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传功阁的疑惑(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秋叶玄天录》最新章节。

他用孩童能理解的“路”、“仓库”、“院子”、“搬东西”作比喻,将抽象的经脉运行路径描述得形象生动,甚至带着一点朴素的逻辑。

“噗嗤……”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低低的哄笑声。一些弟子觉得这小孩的比喻虽然粗浅,却莫名地贴切,甚至有点可爱;更多弟子则觉得他异想天开,竟敢用这种市井俚语来比喻高深的修行法门,实在可笑又无知。

周师兄的脸色却瞬间有些发青!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标准化的解释,在这个看似幼稚的比喻面前,竟然显得有些苍白无力!难道要他跟一个五岁孩子争论“手太阴肺经”的阴阳五行属性与天地清气的对应关系?那只会越描越黑!这个比喻,直接绕开了复杂的理论,直指一个核心的效率问题——为什么舍近求远?

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从“效率”和“逻辑”的层面,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反驳!难道要说先贤定下的路就是对的,不需要理由?这根本就是蛮不讲理!

“胡闹!”周师兄深吸一口气,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带着训斥的口吻,“叶秋!修行之道,玄奥精深,岂是你能用这等粗浅比喻妄加揣度的?!任督二脉乃人体阴阳之总枢,要害之地,岂容初入门者引灵气肆意冲撞?!稍有不慎,便是经脉寸断、修为尽废之下场!古法如此安排,正是前辈祖师慈悲,为保全我等低阶弟子性命道途!此乃无数先辈用血泪换来的经验智慧,岂容你在此大放厥词,质疑古训?!”

他不得不将“危险论”和“经验智慧论”搬了出来,试图用可能的严重后果和历史的厚重感,来压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叶秋仿佛被师兄突然拔高的严厉语气吓到了一丝,小小的身体微微缩了缩,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措”和“委屈”。但随即,他又像是控制不住好奇心般,用更小的、近乎自言自语的声音嘀咕了一句,这声音却如同羽毛般,清晰地飘进了周围每一个人的耳中:

“可是……如果……如果我们赶车的技术特别好,能让车子走得稳稳的,不撞到路两边的墙,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走宽敞的大路,更快地把货物送到仓库呢?这样……不是更好吗?”

“控制得特别好”?“走得稳稳的”?“不撞墙”?

周师兄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胸口憋闷得几乎要炸开!这轻飘飘的几个字,背后代表的是何等恐怖的精微控制力?是对自身经脉结构、灵气特性、能量流动规律何等透彻的了解和掌控?这简直是对整个现有低阶修行体系的颠覆性假设!这岂是一个练气期弟子,尤其是一个被判定为修行废材的五岁稚童所能企及的境界?!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是对古法权威的赤裸裸挑衅!

但他偏偏无法直接、彻底地反驳“如果控制得好”这个前提!因为这从理论上讲……似乎并非绝对不可能?只是古往今来,几乎无人能在低阶时做到这种入微的控制,所以这条路被视为禁区,久而久之,就成了“不可行”的古训!这个问题的刁钻之处,就在于它直接点破了“古法”可能存在的“路径依赖”和“能力门槛”问题!

周师兄感觉自己仿佛用尽全力的一拳,打在了一团虚无缥缈的云雾上,无处着力,反震得自己气血翻涌。他看着叶秋那副“天真无邪”、“勇于发问”的样子,一股邪火窝在心口,烧得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指着叶秋的手指都有些微微颤抖。

殿内的哄笑声早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一种诡异的寂静。一些心思灵敏、原本对古法深信不疑的弟子,脸上也露出了茫然和思索的神情。是啊,如果……如果真的能精确控制,为什么一定要走那条效率低下的“小路”呢?古法……难道就真的是唯一正确、不可逾越的真理吗?叶秋这个看似幼稚的比喻,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他们心中荡开了一圈圈怀疑的涟漪。

“够了!叶秋!”周师兄猛地一拍讲法台上的矮几,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震得那卷玉简都跳了一下,彻底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脸色铁青,豁然起身,指着叶秋,声色俱厉地呵斥道,声音中充满了被冒犯的愤怒与不容置疑的权威:“你灵根低劣,能入外门已是宗门恩典!当潜心修习古法,夯实基础,方有一线渺茫生机!岂可在此好高骛远,妄议先贤,行那取死之道?!今日之言,乃大不敬!若再让吾听闻你有半分质疑古法之念,定按门规,严惩不贷!”

他直接动用了身份权威和门规戒律进行赤裸裸的压制,不再与叶秋进行任何“道理”上的纠缠。因为再纠缠下去,他感觉自己那套建立在权威和经验之上的说辞,可能会在这个孩童看似无心的追问下,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

叶秋适时地低下头,小脸微微发白,做出被吓到的“惶恐”模样,用细弱的声音应道:“是,师兄,弟子……弟子知错了,再不敢妄言。”

但他低垂的眼眸中,却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他已然达到了目的——不仅再次公开播下了一颗质疑“古道”合理性的种子,更清晰地试探出了这套权威体系在面对本质性质疑时的脆弱底线与惯用伎俩(诉诸权威、强调危险、动用惩罚)。

周师兄看着“服软”的叶秋,重重地哼了一声,仿佛要将胸中的闷气尽数吐出。他也没了继续细致讲解的心情,草草又说了几句关于“持之以恒”、“莫要懈怠”的套话,便宣布散课,几乎是拂袖而去,背影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狼狈与恼怒。

弟子们面面相觑,随即开始低声议论着陆续离开传功阁。不少人经过叶秋身边时,都投来极其复杂的目光,有鄙夷其不识时务的,有好奇其胆量的,有同情其遭遇的,更有少数人眼中闪烁着若有所思的光芒。

叶秋浑不在意这些目光,他独自走在最后,步伐平稳。脑海中,却在飞速地回味和总结着刚才的“交锋”所获得的信息。

“控制力是突破现有低阶功法效率瓶颈的关键变量……此界修行体系过于依赖功法的固定路径和个体的先天禀赋(灵根),严重忽视了后天‘能量微操’技术的系统化训练与开发。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认知盲区和可突破的方向……或许,可以基于对人体能量通道的精确测绘和对灵气动力学的理解,开始尝试设计一套适用于低阶修士的、循序渐进的‘灵能精准控制’基础训练方法论……”

他一边思索着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术方案,一边平静地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向他那位于第七杂役谷、被视为绝地的甲叁号石屋。

传功阁的这场风波,于他而言,不过是深入理解此界修行文明内在逻辑与矛盾的一次宝贵的“田野调查”与“理论验证”。真正的、超越此界常识的“修行”与实践,在他那间正被悄然改造的陋室中,才刚刚拉开序幕。那颗质疑的种子,已悄然播下,静待合适的土壤与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