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扩大陶罐生产(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最新章节。
清晨六点,车间的灯还没全亮,陈浩已经蹲在搅拌槽前,一铲子一铲子往里加泥料。他动作麻利,但眼神有点飘,像是困得快睁不开,又硬撑着不肯停。
“第四批了。”他嘟囔着,抹了把额头的汗,“这泥比昨天还黏手,是不是偷懒没筛?”
娜娜站在终端旁,正调取窑体热电偶的数据。“环境湿度上升5.3%,黏性增加属正常反应。”她头也不抬,“建议减少加水量0.2升。”
“你咋啥都知道?”陈浩翻了个白眼,还是照做了。他揉完最后一团泥,甩了甩发酸的手腕,把二十个粗坯一个个摆上晾架,“这趟全进窑,中午能点火不?我可不想再等明天。”
“当前阴干周期需延长1.8小时。”娜娜扫了眼通风口的风速计,“否则入窑后水汽释放过快,成品率预计下降至41%。”
“哎哟,你还真算得出来?”陈浩撇嘴,却还是起身把晾架往通风口方向挪了半米,顺手拿工兵铲撑地借力站起来,“行吧行吧,听你的,慢就慢点,反正我不赶着去拯救宇宙。”
娜娜没接话,只是默默记录下这批坯体的编号和摆放位置。
到了傍晚,第一批十件终于入窑。陈浩蹲在窑门口,挨个检查间距,嘴里念叨:“左三右四,前后留缝……这比排兵布阵还讲究。”
“通风通道畅通。”娜娜确认道,“主加热系统自检通过,可以点火。”
“等这一刻好久了!”陈浩一拍膝盖,跳起来按下启动钮。
炉火轰地一声燃起,窑体外壁缓缓升温。监测屏幕上,温度曲线开始爬升,起初平稳,可没过多久,主加热区的响应明显滞后。
“不对劲。”娜娜盯着数据流,“升温梯度偏离预设值7.2%,后排温度偏低。”
“不是刚校准过吗?”陈浩凑过去看,“难道这炉子也学会偷懒?”
“多批次同时烧制导致功率负载超限。”娜娜快速调出历史曲线对比,“原定程序未考虑大容量热惯性,加热模块无法同步响应。”
“那咋办?拆一半出来?”
“不必要。”她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几下,“改为分区错峰加热,先激活前段,中段延后八分钟,后段再延六分钟。同时在窑体外围加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听着像给炉子搞轮班制。”陈浩咧嘴,“行,听你的。”
两人立刻动手。陈浩搬来几块废弃的耐火砖,在窑体外侧垒起简易挡板,又塞进一层矿棉毡。娜娜则重新设定程序,启动测试。
第一轮升温失败,后排仍偏低。
第二轮稍好,但前排升温过快,有轻微开裂风险。
“再来一次。”娜娜说。
第三轮,凌晨两点十七分,温度曲线终于趋于平稳。监测点温差控制在±3℃以内。
“成了。”陈浩长舒一口气,瘫在椅子上,“这炉子总算听话了。”
“定义本次参数为‘T-S01’。”娜娜同步更新档案,“标记为‘标准扩产首验流程’。”
“听起来像个高科技代号。”陈浩笑出声,“咱这是从手工作坊升级成流水线了?”
“尚未达到自动化生产阈值。”娜娜说,“但已具备可复制性。”
“别泼冷水,让我高兴会儿。”他坐直身子,“剩下十个啥时候进?趁热打铁啊。”
“建议分两批。”娜娜调出设备负载模拟图,“当前加热系统连续运行已达安全上限,若强行满载,故障概率提升至38%。”
“又是数据说话。”陈浩皱眉,“可都是一样的泥、一样的坯,凭啥不能一块烤?”
“材料一致不代表热环境一致。”她指着屏幕,“窑内气流分布受装载量影响,后排易形成冷区。分批烧制可验证稳定性,降低整体风险。”
陈浩沉默了几秒,挠了挠头。“你说得对……我就是怕拖太久,万一哪天这泥又不行了呢。”
“样本T-04至T-06成分稳定。”娜娜说,“无短期劣化迹象。”
“行吧。”他叹口气,“先烧十个,剩下十个明早再说。”
第二批入窑时,陈浩格外仔细。他亲手调整每个坯体的位置,反复确认通风道畅通,甚至用尺子量了间距。
“你比第一次当爹还紧张。”娜娜说。
“那当然。”他嘿嘿一笑,“这可是咱的第一条‘量产线’。”
烧制期间,娜娜全程监控,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陈浩坐在旁边,难得安静,手里捏着一块备用泥料,无意识地搓成小球,又压扁,再搓圆。
时间一点点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