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钢铁丛林中的静默心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警黎明》最新章节。
第六十一章 钢铁丛林中的静默心跳
丧尸爆发第十年,春夜,微雨。
冰冷的雨丝如同细密的银针,无声地刺入广州这座饱经摧残却又顽强重生的钢铁巨兽的肌理。雨水洗刷着高耸入云的世安军总部大楼——天河区珠江新城地标性的双子塔之一,如今被赋予了新的名字与使命:“磐石”指挥中枢。塔身覆盖着厚重的复合装甲板,雨水在上面汇聚成细流,蜿蜒而下,反射着塔内透出的、为数不多的冰冷灯光。
29层,复式结构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占据了整面墙壁,如同一个巨大的、单向的观察孔,将这座末日孤城的夜景尽收眼底。窗外的世界,被一层薄薄的雨雾笼罩,光线在湿漉漉的空气中晕染开来,形成一片迷离的光海。
李峰站在窗前,高大的身影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倒影。他手中端着一杯暗红色的液体,并非真正的葡萄酒,而是世安军内部特供的、由合成葡萄汁和微量营养剂调配的饮品,在昏暗的光线下,勉强能模拟出几分红酒的色泽。他微微晃动着酒杯,目光穿透雨幕,投向下方。
视野所及,是曾经繁华无比、如今被世安军以钢铁意志强行重塑的珠江新城核心区。
街道被重新规划,宽阔而整洁,雨水冲刷着合金路面,泛着冷硬的光泽。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穿着“磐石II型”轻型动力外骨骼的世安军士兵在巡逻。外骨骼的金属关节在雨水中发出细微而规律的“嗤嗤”液压声,覆盖全身的暗灰色装甲在路灯下泛着幽光。他们手持制式“扞卫者”突击步枪,枪口微微下垂,但警惕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视着每一个角落,头盔内置的夜视仪和热成像系统在雨夜中闪烁着微弱的红光。步伐整齐划一,沉重而稳定,每一步踏在积水上,都溅起细小的水花,发出沉闷的“嗒水花,发出沉闷的“嗒、嗒”声,如同这座沉睡巨兽缓慢而有力的心跳。
街道上并非空无一人。偶尔有经过严格审核、持有特殊通行证的车辆驶过。大多是涂装着世安军龙纹徽记的装甲运兵车、物资运输车,也有少数经过改装、引擎声被刻意压低的民用车辆,车灯在雨幕中划出两道朦胧的光柱。它们在重新启用的智能交通信号灯(由舰队技术修复并简化)指挥下,安静地停在路口,等待绿灯亮起,再无声地驶离。行人极少,且都行色匆匆,裹着深色的雨衣或斗篷,低着头,脚步迅疾,如同夜色中游走的幽灵,严格遵守着宵禁前必须归家的铁律。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低空无声穿梭的小型无人机群。它们形如黑色的雨燕,只有篮球大小,四旋翼高速旋转,却只发出极其轻微的蜂鸣,几乎被雨声掩盖。机身下方闪烁着微弱的蓝色定位灯,如同夜空中的萤火虫。它们沿着预设的巡逻路线,在楼宇间灵巧地穿行,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生命体征扫描仪如同无形的天网,将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动静实时传输回位于石牌桥的监控中心。这些,连同士兵们身上的外骨骼、手中的先进武器,都是“火种”舰队,特别是保罗主席所代表的资源派系,为了换取稳定、廉价且“自愿”的太空劳工而提供的“技术援助”的一部分。
李峰的目光越过近处的秩序,投向更远的地方。在雨夜的尽头,城市的边缘,一道巍峨的、由钢筋混凝土和厚重合金板材构筑的巨型城墙,如同盘踞在大地上的钢铁巨龙,在黑暗中若隐若现。城墙上,探照灯的光柱如同巨剑,刺破雨幕,在墙外荒芜的废墟和更远处涌动的黑暗中反复扫视。隐约可见同样装备着外骨骼、如同钢铁雕塑般矗立在垛口后的世安军士兵身影。那里是生与死的分界线。墙内,是世安军用铁血和科技强行维持的、脆弱而珍贵的秩序孤岛;墙外,是丧尸横行、弱肉强食、回归原始丛林法则的死亡世界。即使拥有如此精良的装备和严密的防御,夜晚,依旧是丧尸的天下。高墙之外,那低沉、连绵、如同潮汐般永不停歇的嘶吼,即便隔着厚重的玻璃和遥远的距离,似乎也能隐隐传入耳中,提醒着所有人末日的本质从未改变。
“爸爸!爸爸!”一个清脆而充满活力的童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带着不容忽视的穿透力。
李峰嘴角那抹因审视领地而凝结的冷峻线条瞬间柔和下来。的冷峻线条瞬间柔和下来。他转过身。
李承安像一头精力过剩的小豹子,从二楼的旋转楼梯上咚咚咚地冲了下来。他刚洗完澡,头发还湿漉漉地贴在额前,小脸红扑扑的,只穿着一件小背心和短裤,光着脚丫就跑了过来,一头撞在李峰的腿上,两只小手紧紧抱住父亲结实的小腿,仰着小脸,眼睛里闪烁着热切的期盼:“爸爸!明天陪我去上学,好不好?”
