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郑伯伯的来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江奔流》最新章节。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所以,党中央、毛主席下了大决心!要加强备战,要搞‘三线建设’!这是重大的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林卫东下意识地重复了这个他隐约听过,却并不真正了解的词。

“对!三线建设!”郑怀远重重地点点头,“就是把我们重要的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从东北、沿海这些容易被打到的地方,迁到内地,迁到西南、西北的大山深处去!在那里,重新建立起一套打不烂、炸不垮的战略大后方!”

他的话语仿佛拥有魔力,开始在林卫东眼前勾勒出一幅无比宏大又无比艰苦的画卷。

“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地方啊……”郑怀远的语气变得有些复杂,既有敬畏,也有一种豪情,“荒凉!艰苦!很多地方是千年无人烟的戈壁荒滩,是连绵不绝的大山沟壑。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气候恶劣。夏天酷热,冬天奇寒,风沙大的时候能把人刮跑!”

但是,他的声音随即变得高昂起来,眼中闪烁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芒:“可就是在那样的地方,现在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还有成千上万像你爸爸当年一样的建设者!他们隐姓埋名,告别繁华的城市和舒适的生活,一头扎进那些山沟荒漠里!”

“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们的工作单位没有地址,只有信箱编号。他们做的事,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对外人说起,甚至对家人也要守口如瓶。他们是为了什么?”

郑怀远的目光紧紧盯着林卫东,仿佛要直接将答案烙进他的灵魂深处:“就是为了刚才我说的,不再受人核讹诈!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真正独立自主地屹立在世界上!他们甘当无名英雄,他们在做着一件惊天动地却又默默无闻的伟大事业!”

“那里,”郑怀远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他伸出手指,仿佛指向遥远的西方,“才是真正的前沿,才是真正考验人、磨炼人,也最能成就人的热土!那里不需要锦上添花,需要的是雪中送炭!需要的是最优秀的年轻人,带着最纯粹的理想和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奉献!去接过我们这一代人还在艰难传递的接力棒!”

他没有说一句“你应该去”,更没有直接动员。他只是用沉甸甸的事实、饱含情感的描述,将一幅波澜壮阔又充满牺牲精神的时代图景,猝不及防地、无比真实地展现在了一个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面前。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雨声不知疲倦地响着。

林卫东彻底呆住了,心脏砰砰狂跳,血液仿佛在血管里奔腾呼啸。郑怀远的话语,像一道强烈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心中连日来的重重迷雾!

那些模糊的召唤,那些来自父辈记忆的牵引,那些源于原子弹爆炸的民族自豪感,那些对石爷爷无私奉献的敬佩……所有这一切零散的情感碎片,在这一刻,被郑怀远这番关于国家安危、关于三线建设、关于无名英雄的严肃谈话,完美地串联、整合、点燃了!

他仿佛看到了!看到了那片广袤无垠、风沙漫天的戈壁,看到了那些深藏在大山褶皱里的神秘基地,看到了无数像父亲、像石爷爷那样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默默奋斗!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向往,甚至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如同火山喷发般从他心底涌起!

那条内心感召的道路,瞬间变得清晰无比!它的入口,就隐藏在郑伯伯所描述的那片“更需要年轻人,也更考验年轻人的热土”上!

林瀚章默默地看着儿子脸上剧烈变化的神情,从迷茫到震惊,再到一种近乎燃烧的明亮。他心中百感交集。他完全理解老领导话语的分量和意图,他自己就是沿着“国家需要”这条路走过来的。他感到骄傲,却也有一丝难以避免的担忧和不舍,但他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抽出一支烟点上,烟雾袅袅升起,模糊了他复杂的神情。

周文瑾手里的毛衣已经滑落到了膝盖上而不自知。她的脸色微微发白,手指下意识地绞在一起。作为一个母亲,她几乎瞬间就捕捉到了那番宏大叙事背后,对于儿子而言可能意味着什么——远离,艰苦,保密,甚至危险……她的心猛地揪紧了。但她同样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她努力克制着,不让自己失态,只是那双看向儿子的眼睛,充满了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挣扎。

郑怀远将林家三口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知道自己投下的这颗“石子”激起了多大的波澜。他不再多说,缓缓地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留给这一家人消化和思考的空间。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他将时代的召唤,清晰地传递到了这个优秀的年轻人面前。

剩下的,需要这个家庭自己去权衡,去抉择。

雨,不知何时小了,只剩下淅淅沥沥的余音,敲打在寂静的房间里,也敲打在每个人波澜起伏的心湖上。

林卫东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看向郑怀远,嘴唇动了动,似乎有无数问题要问,有满腔的热血要表达。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那剧烈起伏的胸膛和眼中燃烧的火焰,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颗深埋在他心中的种子,经历了长期的孕育和挣扎,终于在郑怀远这番话的浇灌下,破土而出,燃成了熊熊的火焰。

而今晚,在这个被雨声包裹的家里,一场决定命运的、父子之间的深度对话,已然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