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钢铁孤岛与远方的蘑菇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警黎明》最新章节。
第十九章 钢铁孤岛与远方的蘑菇云
丧尸爆发第一百天。
这个数字像一枚冰冷的钢印,烙在梅州市五华县的上空。曾经喧嚣的小城,如今只剩下风的呜咽和永不缺席的、来自地底深处般的低沉嘶吼。碧桂园小区A2栋25层,这座耗费了李峰全部心血与一个亿巨资打造的钢铁堡垒,成了这片死亡之海中唯一亮着微光的孤岛。
上午九点刚过,堡垒内部恒温恒湿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鸣,维持着令人舒适的25度。空气经过层层过滤,洁净得没有一丝尘埃,只有淡淡的消毒水味、密封食品的油脂香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家”的、难以名状的安稳气息。
李峰陷在客厅那张宽大、包裹性极强的米白色布艺沙发里,整个人呈现出一种在末日里近乎奢侈的松弛。他穿着一套深灰色的纯棉家居服,短发清爽。面前宽大的钢化玻璃茶几上,放着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白色大碗,里面是冲泡好的、散发着谷物香气的原味麦片,旁边还有一小碟切好的苹果丁和几颗饱满的坚果。他一手拿着勺子,慢条斯理地吃着,目光聚焦在对面墙壁上那台85英寸的巨屏电视上。
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档末世前下载好的户外竞技综艺。阳光、沙滩、明星们夸张的笑脸和笨拙的动作,与堡垒窗外灰蒙蒙的死寂世界形成了荒诞而刺眼的对比。综艺里夸张的音效和罐头笑声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带着一种时空错位的虚幻感。
电视屏幕的右侧,并排悬挂着两个尺寸稍小的专业级显示器,如同堡垒冷静的“眼睛”。
左边一块屏幕,分割成十六个小格,显示着“天眼”系统捕捉到的堡垒外围景象:小区花园里游荡的、动作僵硬的丧尸;远处水寨大道上倾覆的、锈迹斑斑的汽车残骸;更远处御景花园那栋楼的窗户——画面被放大,依稀可见一个瘦小的身影在窗边晃动,那双大眼睛似乎正望向A2栋的方向。李峰的目光在那格画面上停留了零点几秒,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
右边一块屏幕,则是堡垒核心防御区域的实时监控:显示着从16层那道生死之门开始,直至25层顶楼入口的、每一段楼梯间的清晰画面。红外感应器的状态以绿色光点显示,均匀地分布在楼梯的每一个关键拐角和高点。此刻,所有光点都稳定地亮着,代表没有任何移动的热源侵入这个垂直的防御纵深。画面安静得如同凝固的油画。
这里是李峰和李娜的绝对领域,一个在末日废土上硬生生开辟出来的、面积超过500平米的生存方舟。
钢铁壁垒:从玄关开始
堡垒的入口,是生与死的绝对分界线。
那扇位于25层楼道尽头的入户大门,绝非普通的防盗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宣言。银行金库级别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门体由多层复合结构构成:最外层是高强度防爆合金钢板,中间浇筑了高标号混凝土,内层又是一层特种合金钢板。整体厚度超过三十厘米,重量以吨计。当初丧尸爆发前的最后三天,李峰以十倍工资、近乎疯狂的姿态,驱使着县城里能找到的所有熟练焊工和壮劳力,日夜不停地施工。他们切割墙体,将预制的钛合金钢板如同榫卯般深深嵌入承重结构,再用特种膨胀螺栓和浇筑工艺死死锚固,将整个入户门洞连同两侧墙体,彻底强化成了一个无法撼动的整体。
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被一种遇空气急速膨胀固化的特种密封胶填满,不留一丝可供窥探或破坏的缝隙。门锁系统更是复杂到令人咋舌:除了常规的超B级锁芯,还有三道从不同方向贯穿门体的、手臂粗的合金门闩,需要从内部通过复杂的机械连杆才能开启或闭合。门内侧,还集成了独立的压力感应报警器和震动传感器。门外侧,则没有任何把手,光洁如镜,只有一个小小的、需要特殊密钥才能开启的、仅供无人机进出的气密通道口。任何试图暴力破拆的行为,都将是徒劳的,只会触发内部尖锐的警报和预设的防御机制(比如门内侧预设的锋利倒刺弹出装置)。
推开这扇如同史前巨兽獠牙般的大门(如果没有自动液压装置的话的话需要李峰和李娜两人合力转动沉重的内部转盘),进入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污染隔离缓冲区”——玄关。
