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寒灾骤临,书院救灾(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马文才的重生棋局我为英台梳红妆》最新章节。

她自幼锦衣玉食,何曾真正见过这等民间疾苦?

此刻方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非虚言。

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身上昂贵的披风,第一次对自身的优渥生出一种近乎羞愧的感觉。

她看向不远处正费力地试图用一根木棍撬起一块塌陷墙板的梁山伯。

他冻得手指通红,动作笨拙却无比认真,额角甚至渗出细汗。

祝英台心中一动,走过去,递给他一方干净的帕子:“山伯兄,擦擦汗,歇一会儿吧。”

梁山伯抬头,看到祝英台被寒风吹得泛红的脸颊和清澈关切的眼神,心头一暖,接过帕子,憨厚一笑:“我不累。能帮到人,心里踏实。”

然而,现实的残酷很快显露。

他们发现一处几乎被雪完全掩埋的窝棚,里面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

梁山伯和荀巨伯立刻徒手刨雪,祝英台在一旁焦急等待。

好不容易挖开,却见棚内一对母子早已冻僵,唯有母亲怀中那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因着母亲最后一点体温,还有一丝气息。

祝英台瞬间泪如雨下,小心地将冰冷僵硬的母亲手臂掰开,抱起那气息微弱的婴儿。

紧紧裹在自己温暖的披风里,试图用自己的体温温暖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梁山伯看着那对死去的母子,又看看祝英台怀中婴儿,面色惨白,嘴唇颤抖,半晌。

才喃喃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圣人之道,何以未能……”巨大的无力感冲击着他一贯的信念。

“圣人之道救不了急!”荀巨伯红着眼睛吼道,一把夺过婴儿,“得赶紧找大夫!找暖和的地方!”

他抱着孩子,快速冲向临时设立的医棚。

祝英台抹了把眼泪,急忙跟上。

梁山伯怔怔地站在原地,看着那对死去的母子,又看向同伴匆忙离去的背影,寒风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和迷茫。

一番奔波,婴儿总算被救下,交由医棚的嬷嬷照料。

三人疲惫不堪地坐在一处避风的断墙后休息。荀巨伯拿出肉脯分食。

祝英台小口吃着,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忽然轻声问:“山伯兄,巨伯兄,你们说,若有一日,我们身居高位,能否让百姓少受些这样的苦楚?”

荀巨伯大口嚼着肉脯,含糊道:“那当然!等我当了将军,就让天下再无冻饿之人!”

梁山伯却沉默了片刻,低声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更加努力才是。”

他的声音里,少了平日的书生意气,多了几分沉甸甸的重量。

连续数日的救灾,耗尽了几位书院学子的心力。

然而,祝英台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官府设立的粥棚里,那本就稀薄的粥水,竟一日比一日更见清汤寡水,几乎能照出人影,米粒屈指可数。

寒风中的灾民怨声渐起,孩童饿得啼哭不止。

荀巨伯性子粗豪,只道是粮食匮乏,梁山伯虽觉不妥,却也只能空自忧心,念叨些“吏治不清,苦了百姓”的圣贤道理。

祝英台却蹙紧了眉头。

她记得清楚,山长曾言官府已开仓放粮,即便雪路难行,也不该短缺至此。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她心中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