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林薇薇的行业分享邀请(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暖婚:总裁的掌心娇又悔又甜》最新章节。
暮春的清晨,微风带着栀子花的香气飘进办公室,林薇薇刚坐下,就看到前台小姑娘抱着一个烫金信封快步走来,眼里满是雀跃:“林经理,这是刚收到的快递,寄件方是‘全国校园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看起来好正式!”
林薇薇接过信封,指尖触到厚实的纸张,心里泛起一丝好奇。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印着烫金logo的邀请函,开头一行字瞬间抓住了她的目光——“尊敬的林薇薇女士:鉴于您在校园消费领域的卓越实践与创新成果,诚邀您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第七届全国校园经济发展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全国校园经济发展论坛”她早有耳闻,这是国内校园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每年都会邀请高校学者、知名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参会,分享前沿观点和实践经验。此前她一直关注论坛的动态,却从没想过自己会收到参会邀请,更别提作为嘉宾发表演讲。
林薇薇反复读了几遍邀请函,确认没有看错,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她拿出手机,第一时间给陆承宇发了条消息,附带邀请函的照片:“我收到全国校园经济发展论坛的邀请了,要去做主题分享!”
没过几秒,陆承宇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里满是惊喜:“真的吗?太好了!这说明你的工作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必须去!”
“可是我有点紧张,”林薇薇坦诚道,“论坛上都是行业前辈和专家,我怕自己讲不好,辜负了组委会的信任。”
“别担心,”陆承宇的声音温和又坚定,“你在校园消费领域做了这么多实事,从‘校园直播电商’到‘创业孵化平台’,每个项目都有实打实的成果和经验,这些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内容。我相信你,只要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思考分享出来,一定能打动听众。”
挂了电话,林薇薇看着邀请函上“演讲主题:校园经济的创新实践与价值挖掘”的字样,心里的不安渐渐被期待取代。她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名为“论坛分享准备”的文件夹,开始梳理自己在校园消费领域的经历——从最初辞职创业做校园文创产品,到加入林氏集团搭建“校园直播电商”项目,再到推动“校园创业孵化平台”落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当天下午,林薇薇召集团队核心成员开会,把收到邀请的消息告诉大家,还征求了他们对分享内容的建议。运营组组长李哥第一个发言:“林姐,您一定要讲讲‘校园直播电商’项目从0到1的过程!当初我们怎么调研用户需求、怎么说服高校合作、怎么解决供应链问题,这些实战经验对行业里的人来说肯定很有价值。”
主播组组长苏苏也补充道:“还有‘校园人才孵化计划’!很多企业都头疼校园团队的搭建,您提出的‘应届生培养+项目分红’模式,不仅解决了我们的人手问题,还打造了有凝聚力的团队,这绝对是亮点。”
团队成员的建议让林薇薇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她决定从三个维度构建分享框架:第一部分聚焦“校园市场的用户需求洞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特点;第二部分拆解“校园项目的落地难点与解决策略”,分享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高校对接、供应链管理、团队搭建等问题的应对方法;第三部分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以林氏与高校、陆氏的合作为例,分析如何实现企业、高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确定框架后,林薇薇开始熬夜整理资料。她翻出了三年前创业时的市场调研问卷,里面记录着当时对500名大学生的采访内容,详细标注了他们对文创产品的偏好、消费预算、购买渠道等信息;还找出了“校园直播电商”项目的月度数据报告,从最初单场直播销售额不足10万,到后来突破80万,每一个数据背后都藏着团队的调整和优化——比如发现学生更关注性价比后,及时调整选品策略,增加平价实用的商品;比如针对学生夜间活跃度高的特点,把直播时间从下午调整到晚上8点到10点。
为了让分享更具说服力,林薇薇还特意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高校就业办主任和学生创业者,收集他们的反馈。A大就业办的王主任在电话里说:“林经理,你们的‘创业孵化平台’帮我们学校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创业难题,尤其是‘校园创业园区’提供的免费场地和导师指导,让很多学生的创意变成了现实。你一定要在论坛上多讲讲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让更多企业和高校借鉴。”
学生创业者小张也发来消息,分享了自己的项目进展:“林姐,我们的校园文创产品已经进入了5所高校,上个月销售额突破了30万!如果不是您当初给我们提供的支持,我可能早就放弃了。您在分享里可以提提我们的案例,让大家知道校园经济领域真的有很多机会。”
这些真实的反馈和案例,让林薇薇的分享内容更加丰满。她把资料整理成PPT,每页都精心设计——既有清晰的数据图表,又有生动的项目照片,还有直观的流程示意图。比如在讲“校园市场需求洞察”时,她用柱状图展示了大学生每月在文创、餐饮、学习用品等领域的消费占比,还附上了学生采访的经典语录;在讲“项目落地难点”时,她用流程图拆解了“高校对接流程”,标注出每个环节的关键节点和注意事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准备过程中,林薇薇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在梳理“校企合作模式”时,她发现之前的合作案例虽然丰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很难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特意请教了大学时的导师——一位专注于校园经济研究的教授。导师建议她从“资源互补”的角度切入,分析企业能为高校提供哪些支持(如资金、场地、市场渠道),高校又能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如人才、科研成果、品牌背书),从而提炼出校企合作的核心逻辑。
