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林文希&于鹤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最新章节。

虽已入秋,暑气却丝毫未减。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空气中浮动的尘埃在光柱里缓缓旋转,仿佛也被这闷热的天气蒸得懒散了。

于鹤真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脖颈。书房里的空调低声运转,却似乎抵挡不住窗外汹涌的热浪。他瞥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下午五点三十七分。不知不觉,一天又将过去。

他起身活动了下僵硬的肩膀,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外面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小区里的树木蔫头耷脑,连平日里最是活泼的麻雀也都躲在树荫下,偶尔发出几声有气无力的啾鸣。

于鹤真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走出书房。木质地板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这声音在这个安静得只剩下空调运转声的家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走向厨房,一边走一边把衬衫袖子仔细挽到小臂上。这个动作他已经做过无数次,却每一次都做得一丝不苟,仿佛正在进行什么重要仪式。小麦色的手臂暴露在空气中,肌肉线条随着动作微微起伏。

林文希正蜷在客厅的沙发上看书,修长的双腿缩在身前,整个人陷在柔软的靠垫里。她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眼睛里带着些许倦意。

“晚上想吃什么?”于鹤真站在厨房门口问道,声音温和。

“随便。”林文希的回答轻飘飘的,几乎要被空调的嗡嗡声盖过。

这个答案让于鹤真微微一怔。在他的记忆里,林文希几乎从不会用“随便”来回答这个问题。她总是有着明确的想法和主张,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认真思考后给出答案。

于鹤真走出厨房,来到沙发前俯下身。他的影子笼罩在林文希身上,带来一小片阴凉。他伸出手,用手背轻轻贴上林文希的额头。

“没有发烧,”他自言自语般喃喃,眉头却不自觉地蹙起,“是身体别的地方不舒服吗?”

林文希摇摇头,几缕发丝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只是天气太热,没有胃口。”她解释道,声音里带着夏日特有的倦怠。

于鹤真凝视她片刻,然后直起身走向空调控制器,将温度又调低了一点。他回到沙发前,安抚似的轻轻拍了拍林文希的发顶。

“知道了,那晚餐我来定。”

他的手指在她发间多停留了一瞬,然后转身走向厨房。林文希望着他的背影,目光柔软了下来。

于鹤真打开冰箱门,冷气扑面而来。他审视着里面的食材,大脑飞速运转。没有胃口…天气热…需要些开胃的东西。他的目光掠过一排排调料和食材,最终定格在一罐话梅和一小盒新鲜的小番茄上。

他取出需要的材料,开始在厨房里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刀落在砧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水龙头流出的水哗哗作响,锅碗瓢盆轻微碰撞——这些声音组成了一支家常的交响曲。

林文希起初还沉浸在书中,但随着厨房里飘出的香味越来越浓,她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那是一种酸中带甜的气息,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辛辣,巧妙地刺激着味蕾。

她放下书,赤着脚走向厨房,在门口停下脚步。于鹤真正背对着她,专注地翻炒着锅里的食材。他的衬衫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小块,紧贴着他结实的背部肌肉。

林文希悄悄走到灶台边,好奇地探头想看看锅里是什么。于鹤真仿佛背后长眼睛似的,不动声色地把锅往另一边挪了挪,同时随手拿起一颗小番茄喂到她嘴边。

林文希下意识地张嘴接住,牙齿咬破番茄的瞬间,一股酸甜的汁液在口中迸发。

“话梅小番茄?”她嚼着小番茄,含糊不清地问。

“不愧是小美食家,味觉很灵敏。”于鹤真一边回答,一边忙着给锅里的食材调味。他的手动作很快,却丝毫不显慌乱,每一种调料加入的时机和分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你还做了什么?怎么这么香啊?”林文希追问道,已经完全被勾起了好奇心。

于鹤真把炒好的食材盛进盘子里,“酸甜口味的有了,还做了辣味的,如果怕上火还有绿豆汤。”他把盘子递给林文希,“帮我尝尝?最近新学了一点菜谱,还请我们小美食家多多指教。”

林文希被他这句话说得心里很受用,接过盘子,用手指捏起一小块还冒着热气的肉放入口中。味道层次丰富,酸中带甜,甜中又有一丝辣意作为回马枪杀回来,巧妙地唤醒了她沉睡的味蕾。

“好吃。”她诚实地评价道,眼睛亮了起来。

于鹤真嘴角勾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转身继续准备其他菜肴。

不一会儿,餐桌上就摆好了三菜一汤:话梅小番茄凉菜、酸辣炒肉片、清炒时蔬,还有一锅熬得沙沙的绿豆汤。每一道菜都色泽诱人,散发着开胃的香气。

林文希不知不觉就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当她放下筷子时,才惊觉自己吃多了,胃部传来轻微的胀感。

于鹤真看着她微微鼓起的肚子,眼里带着笑意。“看来新菜谱很成功。”

饭后,林文希靠在于鹤真怀里,于鹤真温热的手掌轻轻帮她揉着肚子。他的手法很专业,力度适中,顺时针方向慢慢打圈,有效地缓解了她的不适。

林文希舒服地眯起眼睛,像一只被顺毛抚摸的猫。她一本正经地说道:“经本美食家品鉴,都很好吃,批准加入日常菜谱。”

于鹤真手上动作没停,“厨师收到,多谢夸奖。”他轻轻低下头,用鼻尖蹭蹭林文希的脸,“那作为男朋友,可不可以申请一个亲亲作为奖励?”

