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技术联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运送我重开军旅》最新章节。
1998年9月15日 国防科工委第三会议室。
叶修指尖的钢笔在"长江流域合成孔径雷达测绘专项总结报告"的扉页上悬停了片刻,墨迹在"绝密"二字下方晕开一小片蓝晕。
窗外白杨树的影子斜斜投在办公桌上,与三摞半人高的技术档案交织成网。
他揉了揉太阳穴,眼前又浮现出那三架轰-6SAR在长江上空划出的航迹——那是用微波编织的、笼罩万里江堤的天网。
调出任务统计表时,连叶修自己都为这个月的成果震撼:
飞行架次:87次(含夜间紧急起飞23次)
测绘面积:覆盖长江干流及7大支流流域,总计86万平方公里
发现隐患点:地下渗流通道1,247处,堤坝结构异常点562处
数据总量:4.3PB(相当于当时全国气象数据十年的存储量)
最令人惊叹的是通过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生成的《长江中下游数字高程模型(DEM)》。
这份标着"绝密"的立体地图上,每一段堤坝都标注着材质密度、坡度倾角甚至内部应力分布——
这是传统人工勘测永远无法企及的精度。中科院院士在接收数据时激动得声音发颤:
"这不仅是防汛图,更是未来五十年国土规划的基石!"
叶修翻到事故记录页,笔尖不自觉用力——8月27日,03号机在洞庭湖上空遭遇风切变,右侧发动机停车。
飞行员硬是靠着单发和新型数字飞控系统,带着价值上亿的雷达吊舱安全迫降在临时跑道。
当时从首都飞赴现场的林总工说,抢修时发现发动机涡轮叶片上有一道1987年生产时留下的铸造气孔。
"老伙计连最后一点家底都掏给我们了。"叶修在报告里写下这句话时,耳边仿佛又听见涡喷-8那种特有的、带着金属疲劳感的轰鸣。
保密柜里锁着另一份鲜为人知的附录。通过比对各时段SAR图像,总参二部技术局发现:……
“这些发现已经移交安全部门。”叶修在涉密事项栏谨慎地写下这句话,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他的笔尖在纸张上轻轻滑动,留下一行行黑色的字迹,而他的思绪却早已飘回到那个紧张的时刻。
当时,防汛总指挥在看到这些分析时,瞬间绷紧了下颌线。那紧绷的线条,就像一道看不见的防线,将他内心的担忧和压力都紧紧地包裹起来。
叶修明白,有些战场,从来就不止天灾一个敌人。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电话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回忆。
电话那头传来总装科技委首长的声音,由于信号不太好,首长的声音中还夹杂着一些电流杂音:“小叶啊,航天口的同志想借用你们的干涉数据处理算法,说是‘南斗’二期需要验证星载 SAR 的……”
叶修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回答道:“没问题,但需要签署三级技术转移协议。”
然而,话刚一出口,他突然意识到,这套原本是为了救灾而紧急开发的系统,如今竟然正在撕开军民技术壁垒的裂缝。
与此同时,在关中飞机制造厂的机库内,灯火通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