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墨染春闱(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最新章节。
出了正月,年节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散去,贾琏便不得不收拾行装,返回松江府任上。
他虽心中记挂着妻儿老父,但港口建设正值关键时期,苏松道衙门的公务不容长久耽搁。
临行前,他反复叮嘱王熙凤:“家中一切小心,若有难事,立刻派人送信给我。英哥儿会试在即,一切以他为重。”
王熙凤替他整理着衣襟,眼圈微红,强撑着笑道:“你放心去罢,家里有我呢。如今咱们家也不是任人揉捏的面团了,我知道轻重。”
贾琏又用力抱了抱小女儿晗姐儿,才转身大步离开。
英哥儿也收拾好书箱,返回了金台书院。
书院里的气氛似乎也与往常不同,学子们交谈间,话题总是不自觉地绕到年前的朝堂巨变上。
三皇子水昕被过继的消息已成定局,无人再敢议论。皇帝经过一段时日的静养,身体虽逐渐好转,已能重新处理朝政,但谁都看得出,龙体大不如前。
而但经此一事,朝臣们都看清了宝亲王水曜在圣心之中的分量,且他在监国期间表现出的沉稳与干练,也让他在朝臣心目中地位与别的皇子不同。
宝亲王依旧谦和勤勉,并未因监国而有任何骄矜之色。
只是,他母妃邵贵妃的宫殿,却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不少揣摩上意的朝臣,变着法儿地巴结奉承,更有许多人抢着将自家精心培养的女儿往宝亲王府里送,盼着能在这位最有可能继承大统的亲王身边占得一席之地。
英哥儿再次去宝亲王府探望三姑姑探春时,明显感觉到府里多了许多环佩叮当,暗香浮动。
探春屏退了左右,才略带一丝无奈地对英哥儿低语:“……都是贵妃娘娘赏下来的,说是王爷身边需要人伺候。一下子又进了四位,皆是官家出身的小姐。”
她轻轻摇着头,“王爷近来烦不胜烦,连回后院休息都嫌吵闹,多半时候都在前头书房歇了。”
英哥儿看着探春,她神色平静,眉宇间却有一丝疲惫。在这莺莺燕燕之中,即便她手握管家之权,有子傍身,想必也需耗费更多心神周旋。
不过,这些纷扰暂时都被英哥儿压在了心底。因为最重要的日子,春闱会试,即将到来。
他与贾兰、孙允文三人,都将参加本次会试。书院里的气氛日渐紧绷,弥漫着无声的硝烟。连最爱说笑的张宏,都收敛了许多,整日捧着书卷苦读。
终于,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贡院那两扇沉重的大门,再次为天下学子缓缓开启。
京城的贡院门口,依旧是人山人海,气氛比英哥儿在金陵秋闱时见到的更加凝重。能够站在这里的,无一不是各省的精英举人,竞争之激烈,远非乡试可比。
英哥儿提着考篮,随着人流缓缓移动。他今年十一岁了,个子比秋闱时蹿高了一截,虽然在同龄人中仍算矮小,但再次走进狭窄的号舍时,他立刻敏锐地感觉到,这次的空间似乎变得更拥挤了。
他放下考篮,试着转身,肩膀几乎要擦到两侧斑驳的砖墙。坐下后,膝盖离前面的号板也更近了。
他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叫苦:“坏了,长高了些,在号舍里待着更难受了。这次一定得考过,不然下次再来,怕是真要坐着睡九天了。”小小少年独有的烦恼,冲淡了他些许考前的紧张。
英哥儿深吸一口气,不再多想,拿出旧布,沾了水,开始一丝不苟地擦拭号板和自己能触及的墙壁。神情专注,仿佛在进行一项庄严的仪式。
“铛——!”
悠长的钟声敲响,贡院大门轰然关闭。整个世界仿佛被隔绝在外,只剩下这一方方狭小的天地。
试卷发下,整个贡院瞬间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窸窣声。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要求根据考题,阐述儒家经典微言大义。
题目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试申其义。”
看到这个题目,英哥儿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这题目正合他意。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一种有原则的包容与和谐,而非无原则的苟同。
他想起家中事务,母亲王熙凤打理内外,既要平衡各方关系,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想起朝堂之上,宝亲王水曜监国,需协调各方势力,却又不能丧失主见;更想起他与顾惟清、张宏等人的交往,正是彼此尊重见解,又能求同存异。
他略一沉吟,便提笔破题,从君子与小人之心术分野入手,阐述君子以义相合,故能包容差异而内心和谐;小人以利相趋,故表面附和而内心背离。
他结合所见所闻,将抽象的道理融入具体的世情分析,文章做得义理透彻,既恪守格式要求,又不显呆板。
第二场考史论,要求考生依据历史事件或人物发表见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