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俄罗斯亚历山大·皮丘什金连环杀人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一、血色棋盘:恶魔的游戏
2006年6月16日,莫斯科警方在一处普通公寓内逮捕了一名看似普通的32岁男子。他名叫亚历山大·皮丘什金,是当地一家超市的搬运工。邻居们对他的印象是"安静而善良的年轻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竟然是让整个莫斯科陷入恐慌的"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
随着审讯的深入,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皮丘什金向警方坦白,他在1992年至2006年的14年间,至少杀害了63人。他的目标是填满国际象棋棋盘上的64个格子——每杀死一个人,他就会在自制的棋盘上放置一枚硬币。这个变态的杀人计划让整个俄罗斯震惊,皮丘什金也因此被媒体称为"棋盘杀手"或"比特沙的疯子"。
2025年4月5日,俄罗斯刑事部门再次震惊世界:现年50岁的皮丘什金在监狱中表示,他准备承认另外11起谋杀罪行。如果这些指控成立,他将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二多产的连环杀手,仅次于曾被判犯有78起谋杀罪的前警察米哈伊尔·波普科夫。这一消息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这个令人胆寒的恶魔身上。
二、孤独童年:扭曲心灵的温床
2.1 破碎家庭与收容所岁月
1974年4月9日,亚历山大·皮丘什金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的梅季希镇。然而,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喜悦。在皮丘什金还未出生前,他的酒鬼父亲就抛弃了怀孕的妻子离家出走,留下了尚未出生的孩子和母亲相依为命。
出生后,皮丘什金的生活依然充满艰辛。由于母亲无力抚养,他被送进了莫斯科的一家收容所。尽管不久后母亲将他接回,但这段收容所经历已经在皮丘什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皮丘什金一家住在莫斯科的久济诺区,科尔森斯卡雅街38号的一栋5层破旧公寓里,公寓旁边就是后来成为皮丘什金杀人场所的比茨维斯基公园。
2.2 头部创伤与性格转变
4岁时,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皮丘什金的人生轨迹。一天,年幼的皮丘什金在荡秋千时发生了意外。他从秋千上摔下来,本来并没有受到严重伤害,但当他从地上坐起来时,回荡的秋千却重重地砸在他的后脑上。
这次头部重创对皮丘什金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他的母亲回忆,从那以后,皮丘什金的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性格开始变得暴躁、狂怒、封闭。他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也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学习。无奈之下,母亲将他送进当地的一家精神疾病中心接受特殊教育和治疗。
2.3 祖父离世与酗酒沉沦
在皮丘什金即将成年的时候,对他最好的祖父突然去世了。祖父的猝世让皮丘什金深信自己被祖父遗弃了,这使他受到极大打击,也开始非常憎恨祖父。祖父去世后,皮丘什金开始选择酗酒,经常一个人喝到酩酊大醉。他会带着自己的狗到比茨维斯基公园去散步,试图在酒精和自然中寻找慰藉。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皮丘什金。不久后,他的狗也去世了。皮丘什金把狗埋在了比茨维斯基公园里,而狗的墓地周围后来成为了他杀人的场所。此时的皮丘什金已经完全沉沦,他开始模仿苏联时期另一个着名的连环杀手安德烈·奇卡提罗的穿着和行为,甚至买来与安德烈同款的格子衬衫和军靴。
三、初尝杀戮:恶魔的诞生
3.1 第一次杀人:"就像初恋一样难忘"
