钱。值得注意的是,毒鼠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化学品,其毒性极强,10毫克就能致人死亡。
陈正平并没有立即实施投毒,而是先在自己的店内进行试验,他发现将毒鼠强添加在烧饼里别人根本吃不出来,而且也看不出来。经过试验确认效果后,他开始等待合适的时机。
2.2 深夜潜入:投毒的关键时刻
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趁着夜深人静,潜入陈宗武的"正武"面食店外操作间。据他后来交代,投毒当天他特意选择了深夜行动,就是为了避开店铺老板和伙计的耳目。
在操作间里,陈正平将事先准备好的毒鼠强全部倒入盛放白糖和油酥的容器中,并用手反复搅拌,确保毒药充分混入原料。完成投毒后,他一如往常地和伙计回家歇息,等待第二天的"好戏"。
2.3 毒烧饼的扩散
9月14日凌晨4点,陈宗武的面食店准时开张,丝毫没有察觉到原料已经被人投毒。这些掺有"毒鼠强"鼠药成分的食品原料被加工制成烧饼、麻团等早点出售。由于陈宗武的烧饼味道好,不仅供应给当地居民,还供应到镇上的和盛园豆浆连锁店,以及批发给走街的小贩。
很快,灾难开始降临。早晨5点多钟起,汤山镇作厂中学和东湖丽岛工地部分学生和民工因食用了烧饼、油条、麻团等食物后,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
三、血色清晨:395人中毒的恐怖场景
3.1 中毒症状的可怕表现
中毒者的症状极其恐怖: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鼻喷血,严重的已经抽搐昏迷。有的中毒者因剧痛咬断自己的舌头,医生撬开他的嘴止血时,发现人已死亡。
在作厂中学,情况尤为惨烈。据目击者回忆,老师正在上课,学生们三三两两纷纷倒地不起,开始在地上翻滚,嘴巴里流出白色的泡沫或者是殷红的鲜血。食堂里,已经有四十多人出现了类似症状,昏迷不醒,口吐鲜血,整个食堂一片恐慌。
东湖丽岛工地的情况同样触目惊心。清晨时分,五个民工摇摇摆摆走出来,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一个民工紧紧抓着小卖部的铁栏杆,瞪大了眼睛,喷着血倒下。接下来,更多的民工一个个倒下,有的倒在了茅坑,一只脚还挂在坑中。
3.2 医疗系统的紧急响应
5点45分,汤山医院急诊科接到了第一个中毒患者,是东湖丽岛工地的一名民工,他从工地的脚手架上跌落下来,口吐白沫、鼻子流血、全身抽搐不止。紧接着,大量中毒者源源不断地被送来。
汤山医院的副院长看到医院大厅内全是口吐白沫、全身抽搐的中毒患者,立即用近乎"吼叫"的方式对属下发出命令,要求召回所有医生。然而,医院的条件极其有限,仅有30多张床位,很快就全部躺满了中毒者。不到半个小时,医院里的空地上也全部躺满了急需抢救的中毒者。
面对如此严重的中毒事件,医疗系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南京市卫生局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成立了领导小组,动员部队、省、市综合性医院组成七支医疗队共约35名专家开展工作,用最好的设备、药品进行抢救,采取对症解毒、洗胃、血透等抢救措施。
3.3 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经过全力统计,这起中毒事件最终共造成395人食物中毒,42人死亡。其中,第一批运送的20名中毒者几乎全部抢救无效死亡。中毒者主要是作厂中学、汤山中学的学生以及镇上两个建筑工地的施工队人员,仅有少量当地居民。
中毒事件发生后,南京全市11家医院参与救治,包括南京军区总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八三医院、四五四医院、鼓楼医院、南京第一医院等。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中,仅南京军区总医院就投入了400名医护人员,包括80高龄的着名医学专家黎介寿院士亲自参与。
由于中毒人数众多,南京市所需的麻醉药品丙泊酚出现了紧缺。丙泊酚是一种进口药品,只供医院使用,价格昂贵,只有大医药公司才有存货。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向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发出紧急求助,广州医药有限公司上下立即行动,将药品马上打包装箱,再装车运往机场,加急空运至南京。从接到求助到发出药品,全程仅用了7小时25分钟。
四、78小时追捕:从案发到处决仅一个月
4.1 警方的快速反应
9月14日早晨,中毒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启动案件侦破工作。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多次打电话询问案情,予以指示,并派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帮助开展工作。江苏省公安厅厅长裴锡章、副厅长黄明立即率领刑侦局局长徐珠宝、政委吴大有赶赴现场,全力组织案件侦查。
一个由省、市公安机关领导组成的专案指挥部迅速成立。指挥部本着"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只争朝夕、尽快突破"的指导思想,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场破案攻坚战打响了。
4.2 现场勘查与证据收集
负责现场勘查的民警克服现场条件差、取证难等困难,最终从现场提取了一些有价值的检材。检验人员从现场提取的面粉、芝麻、白糖、食盐和油等检材中检出了毒药成分,从中毒人员吃剩的麻团、油饼及呕吐物中也检出了相同的毒药成分。
现场勘查和毒化分析结果显示,毒物是在9月13日深夜至14日凌晨被投放到"正武"面食店的原料中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隐蔽。技术人员在陈正平的指甲缝中检出了"毒鼠强"残留,在他作案当晚所穿的短裤口袋和拖鞋上也发现了毒物成分,甚至在他暂住处的桌面、地面灰尘里都提取到了微量的"毒鼠强"。
4.3 嫌疑人的锁定与追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