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兰利的关注(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运送我重开军旅》最新章节。

他顿了顿,拿起另一张照片,“而且你们看这里,吊舱前端有个突出的校准天线,这是合成孔径雷达的相位校准装置,光学侦察舱绝对不会有这个。”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分析师推了推眼镜:“SAR需要大功率行波管,散热是个大问题。这种蜂窝格栅设计,跟我们的U-2侦察机上的AN/ASD-12散热结构很像。”

他的手指在格栅图案上轻轻划过,“他们解决了散热难题?”

“不止。”克莱曼推过另一组刚收到的图像,那是长江九江段的洪灾现场。

浑浊的洪水漫过堤坝,士兵背着沙袋在齐腰深的水里跋涉,黄色的救生衣在灰黑色的洪水中像散落的星点。

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照片边缘——几个军官围着的军用指挥车旁,一台打开的显示器上隐约可见绿色的微波成像图,画面里能清晰分辨出堤坝下方的阴影结构。

“NRO的光谱分析显示,这是L波段微波成像,”克莱曼的声音压得很低,“分辨率大约0.5米,足够识别地下3米的渗流通道。”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结论在每个人心里沉淀,“他们把军用SAR直接用在了抗洪救灾上,用战场侦察技术找管涌。”

会议室里陷入死寂,只有投影仪的风扇还在转动。

威尔斯突然想起上个月的内部简报,五角大楼刚评估过东大的雷达技术,结论是“在微波成像领域至少落后美国十五年”。

可眼前的图像不会说谎——能穿透土壤和水体的实时成像,意味着对方已经掌握了运动补偿算法的核心技术,而这项技术,美国直到1988年才在“长曲棍球”卫星上实现实用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进度提前了至少十八个月。”

克莱曼敲了敲桌子,金属铅笔头与桌面碰撞的声音让每个人都打了个激灵,“行波管、实时信号处理芯片、运动补偿算法……他们不可能同时突破这三个瓶颈,除非……”

他没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可能性——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平行研发体系,军转民或者民转军的技术通道已经打通。

威尔斯翻开笔记本,在1997年的条目下找到一行记录:

东大与某民营电子企业联合申报了“民用微波探测技术”项目。当时他以为只是地质勘探设备,现在想来,那或许就是SAR系统的民用马甲。

“准备评估报告,”克莱曼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皱巴巴的衬衫,“重点写清楚两点:

一,他们具备了战术级机载SAR的快速部署能力;

二,建议立即核查对华技术禁运清单,特别是微波器件和高速处理芯片项。”

当这份标注“绝密”的报告送到白宫西翼时,地下 Situation Room 里正弥漫着咖啡和雪茄的混合气味。

总统科技顾问保罗·弗莱明把报告摊在膝盖上,手指漫不经心地划过“合成孔径雷达”几个字,嘴角勾起一丝嗤笑。

“所以东大搞出了个能看透洪水的雷达?”他把报告扔到红木长桌上,纸张与桌面碰撞的声音在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