1992年,年满18岁的皮丘什金第一次尝到了杀人的滋味。他的第一个受害者是他的同学,名叫米哈伊尔·奥季丘克。皮丘什金后来在法庭上回忆道:"第一次杀人时,感觉就像初恋,我永远也忘不了这种感觉。"
皮丘什金原本计划与奥季丘克一起合作杀人,但奥季丘克在最后一刻反悔了。愤怒的皮丘什金在奥季丘克居住的公寓里将他勒死,并将尸体抛出窗外。事后,警方询问了皮丘什金,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调查人员竟然将这起谋杀案判定为自杀。
这次成功逃脱法网的经历让皮丘什金产生了一种错觉,他认为"警察很笨,很难发现他杀人的事情"。他后来在审讯中回忆道:"那时我看着手上那些已经干枯了的血迹,心想:'我可以为所欲为地杀人了,并且永远也不会被捉到。'在接下来的14年里,我为所欲为地做我要做的事,而警察也确实一直没有捉住我。"
3.2 杀人暂停与重启
令人意外的是,在杀害奥季丘克后,皮丘什金并没有立即继续他的杀戮行为。相反,在接下来的9年里,他似乎"安分守己",没有再犯下谋杀罪行。这一时期,他完成了职业学校的学业,成为了一名木工学徒,后来在比茨维斯基公园附近的一家超级市场找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
2001年夏天,皮丘什金再次开始了他的杀戮之旅。这一次,他变得更加疯狂,在当年一年内就杀害了11人。他的目标主要是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的酗酒者、吸毒者或穷困的男性,这些人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缺乏家人和朋友的关注。
皮丘什金通常会在火车站或街头接近他的受害者,以请他们喝伏特加酒为诱饵,将他们诱骗至比茨维斯基公园的偏僻角落。他告诉这些人,如果他们愿意跟他一起悼念他死去的狗,他将以伏特加款待他们。当受害者被伏特加灌醉后,皮丘什金会将他们扼死,或者把他们扔下引水道淹死。
3.3 棋盘计数:病态的仪式感
皮丘什金有一个独特的习惯,每当他杀死一个人,他就会将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手绘的国际象棋棋盘的其中一个格子里,并为格子编上号码。他的目标是填满整个棋盘的64个格子,完成这个扭曲的"杀人游戏"。
这种用棋盘记录杀人数量的方式,反映了皮丘什金内心深处的扭曲心理。他将人命视为棋盘上的棋子,而自己则是掌控生死的"棋手"。这种病态的仪式感,让他的罪行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四、血腥升级:从"棋盘"到"头骨撕裂者"
4.1 多样化的杀人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丘什金的杀人手法越来越残忍,也越来越多样化。2002年,他尝试用自制手枪杀人;到了2005年,他变得更加凶残,开始用铁槌狠击受害者头部数次,有时甚至会把伏特加酒樽钉在受害者碎裂的头骨内,以确保已经杀死受害者。
皮丘什金的杀人手法不仅残忍,还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他通常会从背后接近受害者,然后用一根钢棒猛击其头部。与其他罪犯不同的是,他只为了杀人,从不拿走死者的钱或证件。这种"纯粹"的杀人动机,让警方一度难以理解他的犯罪心理。
在2005年4月,比茨维斯基公园连续发生了四起类似案件,死者均死于榔头、斧头导致的重度颅脑损伤。而皮丘什金似乎不满足于此,喜欢往其破碎不堪的头部施加更进一步的破坏,因此他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比茨维斯基公园的头骨撕裂者"。
4.2 从"悼念爱犬"到"处决"
皮丘什金最初以"悼念死去的狗"为借口诱骗受害者,但随着杀人次数的增加,他的借口也在不断变化。他会告诉受害者他需要帮助寻找丢失的东西,或者承诺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让许多无家可归者和社会边缘人物放松了警惕。
皮丘什金对自己的杀人行为有着扭曲的认知。他在法庭上声称:"我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我让他们获得新生。"这种将杀人视为"救赎"的想法,反映了他严重扭曲的世界观。他甚至认为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我没有犯法,我凌驾于法律之上。"
