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磐石之巅(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警黎明》最新章节。
第七十八章 磐石之巅
丧尸爆发第十年,2036年5月5日,星期二。
广州,晴。
炽烈的南国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珠江新城这片钢铁丛林之上,将世安军总部大楼——“磐石”指挥中枢高达四百余米的暗灰色复合装甲外立面,烘烤出金属特有的灼人气息。这座由末世前地标性双子塔之一改造而成的庞然巨物,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俯瞰着脚下这片被强行从死亡与混乱中夺回的秩序孤岛。
后天,便是世安军成立十周年全军总会召开的日子。
从清晨开始,“磐石”大厦周边宽阔的“砥柱大道”及其延伸出去的十二条辅路,便陷入了一场钢铁与喧嚣的洪流。
钢铁洪流:
? 安化方面军司令黄卫疆中将的座驾,是一辆如同移动堡垒般的“猛士-III”重型装甲越野指挥车。车身覆盖着加厚的模块化反应装甲,车顶架着重型机枪遥控武器站,硕大的越野轮胎碾过柏油路面,发出沉闷的碾压声。车身侧面喷涂着醒目的雪峰与猎鹰图案,那是安化方面军的标志。三万名常年扼守湘粤赣山区通道、与变异丧尸和恶劣地形搏杀的山地悍卒的最高指挥官,此刻正透过深色的防弹车窗,烦躁地看着前方几乎凝滞的车流。他留着板寸头,脸上有着风吹日晒的深刻痕迹,眼神锐利如鹰。副官递上加密通讯器:“司令,刚收到消息,刘振东将军的办公室已经挤满了,都是各地陆军系统的人。”黄卫疆鼻腔里哼出一声粗气:“妈的,老子就知道!这帮家伙,不敢去烦峰哥,全跑老刘那儿吹风去了!等老子见到老刘,非得问问他,答应给老子山地师的‘磐石III型’高原特供版外骨骼,到底卡在哪个王八蛋后勤环节了!”
? 南京方面军政长官黄伟上将的座驾则显得低调奢华许多。一辆经过深度防弹改装的黑色迈巴赫S680 Pullman Guard,线条流畅优雅,车身光洁如镜,内部是恒温恒湿的静谧空间。黄伟年近五十,保养得宜,戴着金丝眼镜,颇有儒将风范。他统御着富庶的长江下游三角洲核心地带——南京及其周边三万余众军民,手握庞大的轻工业产能和农业基地。他微微闭目养神,指尖在温润的胡桃木扶手上轻轻敲击。副官低声汇报:“长官,后勤部王小雨主任秘书回复,关于我们申请建立‘金陵特别经济区’扩大自主财税权限的报告,已呈递将军案头,但尚无批示。”黄伟睁开眼,镜片后闪过一丝精光:“知道了。通知我们的人,下午集体去拜会王主任,姿态放低点,重点是阐述扩大自主权对提升长江下游整体物资供给效率的‘战略意义’。”
? 虎豹军指挥官张刚少将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一架涂着狰狞豹头徽记的“猎隼-III”小型高速旋翼机,如同矫健的雨燕,灵巧地绕过地面拥堵的车流,带着急促的旋翼呼啸声,稳稳降落在“磐石”大厦副楼顶的专属停机坪。舱门打开,张刚矫健地跃下。他身材精悍如猎豹,脸上那道斜贯眉骨的旧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眼神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他只统领三千虎贲,却是世安军序列中公认的、专门啃硬骨头的“尖刀中的尖刀”。他整理了一下笔挺的墨绿色作训服,肩章上的少将金星熠熠生辉。装备处长紧随其后,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电子数据板。“目标明确,”张刚的声音如同刀锋刮过钢铁,“新装备,‘磐石III型’重型突击外骨骼,至少两百套!‘毒蜂’单兵电磁弩,三百具!还有,扩编申请!三千人?不够!至少再加五百个名额!”
