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因祸得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最新章节。

英哥儿心头一紧,连忙道:“学生不敢!功课一日未曾荒废,只是前些时日松江工坊出了些琐事,处理起来耽搁了行程,请山长恕罪。”他把自己如何管理工坊、兴办女子学堂的事情简略说了,但略去了与东瀛人的瓜葛。

“嗯,”山长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看来在外奔波,倒也没全然耽误功课。这策论里提到的工坊管理、女子生计,可是你亲身实践所得?”

“回山长,正是。”英哥儿老实回答,“学生觉得,读死书不如行万里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做,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肉。”

刘山长哼了一声,脸色稍霁。他接过那叠功课,随手翻了几页。字迹工整有力,文章结构严谨,论据充实,尤其是几篇结合农桑工商谈论民生的策论,写得颇有见地,显然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写出来的。

英哥儿屏住呼吸,小心脏怦怦直跳,像等待审判一样。

半晌,刘山长放下文稿,重重叹了口气,语气复杂:“文章确有进益,不再是空泛议论,多了几分管理实务后的阅历。看来你这几个月,倒也不全是瞎忙。”

英哥儿刚松半口气,山长下一句话又让他心提了起来:“但是!规矩就是规矩!逾期不归,乃是怠惰!若人人都像你这般以实务为借口拖延功课,书院岂不成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之地?”

“学生知错,甘愿受罚。”英哥儿认错态度极其端正。

刘山长捋了捋胡须,沉吟道:“既如此,你便在书院住下,半个月内,不许外出!老夫要亲自考教你这段日子的功课,再将乡试需重点研习的经义题目与你细细讲解、练习。若通不过考教,便再加半个月!”

英哥儿一听,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半个月不能出去?那他计划中要去金陵工坊查看、还要秘密处理图纸的事情不就全泡汤了?可他不敢反驳,只得蔫头耷脑地应下:“是,学生遵命。”

“哼,看你那样子还不情愿?”刘山长眼一瞪,“就住我院子里那间厢房,也好时时督促你!现在就去收拾安顿,明日卯时,准时到书斋来!”

果然,从第二天起,英哥儿就过上了苦兮兮的日子。天不亮就被山长叫起来晨读,上午考教经义,下午练习策论,晚上还要背诵诗文。刘山长要求极高,稍有错漏或见解肤浅,就要重写重背。书案上的文章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英哥儿虽然聪明,记忆力超群,但这样高强度的填鸭式学习,也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几天下来,他原本红润的小脸就瘦了一圈,眼下也泛起了淡淡的青黑。

他每天埋首在书堆里,写得手腕发酸,背得头晕眼花。偶尔抬头看看窗外自由的飞鸟,都羡慕得不行。他唉声叹气,却也不敢偷懒,只能咬着牙拼命学。毕竟,山长虽然严厉,但指点确实一针见血,让他获益匪浅。

“唉,早知道就早点来了……”他小声嘀咕,揉着发酸的手腕。那卷藏在行李里的图纸,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他心神不宁,却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处理。

期间旺儿来找过他一次,刘山长只给了半天假。

旺儿汇报说金陵两处工坊运转顺利,珠光锦供不应求。英哥儿赶紧嘱咐旺儿,把在松江工坊实施的那套安保和流程改革,也在金陵工坊推行下去,又让旺儿转告舅舅王仁,自己要被山长留半个月,暂时去不了了。

旺儿看着小少爷明显瘦了些的小脸,心疼不已,却也没办法,只能再三叮嘱他照顾好自己。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英哥儿觉得自己快要被书本淹没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这日午后,他刚完成一篇关于水利的策论,山长还在批阅,允许他稍作休息。英哥儿正站在书斋外活动筋骨,远远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青衫书生拿着几张图纸,一脸愁容地朝山长的院子走来。

那书生英哥儿有点印象,姓孙,是书院里的老童生了,考了多次秀才未中,便留在书院做些杂务,顺便继续攻读。

孙师兄见到英哥儿,勉强笑了笑:“贾师弟,山长可在?我有些书院房屋修缮的图纸,想请山长定夺。”

英哥儿点点头:“山长在的。孙师兄,这图纸是你画的吗?”

他好奇地瞥了一眼,图纸上画的是书院一处旧书楼的改建方案,线条清晰,标注详细,虽然不如他偷来的那份火炮图精密,但也能看出绘图者颇有功底。

这件事本来只是个小小插曲,却让英哥儿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等孙师兄走后,他忍不住问刘山长:“山长,孙师兄画图纸很厉害吗?”

刘山长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孙立材于此道颇有天赋,心思也巧,书院许多杂项的改造图纸都出自他手。只是……科举屡试不第,可惜了。像他这样的学生,书院里还有几个,科举无望,便留在书院做些杂事,或接些外面的活计糊口。他们有个小圈子,常聚在一起琢磨这些奇技淫巧。”

英哥儿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划过脑海:图纸!他手里那烫手的火炮图纸,正需要懂行的人来看!书院里竟然就有这样的人?而且听起来,他们是一群人!

他强压住激动,装作好奇地问:“山长,他们平时都在哪里琢磨呀?学生……学生也对工匠之事有些兴趣,想去见识见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