李峰眼中的锐利彻底消散,只剩下纯粹的暖意。他弯下腰,将酒杯随手放在旁边的矮几上,大手带着宠溺,轻轻揉了揉儿子刺猬般扎手的短发:“好,爸爸明天送你去。”
得到肯定的答复,李承安立刻欢呼一声,小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之前的“小豹子”瞬间变成了粘人的小猫,张开手臂:“爸爸抱!”
李峰笑着,轻松地将儿子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强壮的臂弯里。小家伙立刻满足地搂住父亲的脖子,把小脑袋亲昵地靠在李峰的肩膀上,湿漉漉的头发蹭着李峰的脖颈,带来一丝凉意和真实的生命触感。
抱着儿子,李峰走下几级台阶,来到宽敞的客厅区域。与窗外冰冷肃杀的末世景象截然不同,这里灯火通明(使用高效节能的LED光源),壁炉里燃烧着由处理过的生物质燃料生成的虚拟火焰,散发着温暖干燥的气息。巨大的战术全息沙盘被暂时收起,取而代之的是舒适的组合沙发和厚实的地毯。
客厅里或坐或站,聚集着世安军最核心的骨干力量,气氛轻松中带着家人般的熟稔:
? 刘振东 大马金刀地占据了一张单人沙发,手里把玩着一把寒光闪闪的战术匕首,刀锋在他粗粝的手指间灵巧地翻转,发出细微的破空声。他正唾沫横飞地跟旁边的王小虎吹嘘着白天在训练场如何“一挑三”放倒了几个新来的刺头。
? 王志刚 则显得沉稳许多,坐在长沙发的一端,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合成咖啡(真正的咖啡豆是奢侈品),正和坐在旁边的刘老师低声交谈着。刘老师,这位曾经的中学物理教师,如今是世安军技术研发部的灵魂人物之一,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一个数据板,上面显示着复杂的能量流图谱,显然是在讨论某个技术问题。
? 王小虎 盘腿坐在地毯上,背靠着刘振东的沙发腿,手里拿着一个掌上游戏机(同样是舰队流出的“古董”),手指飞快地按动着,嘴里还不时发出“靠!”、“漂亮!”的怪叫,对刘振东的吹嘘只是偶尔敷衍地“嗯”两声。
? 陈默 如同他的名字,安静地靠在一根承重柱旁,双臂环抱,闭目养神。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那看似放松的姿态下,肌肉随时能爆发出致命的力量,耳朵也在捕捉着客厅里的每一丝动静。
? 王小雨 作为后勤与内务的大管家,正和刘晓芸(林晓芸的妹妹,负责情报分析与通讯)坐在另一侧的沙发上。王小雨手里拿着一个电子记事本,眉头微蹙,似乎在核对物资清单。刘晓芸则捧着一杯热饮,安静地听着,偶尔低声提出建议。林晓芸本人则如同最忠诚的影子,安静地站在靠近楼梯的阴影里,背脊挺直,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入口和窗户方向,即使在最放松的环境下,她依然保持着护卫的本能。
看到李峰抱着李承安下来,客厅里的喧闹稍微停顿了一下,众人纷纷投来目光,带着敬意和熟络的笑意。
“老大!”
“将军!”
“头儿!”
各种称呼混杂着响起。
李峰随意地混杂着响起。
李峰随意地摆摆手,示意大家继续。他抱着儿子走到客厅中央厚实柔软的地毯上,直接席地而坐,背靠着宽大的沙发底座。李承安在他怀里扭了扭,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周围这些他熟悉又敬畏的叔叔阿姨们。
“聊到哪了?”李峰的声音在客厅里响起,带着一种居家的随意,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集中过来。
王志刚放下咖啡杯,推了推眼镜,接话道:“刚说到保罗那边的最新回复。他们原则上同意了我们的要求,愿意在协议框架内,额外提供两座小型模块化核聚变电站的核心组件和技术支持,以及清单上列出的那批‘探索者’系列外骨骼和配套的‘蜂群’战术无人机系统。”
刘振东停止了转刀,嗤笑一声:“那帮太空老爷总算松口了?之前不是抠抠搜搜,拿点破烂就想换我们的人命吗?”
“代价呢?”陈默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声音低沉而直接。
“代价就是我们必须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在武汉、南京、广西(桂林)三地,建立并维持三个标准化的‘劳工中转站’。”刘老师接口道,手指在数据板上滑动,调出三地的卫星地图和预设的站点规划图,“规模要足够大,具备基础的检疫、筛选、短期安置和飞船起降能力。保罗要求这三个站点要成为稳定、高效的‘劳动力输出管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