4.3 受害者中的幸存者
在皮丘什金长达14年的杀人生涯中,只有少数几人成功逃脱了他的魔爪。2001年7月,当皮丘什金准备将他的第11名受害者——22岁的安德烈·科诺瓦采夫推下涵洞时,科诺瓦采夫奋力大声呼救,引来了两名经过的妇女。尽管皮丘什金最终还是将科诺瓦采夫推下了涵洞,但这次事件让皮丘什金意识到自己并非完全不可战胜。
2002年2月23日,皮丘什金向20岁的玛丽亚·维里切娃提议,如果她愿意帮忙将藏在公园里的东西带回家,他愿意支付一笔不错的费用。当时已有五个月身孕的维里切娃同意了这项交易。皮丘什金将她带到下水道的涵洞口,打她的头,然后将她推进涵洞中。幸运的是,维里切娃没有死在井底,她用尽力量爬出了涵洞,并被在公园散步的妇女发现送医。
同年3月,皮丘什金又试图谋杀一位14岁叫米哈伊尔·罗伯夫的孤儿,男孩被抛下井但保住了性命。这些幸存者的存在,为警方最终破案提供了关键线索。
五、警方调查:漫长的追凶之路
5.1 公园中的尸体
2005年10月15日,俄罗斯警方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发现了一具头部受到重击的男尸。一个月后,他们在公园又发现了一具男尸。截至2006年1月底,总共有六具尸体在比茨维斯基公园被发现。这些尸体的发现,让警方意识到莫斯科可能出现了一名连环杀手。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些案件有一些共同特征:受害者大多是50至70岁的男性,头部遭到重击,身上财物完好无损。这表明凶手的目的纯粹是杀人,而非抢劫。由于这些案件都发生在比茨维斯基公园附近,警方将这名未知的凶手称为"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或"比特沙的疯子"。
2006年2月20日,当地警方收到线报,称一名与案件有关的男子出现在比茨维斯基公园。于是,警方派出了二百名警员搜捕凶徒。然而,由于缺乏证据,警方最终不得不释放了嫌疑人。
5.2 错误的嫌疑人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曾一度锁定了一名有异性装扮癖好的男子。这名男子被捕时,警方在他的手袋中发现了一把铁锤,这让警方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凶手。然而,进一步调查证明,这名男子是无辜的,他的铁锤只是用于工作。
这次错误的逮捕让皮丘什金感到非常失落。他后来在法庭上表示,当他看到警方逮捕了错误的人时,他感到自己被"背叛"了。这种扭曲的心理,让他更加大胆地继续他的杀人计划。
截至2006年4月30日,俄罗斯警方在比茨维斯基公园总共发现了十二具怀疑被人谋杀的尸体。然而,由于皮丘什金作案时极少留下痕迹,警方的调查进展缓慢。负责此案的俄罗斯着名司法精神病学专家米哈伊尔·维诺格拉陀夫指出,凶手一定是一个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人,谋杀他人是出于强大的侵略性。
5.3 关键证据:两张纸片
2006年6月,皮丘什金杀害了他的最后一名受害者——36岁的女同事玛丽娜·摩斯卡约娃。摩斯卡约娃的尸体于2006年6月14日在公园中被人发现。这起案件成为了警方破案的关键转折点。
幸运的是,两张纸片的及时出现让皮丘什金进入了警方的视线。第一张纸片是在死者尸体上衣口袋中搜到的地铁列车票。警方通过车票上的日期和时间,对照当时车站的监控录像,发现陪同受害人出行的正是皮丘什金。
第二张纸片则是摩斯卡约娃临行前留给她儿子的字条。她在字条里说,自己要和皮丘什金到公园去散步,并留下了皮丘什金的手机号码。这两张纸片成为了警方破案的关键证据。
在确定犯罪嫌疑人后,警察经过周密部署,于2006年6月16日在皮丘什金的家中将其抓获,终止了他疯狂的杀人计划。
六、恶魔现形:法庭上的"棋盘杀手"
6.1 庭审中的疯狂
2007年8月13日,亚历山大·皮丘什金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家法院受审。检方指控皮丘什金谋杀48人,谋杀未遂3人。然而,皮丘什金本人坚称他一共杀害了63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