林文希笑着伸手捧住他的脸,在他唇上轻啄一下,“奖励kiss,奖励你这么用心让我多吃饭。”

他俯下身又吻了吻林文希,“被看出来了啊。”

林文希轻轻挑眉看着他,“被我看穿的感觉不好嘛?”

于鹤真轻笑着摇摇头,“在其他地方大概率不是好事,但被能你看穿的感觉很好,证明我们小姑娘越来越能换位思考了,为你骄傲。”说完他又忍不住轻轻在林文希唇上落下几个吻。

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但暑气仍未完全消散。房间里空调持续运转,维持着一个舒适的温度。于鹤真搂着林文希,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绕着她的发丝。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于鹤真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怀念,“也是这么一个闷热的秋天。”

林文希在他怀里调整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怎么不记得?那天我差点中暑,是你给我递了一瓶冰水。”

那是三年前的初秋,天气和今天一样反常地热。林文希当时还在读研究生,为了赶一个项目的截止日期,已经连续熬了几个通宵。那天下午,她抱着一大摞资料从图书馆出来,准备去导师办公室讨论。阳光毒辣,她只觉得头晕目眩,脚步虚浮。

于鹤真当时正好来学校办事,看见她摇摇晃晃地走在路上,脸色苍白得吓人。他立刻去附近便利店买了一瓶冰水,快步走到她面前。

“同学,你没事吧?”他记得自己当时这样问道,语气里带着关切。

林文希抬起头,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她只看到一个高大的轮廓逆光而立,递过来的冰水瓶上凝结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谢谢,”她接过水,瓶身的冰凉透过手心传来,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我可能有点中暑。”

于鹤真看着她喝了几口水,脸色稍微好转,才松了口气。“要不要去医务室看看?或者我帮你叫个车?”

林文希摇摇头,“不用了,谢谢您。我休息一下就好。”

于鹤真还是不放心,陪她在树荫下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交谈中,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从喜欢的书籍到对美食的品味,都出奇地一致。

“那时候我就想,这个姑娘真特别,”于鹤真轻声说,把林文希搂得更紧了些,“明明自己不舒服,却还惦记着晚上要给室友带什么吃的回去。”

林文希笑了起来,“那你呢?明明素不相识,却为了一个陌生人忙前忙后。不仅买了水,还非要等我完全恢复才离开。”

“我一向见不得别人受苦,”于鹤真说,“特别是像你这样漂亮的姑娘。”

林文希轻轻捶了一下他的胸口,“油嘴滑舌。”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享受着这份宁静。于鹤真的手仍然轻轻地揉着林文希的肚子,缓解她吃撑后的不适。

“其实我今天确实有点没精神,”林文希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耳语,“不是因为天气。”

于鹤真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想聊聊吗?”

林文希深吸一口气,“今天公司来了个新同事,是王总的侄女。”她停顿了一下,组织着语言,“她很年轻,很有活力,对什么都充满热情。看着她,我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于鹤真轻轻吻了吻她的发顶,“你才二十七岁,说什么老不老的。”

“不是年龄的问题,”林文希解释道,“是一种状态。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也是那样,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敢挑战。但现在...”她叹了口气,“现在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处理永远处理不完的工作,应付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于鹤真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

“今天开会的时候,那个新同事提出了一个特别大胆的想法。虽然明显不成熟,但你能感受到她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而我自己,却总是在提出任何建议前就先想好了十种可能被否决的理由。”林文希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嘲,“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谨慎了?”

于鹤真思考了片刻,缓缓开口:“我觉得这不是谨慎与否的问题,而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刚毕业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反而开始害怕失去。这是人之常情。”

他轻轻抬起林文希的脸,让她看着自己的眼睛:“但你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验和积累,你现在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刚毕业的时候?那个新同事的想法可能很大胆,但真正能把想法落地的,是靠你这样的‘老人’。”

林文希被他逗笑了,“什么‘老人’,说得我好像七老八十了一样。”

“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那个在阳光下差点晕倒,却还惦记着给室友带饭的姑娘,”于鹤真认真地说,“热情不一定非要表现在提出大胆的想法上。你默默地把每一个项目做好,耐心地指导新人,这些同样是热情的体现。”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知道吗?我最喜欢你的地方之一,就是你的体贴和善解人意。这是时间赋予你的礼物,是那个年轻同事尚未拥有的品质。”

林文希凝视着于鹤真,眼睛微微湿润。“你真的这么想?”

“当然,”于鹤真毫不犹豫地回答,“记得上个月你是怎么协调两个部门的矛盾的吗?既保全了双方的面子,又解决了问题。这种能力可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能够拥有的。”

林文希思考着于鹤真的话,心情渐渐明朗起来。她不得不承认,于鹤真总是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并以他特有的方式给予她支持和鼓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