玄关地面铺着易于清洁的深灰色防滑地砖。右手边是一排顶天立地的嵌入式衣柜。柜门紧闭,里面整齐悬挂着两人外出时穿着的全套防护装备:几套厚实的帆布连体工装,表面做过防泼水和防污处理;配套的高帮、钢头防护靴,鞋底纹路深且耐磨,内衬保暖;还有两件插着三级防弹陶瓷板的战术背心,以及配套的护肘、护膝和防护手套。旁边独立的矮柜里,则放着备用滤芯的防毒面具和护目镜。这里就是他们每次外出归来或准备出发时的“消毒换装站”,确保堡垒内部不受外部污染。
玄关的左手边,则是一个嵌入墙体的枪柜。柜体同样是厚重的合金材质,电子密码锁加机械钥匙双重保护。透过柜门的防弹玻璃视窗,可以看到里面静静躺着的火力保障:两支保养得油光锃亮、散发着冰冷杀气的95式自动步枪,旁边整齐码放着压满子弹的弹匣;一支小巧但火力凶猛的79式微型冲锋枪;以及几把不同型号、但都状态极佳的92式半自动手枪。枪柜下方的抽屉里,则塞满了备用弹匣、散装子弹、枪油和保养工具。这里是堡垒武力的延伸,是最后防线的具象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生活核心:厨房、餐厅与客厅
穿过玄关,眼前豁然开朗,正式进入堡垒的生活核心区。整个空间采用开放式设计,视线通透。
正前方是宽敞明亮的厨房区。操作台是整块的加厚不锈钢板,耐磨耐腐蚀。嵌入式双开门大冰箱、大容量冰柜(里面塞满了冻肉、速冻食品和自制的冰块)、嵌入式洗碗机、大功率电磁炉、微波炉、烤箱一应俱全,全部连接在堡垒独立的太阳能-柴油混合供电系统上。橱柜里塞满了各种规格的不锈钢锅具、密封保鲜盒、调味料以及充足的米面粮油、罐头食品。净水系统位于水槽下方,拥有五级过滤(PP棉、活性炭、RO反渗透、矿化、紫外线杀菌),确保每一滴入口的水都安全洁净。厨房与旁边的小型食品储藏室(里面是码放整齐的真空包装大米、面粉、桶装油、成箱的压缩饼干和罐头)相连,形成强大的后勤补给链。
厨房旁边就是一张足够容纳六人的实木餐桌。此刻桌面整洁,只放着一个插着几支绿萝的玻璃瓶,绿萝的藤蔓顽强地伸展着,带来一抹生机。
客厅占据了最大的空间。那张宽大的布艺沙发是绝对的视觉和舒适中心。沙发对面,就是那面承载着信息、娱乐和防御监控的电视墙。电视下方,是一个定制的、占据整面墙的多功能组合柜。
柜子的一侧,是堡垒的“文化储备库”:塞满了从县城图书馆、书店搜刮来的各类书籍,从厚重的工具书(《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赤脚医生手册》、《化工原理》、《无线电维修大全》、《野外生存手册》)、、历史传记,到各种轻松的漫画、杂志,甚至还有不少儿童绘本(李娜偶尔会翻看)。旁边几个大抽屉里,则整整齐齐码放着成百上千张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音乐CD/DVD/蓝光碟,分门别类,标签清晰。这是对抗漫长孤寂的精神食粮。
柜子的另一侧,则是堡垒的“信息神经中枢”:一张宽大的实木桌面上,摆放着五六台不同型号、新旧不一的收音机,从老式的晶体管收音机到现代的数字调谐收音机都有。它们的天线被巧妙地连接到一个安装在顶楼、经过防水防雷处理的大型多频段接收天线上。此刻,几台收音机的指示灯亮着,喇叭里传出滋滋啦啦的白噪音,偶尔会突然窜出一些微弱、扭曲、充满绝望的人声碎片:
“…滋滋…这里是…龙华镇…求救…食物…水…撑不住了…滋滋…” “…北门加油站…有陷阱…别来…他们…吃人…滋滋滋…” “…官方频道…重复…华南地区…临时避难所…坐标…已失效…滋…放弃幻想…自救…”
这些来自地狱边缘的声音,如同背景音般持续不断地提醒着堡垒之外的残酷现实。李峰偶尔会停下咀嚼的动作,侧耳倾听片刻,眼神深邃,但大部分时间,他和李娜都学会了自动过滤这些无意义的噪音,只保留对特定频道或异常信号的警觉。
客厅的一角,靠近挑高落地窗的地方,摆放着一套专业的音响设备和几件简单的健身器材(哑铃、瑜伽垫、拉力带),旁边还有一张小书桌,上面放着李峰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存满了离线地图、技术资料、电影和游戏)和李娜的平板电脑(里面是小说、菜谱和种植记录)。
空间延伸:挑高与二楼生活区
客厅采用挑高设计,层高接近六米。巨大的落地窗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由三层夹胶防弹玻璃构成,中间填充惰性气体,不仅能抵御大口径步枪子弹的射击,还具有极佳的隔音、隔热和防紫外线性能。内侧悬挂着厚重的电动遮光帘,此刻完全拉开,让灰白的天光得以渗入,照亮室内。窗外,是如同巨大墓园般死寂的小区景象,游荡的丧尸成了活动的背景板。
一道造型简约却异常坚固的钢结构楼梯,盘旋而上,连接着二楼的私人生活空间。
二楼是一个开放式的loft结构,俯瞰着下方的客厅。这里被划分为几个功能区:
主卧:位于最内侧,空间宽敞。一张宽大的双人床占据中心,床垫是顶级的乳胶记忆棉,保证休息质量。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大衣柜,里面整齐悬挂着李峰和李娜四季的衣物,从舒适的居家服到厚实的保暖外套,一应俱全。衣柜旁是一个专门的储物区,码放着充足的被褥、毛巾、卫生纸、洗漱用品,以及——李峰特别囤积的——足够李娜使用数年的女性卫生用品。末日里,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资,往往意味着尊严和健康。
