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的“图书馆”修行,与看不懂的苏晚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最新章节。

我再去看K线图,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涨跌。

我看到的是宏观周期下的行业轮动,是产业政策引导下的资金流向,是群众情绪从怀疑到狂热再到绝望的完整过程。

我再去看一家公司的财报,我不再只关心那个冰冷的市盈率数字。

我会去思考,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它的护城河在哪里?它所处的行业,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它的管理层,是踏实做事的实干家,还是只会讲故事的资本骗子?

我感觉我的眼前,像是被擦去了一层厚厚的迷雾。市场,在我眼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立体。

有一天,苏晚晴突然问我:“书读得怎么样了?”

我说:“感觉刚摸到一点门道。”

她说:“那好,从明天起,我们换个地方。”

“去哪儿?”

“去逛街。”

“逛街?”我以为我听错了。

“对,逛商场,逛超市,逛菜市场。”苏晚晴的语气很认真,“纸上得来终觉浅。你读了那么多商业模式和消费行为的书,现在,是时候去现实世界里,印证一下了。”

于是,第二天,我人生的“导师”,就从图书馆的哲学女神,变成了一个带我逛街的邻家姐姐。

我们去了青石市最高档的恒隆广场。

她带我走进一家奢侈品店,问我:“你看,同样一个包,为什么这里的能卖好几万,而楼下快时尚品牌的,只能卖几百块?它们之间的成本,真的差那么多吗?”

我说:“是品牌溢价,是身份认同感。”

她点了点头:“没错。所以,投资这类公司,你买的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心智产权’。这种产权,比任何专利都更难被复制。”

我们又去了人头攒动的超市。

她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问我:“这么多品牌,为什么那个叫‘金龙鱼’的,能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它的油,真的比别人的香吗?”

我观察了半天,发现金龙鱼的货架位置最好,促销力度最大,产品线也最全。我说:“是渠道和规模优势。它的成本更低,铺货能力更强,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对。所以,投资这类公司,你看的不是它的产品有多惊艳,而是它的运营效率有多高,它的渠道壁垒有多深。”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我再熟悉不过的菜市场。

这一次,我看到的,不再只是讨价还价。

我看到了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如何影响着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走势。

我看到了某种蔬菜因为天气原因减产,价格飞涨,而另一家上市公司,恰好就是这种蔬菜的龙头企业。

我看到了大爷大妈们,宁愿多走两步路,也要去那家便宜五毛钱的摊位买鸡蛋,这就是最朴素的“消费降级”。

那一刻,我终于彻底明白了。

投资,从来就不在那个小小的交易软件里,更不在那些虚无缥缈的技术指标上。投资,就藏在我们最真实的生活里。

你喝的每一瓶酒,开的每一辆车,用的每一部手机,背后都对应着一家上市公司。你对生活的热爱和洞察,就是你最好的投资能力圈。

“生活,才是最好的研报。” 苏晚晴看着我,微笑着说出了这句话。

我的“图书馆修行”,在这一天,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感觉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地图才能走路的孩子了。我的心中,已经开始,慢慢地,生出了一张属于我自己的,立体的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