? 香港特别防区司令、南洋舰队指挥官黄海涛中将的车队最为庞大。三辆深蓝色涂装、悬挂“南洋舰队”龙纹旗的“磐石”轮式装甲车护卫着一辆加长的海军将官专用轿车,缓缓驶入VIP通道。黄海涛隔着深色的车窗,目光复杂地注视着外面熙攘的人群和车流。他坐拥南洋舰队,掌控黄金水道,地位超然。但远离核心权力圈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海军建设近乎无底洞的资源需求,让他对每一次总部的权力洗牌格外敏感。他需要确认南洋舰队下一年度的经费和新舰建造计划不会被削减,更要探听保罗那边太空计划的进展是否会压缩对海上力量的投入。副官低声提醒:“司令,高振海舰长发来密电,关于舰队申请配属‘海龙-II’型反潜导弹的补充论证报告,已通过内部渠道直接呈送将军办公室。”“嗯。”黄海涛只应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上代表舰队锚链的金色刺绣。
不只是他们。粤西平原卫戍司令、东北工业区复兴总指挥、西南边陲要塞群负责人、各大生产建设兵团团长……这些掌控一方军政大权、麾下动辄数万军民、跺跺脚就能让一片地域震动的封疆大吏,连同他们辖区内负责民政、后勤、建设的行政一把手,以及随行的精干参谋团队、副官侍卫,如同巨大的漩涡,将“磐石”大厦及周边被世安军各总部机关(参谋本部、后勤总部、内务部、技术研发中心、民政委员会等)占据的二十多栋附属楼宇彻底卷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喧嚣漩涡: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末世特有的、混杂着焦虑、渴望与虚伪逢迎的气息。大楼内外,人声鼎沸。被严密安检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人群,在宽阔的大堂、走廊、电梯间、休息区,甚至防火通道的角落里,都进行着高密度的社交活动。制服各异,肩章闪耀,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和权力。
? 电梯间: 两位肩扛大校军衔的指挥官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脸上堆着热络的笑。
“老陈!桂北的立体农场今年收成爆了!听说你们湘南还在啃压缩干粮?这次大会,兄弟我豁出去这张老脸,也得帮你在后勤部那帮阎王面前哭哭穷!”
“李司令!上次那批燃油真是救命了!不过兄弟我这边更愁的是边境巡逻队!编制砍了一半,防线都快成筛子了!您看……装甲载具能不能……匀我几辆‘铁拳’轮式步战车?不用新的,翻新的也行!” 手中的烟盒已经递了过去。
? 休息区沙发: 几位穿着行政官员制服的中年人围坐一圈,咖啡杯冒着热气,谈话内容却刀光剑影。
“张总工,您是技术权威!内参消息,舰队援助的新一代‘地网’地下探测系统下个月就位?优先部署名单定了吗?咱们蓉城地下管网复杂,尸巢隐患大啊……”
“王厅长,这话说的……部署方案得参谋本部和将军拍板。不过嘛,系统对能源供应稳定性要求极高,据点自身的小型聚变堆或者高能电池组是关键考核项……” 被称作张总工的眼镜男慢条斯理地抿了口咖啡,意有所指。
? 走廊角落: 一个穿着后勤系统尉官制服的年轻人,正低声下气地对一位内务部人事处的科长说着什么,手里捏着一个不起眼的金属小盒。
“刘科,一点老家带来的心意……陈副站长的事,您看……调回总部研究院的可能性……”
核心诉求赤裸裸地浮于表面:
1. 人事变动: 位置稳不稳?能否更进一步?心腹能否安排到关键岗位?哪个肥缺可能空出来?(尤其是传闻中即将增设的“联席会议”常任委员席位)
2. 兵力与编制: 增加常备军名额?恢复或扩充某些王牌部队?(如张刚的虎豹军)争取更精锐的装备配额?(新式外骨骼、电磁武器、无人机蜂群)
3. 资源分配: 年度预算、燃油、稀缺金属(用于维修装备和舰队造舰)、药品配额、高端食材配额、最新技术(小型聚变堆、高效种植模组、通讯中继)的落地优先权。
4. 地盘与话语权: 争议区域的管辖权(如几处富含稀土矿的“无主之地”)、大型基建项目(如连通西南与华中要塞群的“脊梁”高速通道)的主导权、以及在即将成立的更高层级决策机构(“世安联席会议”)中的席位权重。
5. 舰队倾斜: 海军系统尤为关注保罗派系的技术转移是否会偏向陆军装备更新,以及太空劳工计划对沿海人力资源的持续抽血。
