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族谱补全,现明代密约(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鬼眼道士我的阴债有点多》最新章节。

陈三槐的脚刚离地,族谱残页突然发烫,贴着他后背烧出一个字:“七”。他没动,驴也没动,只有井口那根歪脖子柳树,叶子抖了半秒。

他把脚收回来,鞋底沾的泥在青石上蹭出一道灰印。族谱还在烧,不是明火,是那种贴皮烂肉的闷烫,像有人拿烙铁写篆书。他伸手去揭,纸页却不肯离身,反倒顺着脊梁往上爬,一直贴到后颈窝。

他咬牙,用左手指甲去抠。指甲盖磕在纸面上,发出“嗒”一声,像算盘珠子弹到房梁又落下来。纸页终于松动,飘下来时背面金光一闪,露出一行字:**“陈氏子孙若重修宗祠,可获功德沙漏奖励。”**

字是明初的官篆,夹着几道阴司密文,末尾还画了个小符,像账房专用的骑缝章。他盯着看了三秒,右眼突然抽筋,不是流泪,是干抽,像有根线从眼眶里往外扯。

他低头看手。七处伤口还在渗血,掌心那道最深,血珠凝成半滴就卡住,像功德算盘上的珠子卡了槽。他用舌尖顶了顶牙根,咬破,血混着唾沫滴在族谱上,顺着金纹走了一圈,忽然“滋”地冒了股青烟。

纸灰飘起来,沾在他鬓角,和昨天烧纸留的混成一片。

他把族谱摊在驴背上,用指甲盖刮下一点纸灰,混着血,在掌心描那行篆。写到“沙漏”二字时,槐木符的残片在怀里震了一下,不是响,是那种贴着肋骨传上来的颤,像老式算盘积了灰,突然有人从背后敲了一记。

他闭眼。

师父的声音不是从耳朵进来的,是从左脚底板往上爬的:“沙漏非器,乃时之债。”

话没说完就断了,像录音带被人掐了头。但他听懂了——功德沙漏不给寿,不给钱,给的是“时间债”。阳寿能押,阴德能兑,但还不清的,照样要还。

他睁眼,掌心血纹已经淡了,只剩个“祠”字轮廓,像被水泡过的账本。

他把族谱折好,塞进怀里。驴皮上的阴码纹路动了动,从“债务清零”慢慢拼出一张脸,嘴角朝上,但眼睛是斜的,像笑得不太情愿。

他牵着驴往村口走,步子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实。走到土地庙前,他停下,喊了一声:“杨石头。”

土里“噗”地冒出个夜壶,壶嘴还滴着水。接着是老头衫,再是明光铠,最后是张满是泥的脸。杨石头把夜壶提起来,反手一甩,一只千纸鹤拍翅飞出,砸在他脚面上。

他捡起来,展开。是《华尔街阴报》,头版头条黑体加粗:“地府民政司发布《关于鼓励民间修缮宗祠的补贴试行办法》:凡重建祖祠者,可申领阴德贷款,最高额度达十万贯,另设‘功德沙漏’孵化基金。”

底下小字写着:“首批试点限三十六族,陈氏暂列候补名单,需提交族谱原件及修缮方案。”

他盯着“阴德贷款”四个字看了两秒,忽然想起汤映红上回在孟婆汤店后厨说的话。那天他去结账,她一边搅汤一边说:“我这儿能走内部通道,就是得用你名下的阴德做抵押,利息按月结,逾期——呵,你右眼就别想干了。”

他当时以为她在开玩笑。

现在看,她只是把催收流程说得太温柔。

他把报纸折好,塞进怀里,和族谱并排。驴打了个响鼻,尾巴甩了甩,像是嫌他磨蹭。

他蹲在井边,把族谱和报纸摊开,用烧纸剩下的灰压住四角。风一吹,报纸哗啦响,族谱那行金字却不动,像钉死在纸上。

他盯着“孵化基金”四个字,忽然觉得荒唐。地府什么时候开始搞创业扶持了?还搞基金?上个月黑无常追债追到他家门口,说他欠三百万贯,利滚利要还八百年,今天倒好,主动送钱让他修祠?

他不信。

但他信族谱。

族谱不会骗人,祖宗们骂人都用朱砂,写奖励用金粉,一个错字都没有。

他正想着,林守拙从巷子口蹽着腿跑过来,手里攥着半卷彩纸,边跑边喊:“三槐!三槐!你真要修祠?”

他没抬头:“谁说的?”

“杨石头刚给我传的阴报!”林守拙一屁股蹲下来,彩纸摊在膝盖上,“我刚还在想,这年头谁还修祠?结果一看名单,你姓陈,我姓林,咱俩祖上还是连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