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基石与远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警黎明》最新章节。

第五十四章 基石与远望

丧尸爆发第601天,初春。

梅州市五华县,世安区。

寒冬的凛冽终于在北风的呜咽声中显露出败退的迹象。清晨的阳光不再只是惨白的光斑,开始带上了一丝微弱的温度,艰难地穿透依旧浓郁的寒意,洒在“世安军”控制下的这片钢铁孤岛之上。地面覆盖的层层冰霜不再坚硬如铁,边缘处悄然融化,显露出被冻得发黑的地表。空气中那股冻彻骨髓的冰冷虽未完全消散,但已不再是占据绝对主导的力量,蛰伏了一冬的死寂世界,似乎正被一种缓慢而坚韧的生机悄然撬动。

清脆而富有节奏感的马蹄声敲碎了清晨的宁静。李峰端坐于高大的黑色战马“小黑”宽阔的背脊之上,深灰色的厚呢大衣下摆垂至马鞍两侧,抵御着依旧料峭的春寒。小黑油亮的皮毛在晨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驮着主人步履沉稳前行,喷出的鼻息在清冷的空气中凝结成两股短暂的白雾。

他并非独自一人。

身后,四个同样挺拔的身影各自驾驭着神骏的战马,如同忠诚的护卫拱卫着他们的核心。

? 刘振东:世安军副统领,李峰最信任的左膀右臂,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隼,骑着一匹健壮的栗色马。他负责军事调度与外部防御。

? 王志刚:后勤与装备总管,身形略显敦实,脸上总带着一丝精明的计算,骑着一匹耐力极强的黄骠马。堡垒的物资命脉由他执掌。

? 王小虎:原碧桂园保安,现世安军精锐小队长,年轻气盛,目光炯炯,骑着一匹充满活力的青骢马。代表着新生代的力量。

? 陈默:沉默寡言的狙击手,眼神深邃平静,如同一潭深水。他骑着一匹步伐轻灵的黑色骏马,如同他的枪一般内敛而致命。

五骑人马,在清晨空旷的主干道上踏出整齐而有力的蹄音,向着世安区规模最大的工程——新城墙的建造工地行去。

目的地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与周遭依旧萧瑟的废墟形成了鲜明对比。

巨大的轰鸣声是这里的主旋律。两台履带式小型挖掘机(从废弃工地拖拽修复而来)正发出沉闷有力的咆哮,巨大的钢铁挖斗深深插入冻硬的地表,刨开板结的土层和碎石,为城墙的基槽拓宽、加深。旁边,一台经过改装、用柴油机驱动的简易混凝土搅拌机正“隆隆”作响,旋转的滚筒里,沙石、水泥和珍贵的水资源在搅拌齿的带动下混合翻滚,散发出刺鼻的碱性气味。几台同样依靠柴油发电的电葫芦和简易塔吊伸展着钢铁臂膀,将沉重的预制混凝土块(利用县城废墟中回收的钢筋和水泥浇灌制成)或成捆的螺纹钢吊运至高处。

而构成这幅工业图景基石的,是密密麻麻、蚂蚁般辛勤劳作的人群。

超过五百名壮劳力汇聚于此。他们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获得“世安居民身份”、臂戴墨绿色编号背心的人。他们神色相对安定,动作带着一种归属感下的熟练。虽然同样穿着耐磨但洗得发白的工装,脸上沾染着泥土和汗水,但眼中没有那种挣扎求生的绝望,更多是完成任务换取配给和贡献点的专注。他们享受着世安区提供的食物配给、医疗保障和相对安全的居住环境,这份安稳是用汗水浇筑城墙换来的基石。

第二类则是数量更多的外来幸存者,手臂上绑着醒目的黄色识别布条。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更加破旧,眼神中混杂着对食物的极度渴望和对未来的茫然。世安军严格的准入制度下,他们被认为“品行尚可但需进一步观察”,被允许参与城墙建造这种高强度但生命保障相对可控的劳动。他们的动力简单而直接——管一顿饱饭,以及按工作量结算的“世安币”。这些用特殊塑料片压制的代币,是他们在世安区内部购买必需品(如盐、肥皂、针线、劣质烟草)或积攒起来以期未来换取居住资格的唯一凭证。食物的诱惑是巨大的,许多人挥舞铁锹、推动独轮车、肩扛重物的动作近乎拼命,只为在中午收工时能换取到那份沉甸甸的杂粮饭团和一碗飘着几片脱水菜叶的热汤。