所有人心里都明镜似的: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并非后天大会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议程与表决,而是在大会召开前的这两天,在那座“磐石”之巅的最高办公室里,那位将军的心思、意志,以及他对未来的规划宏图。他的一个眼神,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询问,甚至是对某个议题流露出的短暂兴趣,都足以在下面这群人精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迅速转化成行动的指针。
磐石之巅:
“磐石”大厦顶层,将军办公室。
超过三百平米的巨大空间,设计风格如同其主人一般,冷峻、高效、充满力量感。色调以深灰、银白和黑色为主。地面是光滑如镜的深灰色高强度合金板材,踩上去发出轻微沉稳的回响。墙壁覆盖着吸音隔热的特殊材料,其中一面是整块无缝拼接的巨幅曲面电子地图,此刻正以俯瞰视角动态显示着世安军控制的核心区域——从岭南丘陵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再到云贵高原的边缘据点。不同颜色的光点闪烁,代表军队集结、物资流动、尸潮预警等级。另一面墙壁则是巨大的数据瀑布流屏幕,无声滚动着人口、物资、能源、生产、军备等核心指标的实时数据和历史趋势分析图。
最引人瞩目的,是占据整面南墙的巨大单向落地窗。它由多层复合结构构成:外层是厚重的防爆合金百叶(此刻收起),中间是抵御电磁脉冲和能量武器的特殊夹层,内层才是提供视野的超高强度防弹玻璃。阳光透过特制的滤光层,在室内投下明亮却毫无温度的冷白光斑,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都映照得清晰可见。恒温恒湿系统维持着最适宜的体感,空气循环系统过滤后的气息带着一丝极淡的臭氧和金属的冷冽,与楼下的燥热和浑浊彻底隔绝。
李峰背对着门口,负手而立。他身姿挺拔如扎根于磐石的劲松,穿着一身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深灰色立领军便服,没有任何勋章绶带,只有领口一枚小巧的金色龙纹徽章,在冷光下折射出内敛的锋芒。阳光勾勒出他冷硬如石刻的下颌线条和宽阔平直的肩膀轮廓。
他深邃的眼眸平静地俯视着楼下。
视野所及,是“砥柱大道”上那片喧嚣的钢铁洪流与人潮漩涡。那些在各自地盘上呼风唤雨、一言可决万人生死的巨头们——黄卫疆、黄伟、张刚、黄海涛……甚至包括他最早的班底刘振东、王志刚——他们的年龄大多比他长上十多岁,有些甚至已两鬓微霜。在楼下,在各自的领地,他们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而此刻,透过这层冰冷的单向玻璃望去,他们努力掩饰的焦虑(黄卫疆不断敲击车窗的手指)、渴望(张刚抬头望向顶层时眼中一闪而过的炽热)、彼此试探时那小心翼翼的肢体语言(两个敌对方的指挥官在走廊“偶遇”时皮笑肉不笑的握手),都变得清晰可辨,如同显微镜下的切片。
他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每一次看似随意的交谈对象选择,都在李峰脑海中瞬间对应起相关的档案资料、近期呈递的加密汇报、刘晓芸情报处(INR)汇总的每日简报分析、以及深埋在他记忆宫殿里的过往言行轨迹。这些情报如同无形的丝线,被他精准地编织成一张覆盖所有要害的巨网。
畏惧与感激,如同淬火的双刃,清晰地烙印在那些封疆大吏仰望“磐石”之巅的目光深处。
没有他李峰,十年前丧尸狂潮席卷大地之时,这些人要么早已沦为行尸走肉腹中之餐,要么在秩序崩塌的废墟中,如同蛆虫般为了一口发霉的食物或一罐浑浊的水而相互撕咬,死于背叛、疾病或被更强大的暴徒碾碎。绝无可能坐上如今的高位,手掌重兵,治下万民,享受着末世中堪称奢侈的权势、安全保障与远超普通幸存者的优渥待遇(特供食品、洁净水源、医疗保障、相对安全的居所)。这份再造之恩,刻骨铭心。
然而,比感激更刻骨铭心的,是他那深不可测的手段、冷酷无情的铁律,以及近乎先知般的战略布局。他提拔你,可以让你一步登天,从泥泞中崛起为一方诸侯;他若厌弃你,也能让你一夜之间身败名裂,兵权尽失,甚至无声无息地从人间蒸发,连一丝波澜都不会留下。十年前草创世安军时颁布的“十杀令”——临阵脱逃、背叛通敌、私藏核心物资、欺压掠夺平民、奸淫掳掠、抗命不遵、泄露机密、拉帮结派、严重渎职、资敌——至今仍以醒目的血红色蚀刻在每一个据点、每一处军营最显眼的位置。上面沾染的斑驳血迹从未干涸,无声地诉说着违背者的下场。无论身份多高,无论逃到天涯海角,违令者都曾被“暗刃”(王小虎统领)或“锋矢”(陈默负责)如影随形地追踪而至,从藏匿的阴影中拖出,以最彻底、最具震慑力的方式执行了裁决。