衣帽间:与主卧相连,是一个稍小的独立空间,用于存放不常用的衣物、背包、鞋子以及一些个人物品。
主卫:配备齐全。一个宽敞的白色浴缸是绝对的奢侈品,旁边是独立的淋浴房、智能马桶和双人洗手台。镜柜里塞满了牙膏、牙刷、洗面奶、护肤品(李娜的坚持)以及充足的药品——从常见的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肠胃药,到处理外伤的碘伏、纱布、绷带、缝合包,甚至还有李峰通过各种渠道搞到的抗生素和止痛针剂。热水由即热型电热水器提供,能源同样来自堡垒的供电系统。
装备间:位于二楼另一侧,与主卧相对。这里是堡垒的“心脏”之一,也是李峰最常待的地方之一。门是厚重的合金门,同样需要密码开启。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枪油、皮革和金属混合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房间中央是一张巨大的不锈钢工作台,上面散乱而有序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枪械保养套件(通条、刷子、油壶)、子弹复装工具(压床、模具、火药称)、无线电维修工具(焊台、万用表、各种零件)、五金工具(扳手、钳子、螺丝刀套装)等等。墙上挂着多功能工具板,各种尺寸的刀具、剪刀、锯子一目了然。
房间一侧的武器架上,整齐地固定着更多的武器:另外两支95式步枪,两支81式自动步枪(从公安局枪库搜刮的“老伙计”),几把霰弹枪,以及一排排挂在枪架上的92式手枪和54式“黑星”。架子下方堆放着成箱的弹药箱:5.8mm步枪弹、7.62mm步枪弹、9mm手枪弹、12号霰弹…黄澄澄的子弹在灯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角落里还堆着几箱木柄手榴弹和几套警用防爆服、防弹盾牌。另一侧则堆放着无人机备件、电池、绳索、登山扣、夜视仪、望远镜等辅助装备。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临战气息,是堡垒武力的终极储备和保障中心。
顶楼绿洲:生命的气息
堡垒的顶端,是一个被高强度防爆玻璃和合金框架完全封闭起来的阳光房兼种植区。李峰在改造时将顶楼结构也进行了加固,并铺设了额外的防水层和保温层。这里安装有自动补光的LED植物生长灯,由太阳能板供电。一套小型滴灌系统连接着储存在角落里的几个大型水桶(储存雨水和净水)。
此刻,李娜正蹲在种植槽边,小心翼翼地给她的“孩子们”浇水。一排排整齐的种植槽里,生机盎然:翠绿的生菜、油麦菜舒展着叶片;鲜红的草莓点缀在绿叶间;碧绿的黄瓜藤沿着支架向上攀爬,挂着带刺的小黄瓜;还有小番茄、辣椒、甚至几株矮化的茄子。泥土的湿润气息和植物特有的清新味道混合在一起,是堡垒内部最令人愉悦的气息。旁边一小块区域,还种着几盆薄荷、迷迭香和小葱,为单调的罐头食物增添风味。这里是堡垒的“绿肺”,不仅提供着宝贵的新鲜维生素补充,更是末日里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末日中的日常:安逸与遥远的嘶吼
李娜直起身,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腰。她穿着和李峰同款的灰色家居服,袖口和裤脚沾了点新鲜的泥土。她看着眼前这片小小的绿意,脸上露出一丝满足的微笑。末日第一百天,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她拎着空水壶,沿着楼梯轻盈地走下二楼,回到客厅。看到李峰慵懒地陷在沙发里,看着综艺吃着麦片的样子,她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她走过去,没有犹豫,带着一身阳光房里的泥土和植物气息,自然地挨着他坐下,身体放松地靠在他结实的手臂上,像一只找到栖息地的猫。
“都浇好了?”李峰没有转头,眼睛还盯着电视里夸张的游戏环节,声音带着晨起的慵懒,伸手舀了一勺麦片递到她嘴边。李娜就着他的手,张嘴吃下,冰凉甜脆的苹果丁混合着麦片的谷物香在口中化开。
“嗯,”李娜含糊地应着,咽下食物,头在他肩膀上蹭了蹭,“黄瓜又结了几根小的,草莓红了两个,我摘了放冰箱了,下午可以吃。生菜长得真好,晚上拌个沙拉吧?”
“好。”李峰简短地回应,目光扫过电视机旁的两个监控屏幕。天眼画面里,一只丧尸正漫无目的地撞在A3栋的单元门上,徒劳地发出沉闷的撞击声。楼梯监控依旧一片死寂的绿色。“外面没什么新鲜的,还是老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