监工的世安军士兵分散在工地的关键节点和制高点,深蓝色的冬季作战服外罩着战术背心,95式步枪斜挎在胸前。他们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人群,尤其关注那些黄色布条的外来者。任何试图偷懒、争抢食物或发生摩擦的苗头都会被立刻喝止。秩序是这里至高无上的法则,任何挑战都将招致冰冷的枪口和无情的驱逐。

李峰一行人的到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

“将军!”

“是将军来了!”

有人眼尖,率先认出了马背上那个标志性的冷峻身影。

呼喊声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开来。无论是穿绿背心的居民还是绑黄布条的外来者,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敬畏、好奇、激动、复杂的感激……种种情绪交织在他们的眼神中。

居民们自发地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神情。外来者们则显得更加惶恐,努力地想看清这位传说中的“将军”,这位掌握着他们能否在这片“乐土”边缘活下去的生杀大权之人。

李峰面无表情,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如同扫描仪,仔细地审视着工地的每一个角落:基槽的深度、混凝土的搅拌质量、预制块的吊装稳定性、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尽管简陋)、监工士兵的状态……他看到了几个面熟的居民朝他激动地挥手,也看到了几个外来者带着谄媚和畏惧的笑容低下头。

这时,一个看似工头模样、穿着厚实棉衣的中年男人(身上也有绿色背心编号)小跑着迎了上来,在离马头几米处恭敬地站定,躬身行礼:“将军!东区第三标段负责人赵铁柱向您汇报!”他声音洪亮,带着一丝紧张。

刘振东策马上前半步,代替李峰开口:“进度如何?质量和安全可有保障?”

“报告刘副统领!”赵铁柱立刻转向刘振东,挺直腰板,语速清晰地回答,“第三标段基槽深度已达设计标准两米五,正在进行最后的夯实!今日预制块吊装目标是第十二层,已完成七层!混凝土配比严格按后勤部要求,每批次抽检强度达标!安全方面……”他顿了顿,看了一眼那些黄布条,“重点强调了高空坠物和机械操作规范,外来劳力每日开工前由我们的人进行简单安全训导,目前无重大事故!”

王志刚在一旁补充道:“预制块的生产和运输跟得上吗?水泥储备消耗如何?”他更关心物资的可持续性。

“王总管放心!”赵铁柱连忙回答,“预制场那边三班倒,产能稳定!水泥…消耗确实快,但后勤车队每天都能从回收点运回废弃建筑的水泥构件,破碎后掺新料还能顶一阵!就是钢筋…有些吃紧,废车拆解那边得再催催。”

李峰静静地听着,目光扫过远处一个正在奋力挥动大锤砸实土基的年轻外来者。那年轻人满脸汗水,手臂瘦得如同麻杆,却咬着牙一下下砸得极为认真。

“饭食。”李峰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赵铁柱耳中。

赵铁柱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赶紧回道:“回将军!严格按照后勤部配给标准!居民劳力管饱,主食杂粮饭,每日中午有一勺荤油炒的脱水菜或豆子!外来劳力…管一顿午饭,标准分量杂粮饭团一个,加盐菜汤一碗管够!绝无克扣!分发点有我们的人盯着!”他生怕将军以为自己苛待了劳力。

李峰没再说话,目光从那个瘦弱的年轻人身上移开,轻轻一抖缰绳。小黑会意,迈开步子继续前行。刘振东等人紧随其后。

马蹄踏过工地边缘,留下一片敬畏的目光和重新响起的劳作声浪。那个瘦弱的年轻人看着李峰远去的背影,抹了把汗,抡起锤子砸得更用力了。他知道,那碗饭团和热汤,是这位将军定下的规矩给予的。这冰冷的秩序之下,藏着活下去的缝隙。