绝对的掌控力,并非仅仅来源于恐惧,更来源于他一手构建的、精密如瑞士钟表般的体系基石:
1. 军权分立,相互制衡:
– 陆军野战部队: 刘振东统御,构成世安军的地面脊梁,负责广阔区域的防御、清剿大型尸群、收复失地。下设多个方面军(如黄卫疆的安化军),彼此防区相邻却权限独立。
– 装甲与重火力集群/快速反应部队: 王志刚执掌。拥有最具毁灭性的火力投射能力(主战坦克、自行火炮、火箭炮)和最精锐的机械化突击力量(“铁拳”轮式步战车、“迅雷”轻型坦克)。是战略预备队和攻坚铁锤,直属总部调配。
– 禁卫军/“暗刃”特勤局: 王小虎统帅。负责总部核心区及将军本人绝对安全、内部监察、肃清叛逆、执行特殊斩首/渗透任务。装备最精良,忠诚度筛选最严格,是悬在所有人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海军(南洋舰队): 黄海涛统领。控制黄金水道,保障海上牧场与运输线,拥有对沿海区域的远程打击能力。相对独立,但核心战舰的维护与弹药补给命脉掌握在总部手中。
– 空中力量(“鹰隼”航空队): 独立建制,直属总部。拥有旋翼机、少量固定翼攻击机和运输机,负责侦察、快速投送、有限空中支援。
– 地方卫戍部队: 归属各行政区长官指挥,负责日常治安、据点防御、小规模清剿,装备相对主力部队较差,兵力规模和重型武器受到严格限制。
这种架构确保了没有任何一个将领能掌握完整的陆海空力量。张刚的虎豹军再精锐,也只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刀柄始终牢牢握在李峰手中。各军种、各地域部队之间存在天然的竞争甚至摩擦(陆军与海军争夺资源、地方卫戍羡慕主力部队的装备),反而更利于顶层操控平衡。
2. 后勤与情报双钳锁喉:
– 王小雨: 掌控着庞大如精密血管网络的后勤与内务系统(LOGIS)。它负责所有人员档案的登记核查(手腕上的“世安”红布条即是她的杰作)、物资的集中储备与统一调配分发(从一粒米到一发炮弹)、贡献点体系的运作与核定。任何异常的物资流动(如一箱罐头的短缺)或人员异动(如某位军官频繁接触特定人员),都很难逃过她那双隐藏在厚厚镜片后的锐利眼睛和她手下遍布各地的“物资审计官”。她的签名,决定着每一支部队能否吃饱穿暖,能否拿到维修零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刘晓芸: 执掌的情报网络(INR)如同无形的天网。通讯监听、据点渗透、电子侦察、线人网络、密码破译……无数条信息流从控制区的各个角落汇聚到她位于石牌桥地下深处的监控中心,经过超级计算机(舰队技术援助)过滤分析,提炼成一份份冰冷的简报,最终汇入“磐石”之巅。她掌握着所有人的秘密和软肋。
3. 技术代差与战略储备垄断:
– 通过与“火种”舰队保罗派系的交易(以稳定的劳工输出为代价)获得的核心技术:小型模块化核聚变能源核心、“磐石”系列动力外骨骼、“蜂群”无人机系统、“扞卫者”电磁枪族、高效净水模组、抗病毒疫苗的部分配方、以及关键的通讯加密与探测技术。这些技术大多由刘老师(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领导的团队进行本土化改进和生产。
– 掌握着所有关键的能源节点(聚变电站)、通讯枢纽(量子通讯中继塔)、以及规模庞大的战略储备仓库(隐藏在加固山体或地下深处)。庞大的储备仓库如同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离开了总部的配额,再强大的地方军也会在弹尽粮绝后迅速崩溃。王志刚的装甲集群没有总部配发的特种润滑油和聚变燃料棒,就是一堆废铁。
4. “世安”信仰与精神烙印:
– 那根系在每个人右手腕上的红布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身份标识。十年血火淬炼,它代表着秩序、代表着在这片废土上为数不多的庇护所、代表着重建文明之火不灭的微弱希望。它更是背叛者无法摆脱的诅咒烙印。这份集体认同感和对庇护者深入骨髓的敬畏,是维系庞大组织最深层、最坚韧的精神纽带。当所有人都认同“世安”的利益高于一切时,个体的野心便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李峰的指尖在冰冷的玻璃上轻轻划过,仿佛在无形的棋盘上移动着棋子。他不需要窃听,不需要密报,楼下那些人的心思,如同摊开的棋谱,清晰地映在他的脑海中。
? 黄卫疆想为他的山地部队争取更多的高原作战装备(“磐石III型”高原特供版)和更灵活的空中支援权限(调用“鹰隼”航空队旋翼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