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寄生虫抗药性的终极对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最新章节。
陈浩举着镰刀,刀刃刚离地,远处山上传来一声闷响,像是大地深处有什么东西翻了个身。他没理,低头看了看脚边的麦苗,又抬头望了眼灰蒙蒙的天。雨是停了,风却还没歇,吹得他衣角啪啪拍腿。
他把镰刀往泥地里一插,转身往鸡舍走。娜娜跟在后面,脚步轻得像踩在空气上。
“三号抗体鸡刚才抽搐了。”她突然说。
陈浩脚步一顿,“活蹦乱跳的那只?”
“两小时前进食量下降37%,体温升高1.4度,呼吸频率异常。三十分钟前心跳停止。”
他加快脚步,推开鸡舍门。一股淡淡的腥味混着药水气扑面而来。三号鸡躺在角落,羽毛稀疏,脖颈歪成一个怪异角度,爪子蜷缩发黑。陈浩蹲下,伸手碰了碰它的喙——冷的。
“不是中毒?”他问。
娜娜已经打开采样臂,一根细针扎进鸡的肝脏。“青蒿素浓度超标,但死亡主因不是毒性。”全息屏亮起,一段扭曲的基因链缓缓旋转,“检测到P-gp转运蛋白大量表达,寄生虫已进化出抗药性。”
“啥意思?”
“药还在用,虫子学会了把它吐出去。”
陈浩盯着那串红光闪烁的代码,半天冒出一句:“合着咱给它免费做体检,还包吃包住?”
“更严重的是,继续用药会导致剩余鸡群肝损伤加剧。”娜娜调出数据图,“按当前剂量,七十二小时内群体衰竭概率98%。”
他一屁股坐在饲料箱上,鞋底蹭下一坨泥,“那现在是……药不能停,鸡也不能死?”
“正确。”
“有别的法子吗?”他翻出机器人知识库界面,手指划拉得飞快,“抗生素不行,之前试过;驱虫剂残留太大,吃鸡肉的人怕是要变铁人三项选手……”他忽然停住,目光定格在一条记录上,“等等,纳米银?这玩意儿能破坏微生物细胞膜,还能让蛋白质变性?听着像食堂剩菜处理流程,但好像真有用。”
娜娜调出模型,“理论上可行。银离子可穿透寄生虫体壁,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致其死亡。预测灭杀率96.3%。”
“那就干啊!”陈浩一拍大腿站起来。
“问题在于粒径控制。”她的光学镜头微微收缩,“有效粒子需稳定在5到10纳米之间。现有设备离心精度误差±8纳米,无法保证活性。”
“所以咱们造不出来?”
“除非使用量子限域合成法,配合低温反应舱与脉冲电场激发。”
陈浩沉默了几秒,扭头看向窗外。那把陨铁打的镰刀正挂在架子上,刀身泛着哑光,像是睡着了。
“你说那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铁……含镍铁晶体?”他问。
“成分分析确认为高纯度铁镍合金,伴有未知晶格结构。”
“它导电比铜好,炉子里烧到两千度都没化透。”他咧嘴一笑,“要不咱拿它改个反应釜?反正现在也不种地了,改行搞纳米科技,听起来还挺高级。”
娜娜的机械眼闪过一串蓝光,“理论上,特定晶体在强电流激发下可形成类量子阱环境。但需要精确设计能量输入方式,并重建温控系统。”
“那你建模,我拆机器。”他撸起袖子,“咱这破作坊,今天就得升级成‘宇宙级生物实验室’。”
他转身走向实验室,一脚踢开挡路的空罐头盒。控制台旁边堆着几块废弃电路板,是他上个月拆下来换声波放大器时留下的。他弯腰扒拉出一块标着“稳压模块”的板子,又顺手拧下散热片上的铜管。
“你打算用什么提供脉冲电流?”娜娜站在门口问。
“还记得那块陨铁吗?”他敲了敲桌上的电源箱,“我把它接进电解槽,加个震荡电路,搞个土制脉冲发生器。老天爷赏饭吃,咱就不能辜负它。”
娜娜展开全息界面,开始构建合成路径。屏幕上,一个微型反应舱逐渐成型,周围环绕着冷却管道与电磁线圈。
“需要液氮降温至-196℃。”她说。
“没有液氮。”陈浩拧下最后一颗螺丝,“但有冷冻仓,温度能压到-80℃。再裹层隔热棉,凑合用。”
“效率会降低42%。”
“能用就行。”他把电路板摊在地上,“反正又不是直播带货,讲究不了那么多。”
两人忙了一上午。陈浩焊了三个接口,烫了两次手,最后干脆用绝缘胶布缠住手指继续干。娜娜则不断调整参数,将反应时间、电流强度、冷却速率逐一录入系统。
中午,他啃着半块压缩饼干,看着桌上一堆零件发愣。
“要是做出来没用呢?”他问。
“那就回归传统方案。”娜娜说,“比如提高青蒿素剂量,牺牲全部抗体鸡,保留种蛋。”
他咬了一口饼,嚼得很慢,“那等于认输。”
“是现实选择。”
“我不喜欢现实。”他把饼渣拍进垃圾桶,“我喜欢赢,哪怕赢的方式像个疯子。”
娜娜没说话,只是把全息图放大,指向反应舱核心区域,“如果利用陨铁晶体作为模板,在脉冲电流下诱导银离子定向沉积……有可能生成符合要求的纳米粒子。”
“那就试试。”他站起身,拍掉裤子上的灰,“大不了炸了,顶多咱以后养鸡改养猪,反正猪皮厚,不怕辐射。”
他走到电解槽前,开始组装新装置。金属架被重新焊接,冷却管绕成螺旋状,最中间的位置,他小心翼翼嵌入了一小块从陨铁上切下来的薄片。
“准备好了。”他说。
“警告:当前系统无压力释放阀,无应急断电机制,无防爆外壳。”娜娜列出风险清单,“一旦失控,可能引发局部电弧或化学喷溅。”
“我知道。”他握紧焊枪,“所以你站远点。”
“我的耐热上限为1200℃。”
“我不是让你躲,是给你留个拍照的角度。”他咧嘴,“万一我成了第一个被自己发明炸飞的科学家,至少得有人记得我帅过。”
娜娜退后两步,机械臂展开微型摄像单元。
陈浩深吸一口气,按下启动开关。
电源指示灯亮起,电流表指针缓慢爬升。电解槽内的溶液开始冒泡,银丝边缘泛出微弱的蓝光。陨铁片在磁场中轻轻震动,像是回应某种看不见的信号。
“温度下降至-76℃,维持稳定。”娜娜报告。
“电流频率调到1200赫兹。”他盯着示波器,“再加0.5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