离开喧嚣的工地,五骑转向世安区的心脏地带——被改造为超级集散中心的奥园广场。

尚未抵达广场,鼎沸的人声便如同无形的浪潮般迎面扑来。那是一种混杂着吆喝、讨价还价、孩童哭闹、工具碰撞、甚至还有零星牲畜叫声的巨大声浪,充满了混乱却又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广场的景象比工地更令人震撼。

曾经空旷开阔的商场前广场和部分内部空间,此刻被密密麻麻的摊位和人流彻底填满,形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烟火气冲天的超级集市。外围是露天区域,用废旧木板、帆布、塑料布甚至报废车辆的壳子搭建起来的简易摊位鳞次栉比。摊位上摆放的货物五花八门,带着浓重的末世烙印:

? 食物交易区: 占据最大面积。有用世安币购买的、世安区官方配给点流出的少量压缩饼干、脱水蔬菜、盐块;更多的是幸存者自行收集或加工的:烤得焦黑的不知名块茎、晒干的野菜野果、用简陋陷阱捕获的田鼠或麻雀(拔光了毛串在树枝上)、浑浊的自酿土酒(装在各种塑料瓶里)、甚至还有冒着热气、掺杂了大量麸皮和草籽的“杂粮饼”现场制作摊,香气和焦糊味混合弥漫。

? 工具与手工品区: 磨得锋利的自制骨矛或铁矛头、用丧尸骨骼打磨成的粗糙匕首或饰品(宣称能辟邪)、修补过的铁锅陶罐、手编的草鞋草席、简陋的鱼钩鱼线、甚至还有人现场用废金属敲打修理工具。

? 日用品与“奢侈品”区: 极其珍贵的小块肥皂(往往切成更小块售卖)、磨得只剩半截的牙膏、皱巴巴的香烟(按根卖)、肮脏但完整的扑克牌、从废墟里扒拉出来的、封面残破的书籍画报……这些东西往往能卖出“天价”。

? 牲畜与特殊物资区: 角落里有几头用绳子拴着、瘦骨嶙峋的山羊和几只装在笼子里咕咕叫的鸽子在进行交易。更引人注目的是少数摊位前摆放的、用透明小塑料袋分装的灰白色粉末——那是经过初步处理的“磷肥”(从大量焚烧丧尸遗骸的骨灰中提取),是世安区农业科认可的稀缺肥料,价值不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官方兑换点: 广场中央最核心的位置,几个坚固的合金棚屋格外醒目,上面悬挂着巨大的“SA”徽记和“世安物资兑换”字样。排队的长龙蜿蜒曲折。这里是世安区官方与幸存者交易的窗口:用世安币兑换官方配给物资(如少量药品、针剂、高品质工具零件、指定型号弹药);或者用有价值的物资(如贵金属、稀有电子元件、燃油、情报信息、特定药品)兑换世安币。兑换比例由王志刚的后勤部严格制定,窗口后的工作人员表情冷漠,手脚麻利,秩序森严。旁边还有“劳务登记处”,为那些想获得稳定工作(如城墙建设、农田种植、物资回收队)的外来者提供登记和初步筛选。

维持这片超级集市秩序的,是数量更多的世安军士兵。他们三人一组,手持95式步枪或79式冲锋枪,沿着固定的巡逻路线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任何争执、偷窃或试图冲击官方兑换点的行为,都会立刻招致冰冷的枪口抵近和毫不留情的呵斥、驱赶甚至抓捕。世安币交易是唯一被认可的合法交易方式,以物易物的行为虽未被完全禁止,但必须在士兵视线范围内进行,且不能扰乱秩序。

李峰一行人的出现,再次引发了局部的骚动和敬畏的注视。许多人自觉地让开道路,嘈杂的声浪在靠近他们的区域明显降低。

“将军!”

“将军好!”

