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观后小溪,初制鱼竿(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钓渔佬之修仙卷》最新章节。

一夜睡得还算安稳,李渔是被院子里的扫地声吵醒的。他睁开眼,窗外天刚蒙蒙亮,透过窗纸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在院子里忙碌,不用想也知道是玄尘道长。

这老道倒是勤勉。李渔心里嘀咕了一句,翻身下床。经过昨天一天的折腾,加上傍晚那半个时辰的吐纳,他感觉身体轻快了不少,不像刚穿越过来时那般虚弱。

他摸了摸枕头下的《基础吐纳详解》,小册子安安稳稳地躺在那里。他想了想,把书揣进怀里,打算找个机会再仔细研读。

走出房门,玄尘道长已经把院子扫得差不多了,正站在那棵歪脖子树下,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出神。

“师父。”李渔走上前打招呼。

玄尘道长转过头,点了点头:“醒了?去把水缸再添满,然后跟我来正殿。”

“好。”李渔应道,拿起水桶往后山的小溪走去。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挑水熟练了不少。虽然还是累,但他刻意按照《基础吐纳详解》里的方法调整呼吸,挑着水走路时,呼吸竟然比昨天平稳了许多,也没那么喘了。

“看来这吐纳之法,不光能修炼,还能当体力活辅助技能用。”李渔忍不住笑了笑,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来回几趟,水缸满了。李渔擦了擦汗,刚想回屋歇口气,就听到玄尘道长在正殿门口喊他。

他赶紧走过去,只见玄尘道长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封面已经泛黄,看不清字迹。

“这是《清心诀》的入门篇,”玄尘道长把书递给李渔,“你入道三年,也该正式接触吐纳法门了。每日早晚各练一次,用心体会。”

李渔心里一动,接过书,低头翻开。里面的内容确实是关于吐纳的口诀和心法,虽然不如周道长给的《基础吐纳详解》详细,但字句古朴,透着一股返璞归真的意味。

“多谢师父。”他真诚地说道。不管怎么说,这是师父正式传给他的修炼法门。

玄尘道长看着他,眼神平和:“《清心诀》是我清风观的基础心法,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清心律己,顺应自然’。你性子……以前有些浮躁,练这个正好。记住,修炼不在快慢,在于根基稳固,心术端正。”

“弟子记住了。”李渔点头应道。他明白师父话里的意思,大概是原主以前确实不太省心。

“去吧,自己找地方练习,有不懂的再来问我。”玄尘道长摆了摆手,转身走进了正殿。

李渔拿着《清心诀》,心里有些感慨。看来玄尘道长不是不教他,只是时机未到,而且这位师父教徒弟,更注重心性的培养。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把《清心诀》和《基础吐纳详解》放在一起对比着看。两本书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核心思想却有相通之处,都强调“心无杂念”、“顺应自然”。

李渔看得入了迷,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才想起还没吃饭。

厨房的米缸里还有些糙米,他淘了米,加上水,放在小土灶上煮。又在院子角落摘了几颗昨天玄尘道长种的青菜,简单洗了洗,切碎了用清水煮了煮,放点盐,就是一顿午饭。

饭菜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寡淡,但李渔吃得很香。经历了穿越的冲击,能有这样安稳的一顿饭,已经很满足了。

吃完饭,他坐在院子里的石板上,继续研究两本吐纳心法。越看越觉得,这修炼之事,和他钓鱼的门道,还真有不少共通之处。

钓鱼要选对钓点、配好饵料、调好浮漂,修炼则要选对心法、感应灵气、调整气息;钓鱼不能急躁,要耐心等待,修炼同样如此,欲速则不达;钓鱼要顺应鱼性,修炼要顺应自然……

想到钓鱼,李渔心里又开始痒痒了。他抬头看了看道观后面的方向,记忆里那条小溪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去看看?”他心里冒出这个念头,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说走就走,他起身往后山走去。清风观后面的山路比较崎岖,杂草也多,显然平时很少有人走。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耳边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

绕过一片茂密的灌木丛,一条清澈的小溪出现在眼前。

小溪不宽,约莫两丈左右,水流不急,缓缓流淌,水底的鹅卵石和水草看得一清二楚。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几条小鱼在水里游过,留下一圈圈涟漪。

“好地方!”李渔眼睛一亮,瞬间被这条小溪吸引了。水质清澈,水流平稳,岸边水草丰茂,绝对是个钓鱼的好地方。

他沿着溪边慢慢走着,仔细观察着水情。哪里水流较缓,适合鱼栖息;哪里有水草,可能藏鱼;哪里水面有涟漪,可能有鱼在活动……这些都是他多年钓鱼积累的经验。

越看,他心里越痒,恨不得立刻拿出鱼竿钓上几竿。

可问题是,他现在啥都没有。

鱼竿、鱼线、鱼钩、饵料……一样都没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李渔叹了口气,有些无奈。

但他是谁?他是李渔,一个能自己攒鱼竿、绑鱼线、做饵料的资深钓鱼佬。没有现成的,那就自己做!

他开始在溪边寻找能用的材料。鱼竿最好用韧性好的树枝,他在周围转了转,发现一种不知名的灌木,枝条细长,看起来柔韧性不错。他选了一根粗细合适、没有分枝的枝条,用石头小心翼翼地把根部砸松,然后用力一拔,整根枝条就被拔了出来。

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这是原主用来砍柴、割草的)把枝条上的杂叶和细小的分枝削掉,又在石头上打磨了一下,让手感更光滑些。一根简易的鱼竿雏形就做好了。

接下来是鱼线。这个有点麻烦,现代的尼龙线肯定是没有的。李渔想了想,记忆里好像有一种藤蔓,纤维很坚韧,晒干后可以用来做绳子。他在附近找了找,还真找到了这种藤蔓。他摘了几根比较粗的,用石头砸软,然后耐心地把里面的纤维剥离出来,一根根搓在一起,制成了一根不算太粗,但看起来很结实的线。

鱼线有了,鱼钩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