在导师的指导下,林薇薇重新梳理了林氏与高校的合作案例,总结出“需求匹配-资源对接-利益共享-长期维护”的四步合作模型,并结合林氏与A大的合作细节进行拆解——A大需要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林氏需要高校的用户资源和品牌支持,双方通过“创业孵化平台”实现需求匹配;林氏提供资金和导师资源,A大提供场地和学生资源,完成资源对接;学生创业者的项目盈利后,部分收益反哺学校的创业教育基金,实现利益共享;双方定期召开合作会议,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合作长期稳定。
距离论坛还有一周时,林薇薇开始进行模拟演讲。她把团队成员召集到会议室,按照正式分享的流程完整讲了一遍,还请大家提出意见。演讲结束后,小陈举手说:“林姐,您讲‘校园直播电商’的供应链管理时,提到了‘本地化供应商合作’,这里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怎么筛选供应商、怎么保证产品质量,这样听众更容易理解和借鉴。”
林薇薇采纳了小陈的建议,补充了“供应商筛选标准”(包括资质认证、产品性价比、配送能力、售后保障)和“质量管控流程”(样品审核、批量抽检、用户反馈跟踪)的内容。之后,她又进行了两次模拟演讲,每次都根据团队的建议调整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最初的紧张卡顿,到后来的流畅自然,甚至能在讲台上从容地与“听众”互动。
论坛举办的前一天,陆承宇特意提前下班回家,帮林薇薇做最后的准备。他坐在沙发上,当起了“听众”,听她完整讲了一遍分享内容,还提出了一个细节建议:“在讲‘校园人才孵化计划’时,可以加入新员工成长的小故事,比如小杨从应届生成长为运营骨干的经历,这样既能体现计划的成效,又能让内容更有温度,更容易打动听众。”
林薇薇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立刻在PPT里加入了小杨的成长案例——从最初对校园运营一窍不通,到独立负责B大的直播活动,再到带领新人完成跨高校合作项目,还附上了小杨入职前后的工作照对比。修改完PPT,已经是深夜,陆承宇给她泡了杯热牛奶,笑着说:“别太累了,早点休息。明天你只要正常发挥,就一定没问题。我已经跟公司请假了,明天陪你去论坛现场,给你加油。”
论坛举办当天,林薇薇穿着一身简洁得体的白色西装,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走进会议厅,她看到现场座无虚席,前排坐着几位行业内知名的专家和企业家,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紧张。陆承宇握紧她的手,轻声安慰:“别紧张,你是最棒的。我在台下看着你,有我在。”
上午10点,轮到林薇薇演讲。她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微笑着向台下鞠躬,然后打开PPT,开始分享:“大家好,我是林薇薇,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校园经济领域的实践经历。首先,我想从一个问题开始——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三年前,我带着这个问题做了一次校园调研,发现……”
随着演讲的推进,林薇薇渐渐进入状态。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项目背后的故事——讲创业时因为资金不足,怎么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拜访高校书店;讲做直播电商时,怎么熬夜修改方案,只为满足高校对内容合规的要求;讲孵化创业项目时,怎么帮助学生解决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难题。
台下的听众听得格外专注,不少人拿出笔记本记录,还有人用手机拍下PPT上的数据和案例。当林薇薇讲到“校园创业园区”帮助学生创业者实现梦想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当她展示“校企合作三方共赢”的成果数据时,前排的专家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演讲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一位来自外地企业的代表举手提问:“林经理,您在分享中提到,和高校合作时会遇到流程繁琐的问题,请问您是怎么说服高校快速推进合作的?”
林薇薇坦诚地回答:“其实关键是找到双方的共同目标。高校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企业最关心的是项目的落地和价值。我们在合作前会做充分的沟通,明确合作能为学生带来哪些实践机会、为高校带来哪些教育资源,让高校看到合作的长远价值,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商业利益。比如我们和A大的合作,最初对方也有顾虑,但当我们提出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和就业机会时,对方很快就同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一位高校老师问:“现在很多企业都想进入校园市场,但缺乏对学生需求的理解,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的建议是‘深入校园,贴近学生’,”林薇薇笑着回答,“不要坐在办公室里做决策,要多去校园里走一走,和学生聊一聊,甚至可以让团队里的年轻人参与到需求调研和项目设计中。我们团队里有很多刚毕业的应届生,他们更懂学生的想法,很多好的创意都是他们提出来的。比如我们的‘校园文创专场’直播,就是应届生小杨建议的,结果单场销售额突破了50万,远超我们的预期。”
互动环节持续了40分钟,直到主持人提醒时间,还有听众意犹未尽。走下讲台时,林薇薇看到陆承宇在台下向她挥手,眼里满是骄傲。不少行业前辈主动过来和她交换名片,还有几家企业和高校提出了合作意向。论坛组委会的负责人握着她的手说:“林经理,您的分享太精彩了!既有实战经验,又有深度思考,很多听众都反馈说收获很大。我们希望明年还能邀请您来分享最新的实践成果。”
当天晚上,林薇薇收到了很多朋友和同事的祝福消息。团队成员们在工作群里发了满屏的“林姐太棒了”“为你骄傲”,还有学生创业者小张发来消息:“林姐,我今天看了论坛的线上直播,您提到我们项目的时候,我特别激动!我一定会好好做项目,不辜负您的支持。”
林薇薇靠在陆承宇怀里,看着手机里的消息,心里满是温暖和成就感。她知道,这次论坛分享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校园经济领域的一次推广。未来,她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做更多有价值的事,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也为校园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