认出李峰的居民和部分外来者纷纷躬身行礼。那些第一次见到李峰真容的人,则带着震撼和畏惧,目送着这支沉默而威严的马队穿过喧嚣的人群。

李峰并未下马,只是放慢了速度,锐利的目光扫过鳞次栉比的摊位、汹涌的人流、维持秩序的士兵以及那些官方兑换点前渴望的眼神。他看到有人用几块拾荒得来的电路板换取了一小袋盐;看到母亲死死攥着几枚世安币,在出售劣质玩具的摊前犹豫;看到兑换点窗口,一个壮汉用一小块从尸体上扒下的金表换取了沉甸甸一袋5.56mm步枪弹,脸上露出狰狞的喜色;也看到巡逻士兵粗暴地推开一个试图靠近兑换点、衣衫褴褛的老者……

世安币如同血液,在这个畸形的巨大躯体内流动循环,滋养着秩序,也彰显着冰冷残酷的生存法则。奥园广场就是世安区活力的源泉,也是无尽欲望与卑微挣扎的旋涡中心。

离开人声鼎沸的奥园广场,五骑转向世安区真正的命脉与禁地——核心储备区。这片区域位于原县政府大院及周边几栋坚固建筑的改造范围内,戒备等级陡然提升。

外围是高达四米、顶部缠绕着锋利铁丝网的水泥围墙,墙上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座混凝土了望塔,塔上架设着重机枪(通常是67式通用机枪或缴获的俄制PKM),机枪手和观察哨的身影清晰可见。唯一的入口是一道厚重的钢铁闸门,门前设有三道蛇腹形铁丝网障碍和沙袋掩体。守卫入口的士兵足有一个排(30人),全部是世安军中的精锐,装备最新式的95-1式突击步枪,战术背心上插满备用弹匣,头盔上配备夜视仪基座。他们眼神锐利,如同鹰隼,身体紧绷,手指虚扣在扳机护圈上,随时处于最高戒备状态。

马队在距离闸门百米外就被流动哨拦下。负责此区域防务的警卫营营长(一个脸上带着弹片划痕的彪悍军官)验看过刘振东和王志刚的身份牌后,才示意闸门缓缓升起。沉重的钢铁摩擦声在肃杀的气氛中格外刺耳。进入内层,气氛更加凝重。内部道路宽阔但空无一人,两侧建筑的所有窗户都用厚重的钢板封死,只留下狭窄的射击孔。暗处,红外感应器和监控探头的红色光点如同毒蛇的眼睛,无声地监视着一切。

五匹马蹄铁踏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规律的“哒哒”声,在寂静的禁区内回荡。

他们首先抵达的是一号粮库——由原县粮食局储备库加固改造而成。

? 外观: 巨大的混凝土仓库,外部覆盖着厚厚的隔热层和伪装迷彩涂层。所有通风口都加装了三层过滤网和合金防护栅栏。

? 守卫: 仓库门前,两挺88式通用机枪架设在环形工事内,枪口封锁着所有方向。一个班的士兵(12人)全身披挂,如临大敌。厚重的合金大门需要三重验证(密码、虹膜、警卫营长和李峰或王志刚的物理钥匙同时操作)才能开启。

? 内部(通过门口观察窗及王志刚汇报):

– 恒温主仓: 堆积如山的真空包装稻米、小麦、玉米,如同金色的山峦,一直堆到高高的穹顶。恒温除湿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空气干燥冰冷。

– 副仓一(罐头储备): 码放整齐的各类军用罐头(肉类、蔬菜、水果)、世安区自产玻璃瓶装果蔬罐头堆砌成墙。

– 副仓二(脱水食品): 巨大密封桶装的脱水蔬菜颗粒、脱水土豆泥、奶粉、蛋白粉。

– 副仓三(活体储备): 特殊隔间,利用回收的地下管道空间改造,进行无菌化处理,养殖着蚯蚓、面包虫等高蛋白活体饲料(用于补充禽畜蛋白或极端情况)。

– 副仓四(种子库): 恒温恒湿,储存着经过严格筛选和少量辐射诱变改良的各类作物种子,是未来的希望。

? 王志刚汇报要点: “主粮(稻麦玉米)储备约800吨,按现行配给标准,可支撑全区(含居民及登记劳力)一年半以上消耗。但若大规模吸纳新人口,此数字将急剧缩短。罐头类约60万标准罐,脱水蔬菜粉120吨,活体饲料产量稳定,可作为紧急补充。种子库储备充足,春季扩种计划已启动,但新开垦农田产量和抗风险能力有待验证。”

接着是二号综合物资库(含被服、药品、燃油、建材等),由一座坚固的体育馆改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