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西南工业博览会(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10铁血滇云,开局差点饿死》最新章节。
唐启不动声色:“请转告公使先生,博览会闭幕后,我将在总督府恭候大驾。”
下午三点,博览会中央广场上搭建起了临时讲台。台下人头攒动,不仅有商人和官员,更多是闻讯而来的普通市民。唐启走上讲台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各位来宾,各位同胞!"唐启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西南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他环视台下每一张面孔,看到的是期待、怀疑、好奇和希望交织的复杂表情。
"有人说,中国落后西方百年,永远只能做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但今天,我们用事实说话!"唐启指向展馆方向,“那里展示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我们西南儿女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西方能够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华夏儿女也能。”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实业救国论》。"唐启展开讲稿,“中国要强大,必须走工业化道路。而工业化的路径,必须先重工后轻工,以军工带动民生!”
他详细阐述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化战略:优先发展钢铁、机械、化工等基础工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如机械机厂可以生产武器,也可以制造农具,化工厂既能生产火药也能生产化肥。
"我们不拒绝外资,但拒绝不平等的合作!"唐启的声音铿锵有力,“我们需要的不是外国商品的倾销市场,而是真正的技术交流和产业投资!”
演讲结束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不少当地商人当场表示要投资工业项目,而外国代表们则交头接耳,显然在重新评估西南地区的潜力。
夜幕降临,总督府的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台灯。唐启坐在书桌后,面前摊开着几份刚签署的合作协议。福特公司同意转让汽车发动机技术,换取在西南地区的独家销售权;克虏伯公司则承诺提供炼钢设备和技术支持换取青霉素购买权。
敲门声响起,副官轻声报告:“大人,德国公使到了。”
冯·德莱恩公使是个五十多岁的普鲁士贵族,举止彬彬有礼但眼神锐利。寒暄过后,他直奔主题:“唐总督,我国对您的’滇一式’步枪设计非常感兴趣。克虏伯公司愿意出高价购买全套图纸和技术。”
唐启早有预料,轻轻摇头:“公使先生,图纸不能卖。”
德国人眉头一皱:“价格可以商量。十万马克如何?”
"不是钱的问题。"唐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技术自主是我们的底线。不过…”
“不过什么?”
“我们可以提供一批成品步枪和迫击炮,供贵国军方测试。作为交换,我们希望获得造船设备,特别是大型船舶的制造技术。”
冯·德莱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唐总督为何对造船感兴趣?西南并不靠海。”
唐启微笑:“长江上游的航运潜力巨大。而且,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两人对视片刻,德国人突然笑了:“唐总督果然深谋远虑。不过造船设备价值不菲…”
"武器价值不够的部分,我们可以用锡矿和钨矿作为部分支付。"唐启早有准备,“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而德国工业正需要这些战略物资。”
谈判持续到深夜。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德国提供一套完整的万吨级船舶制造设备和相关技术,中国则以三千支"滇一式"步枪、五十门迫击炮和部分矿产作为交换。
送走德国公使后,唐启站在窗前,望着昆明的夜空。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西方列强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崛起的中国,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今天,西南地区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报告!"副官的声音再次响起,“英国领事紧急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唐启嘴角扬起一丝冷笑:“告诉他,明天上午九点,我在办公室等他。”
他转身走向书桌,翻开新的笔记本,开始勾画下一步计划——建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工业化的核心不是机器,而是人才。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求催更,求为爱发电、求推荐、求评论。感谢各位的支持,催更太多了写不下了,只能感谢流浪的诗、硕大无比的弘阔、用户的为爱发电,感谢爱吃波兰啤酒的秦命秦的评论、感谢我没看到的推书的老铁们,所有读者老爷发财,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