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街亭鏖战(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第一次惨烈的进攻,在付出近千具尸体后,终于被蜀军击退。魏军的尸体和破碎的器械,在寨墙下堆积如山,鲜血浸透了黄土,汇成一条条暗红的小溪。

张合望着那如同磐石般矗立在山腰的三座蜀寨,脸色阴沉得几乎滴出水来。他深知,遇到了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强攻硬打,代价太大。他勒转马头,目光如毒蛇般扫视着蜀军防御的每一寸细节,寻找着那致命的缝隙。

“传令!分兵!一部佯攻主寨,一部绕道,给我猛攻南山侧翼的那座蜀寨!那里林木茂密,地势稍缓,正是破绽!”张合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再调强弓硬弩,压制蜀军箭楼!老子不信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惨烈的攻防战,在街亭这狭小的山谷中,持续数日。张合如同最狡猾的狼王,不断变换着进攻的方向和节奏。时而重兵猛攻主寨,时而分兵袭扰两翼下寨。魏军的箭矢如同飞蝗般终日不绝,压得蜀军难以抬头。填壕的士卒在箭雨和擂石下成片倒下,后续者又踏着尸体蜂拥而上。蜀军寨墙在反复的撞击和破坏下,多处出现坍塌,又被蜀军士兵用门板、尸体甚至自己的身躯,在血火中一次次堵上!

王平的身影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他铠甲上布满刀痕箭孔,脸上烟尘血污混杂,唯有一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他亲自操起强弓,狙杀冲在最前的魏军悍卒;他挥舞战刀,带领亲兵一次次将突入寨墙缺口的魏军死士砍杀出去。他嘶哑的吼声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回荡:“丞相以重任托付我等!身后便是陇右三郡父老!一步不退!死战到底!”

无当飞军的将士们以沉默的坚韧回应着主将的咆哮。他们知道,自己脚下所守,非止一寨一地,而是整个北伐大军的命脉,是汉室复兴的希望!每一次击退魏军的进攻,都伴随着惨重的伤亡,但无人退缩。伤者裹创再战,力竭者倒毙于阵前,活着的人,便踏着袍泽的尸骨,用盾牌和刀矛,继续筑起那道血肉长城!

夕阳如血,将街亭山谷染成一片悲壮的赤红。喊杀声、兵刃撞击声、垂死的哀嚎声、战马的悲鸣声……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惨烈到极致的战争交响。

张合望着那在暮色中依旧巍然屹立、如同磐石般的三座蜀寨,又看着己方阵前堆积如山的尸体和伤兵营中不绝于耳的痛苦呻吟,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挫败与一种冰冷的忌惮。他麾下五万精锐,竟被区区一万蜀军,死死地钉在了这街亭山谷,寸步难进!

街亭的浴血苦守,如同一道坚固的闸门,牢牢扼住了魏军西进陇右的咽喉。正是这道用血肉铸成的防线,为诸葛亮赢得了弥足珍贵的时间与空间。

当王平在街亭山麓与张合杀得难解难分、天地变色之时,诸葛亮亲率蜀汉大军主力,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裹挟着祁山大捷的雷霆余威,锋芒直指陇西郡(郡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陇西太守游楚,乃魏室忠臣,性情刚烈。他早已闻知天水等三郡望风归降,却毫无惧色。当诸葛亮大军兵临襄武城下,旌旗如林,戈甲耀日之时,游楚竟一身素服,独自登上城楼,面对城下浩荡军威,慨然扬声:

“诸葛丞相!汝等纵能使我陇西无官长乎?纵能令此城无兵卒乎?纵能阻我大魏之天兵终不入陇乎?” 声音洪亮,穿透战场喧嚣,字字如铁石掷地,“若三者皆不能!则何须空劳甲兵,徒伤百姓性命!楚,生为大魏之臣,死亦为大魏之鬼!此城即楚之坟墓!欲得陇西,但请踏过楚之尸骸!”

这番决绝的言辞,如同战鼓擂响在魏军残卒心头。城上守军本已惶惶,此刻受太守忠义感召,竟也迸发出一股悲壮之气,齐声呐喊:“愿随府君死战!与城共存亡!”

诸葛亮端坐于四轮车上,遥望城头那孤傲的身影,羽扇轻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是敬佩亦是惋惜。他深知游楚乃忠义之士,强攻硬打,纵能破城,必致玉石俱焚,生灵涂炭。然陇西位置紧要,隔绝河西(指凉州黄河以西诸郡),非取不可。

“传令诸军,围城!”诸葛亮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深沟高垒,锁死襄武四门!游楚欲以孤忠殉城,我却不忍城中万民与其同殉。困之!待其粮尽援绝,其忠义自解!”

蜀军令行禁止,大队人马如臂使指,迅速将襄武城围得水泄不通。营垒森严,壕堑纵横,巡骑昼夜不息。诸葛亮更分遣精锐部队,以雷霆之势扫荡襄武周边尚在观望的县城据点。狄道(今甘肃临洮)、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城守军,慑于蜀军兵威,又闻三郡已降,抵抗意志顷刻瓦解,纷纷开城归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另一支锋锐的偏师,在诸葛亮亲自部署下,如同尖刀般直插西北!

他们的目标,是控制金城郡,隔绝河西与关中联系!

河西诸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域辽阔,民风剽悍,羌胡杂处。自汉末以来,虽名义上归属中原王朝,实则半独立状态,与关中联系本就不甚紧密。诸葛亮深知,若能及时切断河西与关中魏廷的联系,则河西诸郡失去中枢依靠,极易动摇,甚至可为蜀汉所用,至少可使其保持中立,成为牵制魏国的一大力量。

蜀军精骑呼啸而出,风驰电掣,直扑陇右与河西的交通命脉——金城郡(郡治榆中,今甘肃兰州东)方向。沿途击溃小股魏军,焚毁驿站,阻断官道。更有使者持诸葛亮亲笔书信,星夜兼程,潜入河西,游说诸郡豪强与羌胡首领,陈说利害,许以官爵财帛。

“魏室自顾不暇,陇右已归大汉!河西诸君,何去何从?” 蜀使的声音在河西的府衙与部族首领的帐幕中回荡。武威、张掖等地,暗流汹涌。一些本就对魏国统治心怀不满的豪强首领开始蠢蠢欲动,羌胡部落亦在观望风色。河西通往关中的驿路信使,日渐稀少。河西诸郡,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开始飘摇于历史的狂风之中。

当襄武城还在游楚的悲壮坚守下苦撑,当河西的烽烟被蜀军悄然点燃,诸葛亮的目光,已越过陇山的重重峰峦,投向了那片更加广阔、更加肥沃、也更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地——关中平原!

街亭的浴血坚守,陇西的围困孤立,河西的悄然隔绝……这一切的战略运作,其最终指向,皆在于打通蜀军主力东进关中的通道!

诸葛亮亲率中军主力,离开陇西前线,回师向东,进驻上邽城外的蜀军大营。此时的上邽,已被蜀军围困多时。雍州刺史郭淮与天水太守马遵残部困守孤城,粮草日渐匮乏,军心浮动。然而郭淮不愧为魏国名将,治军有方,城防坚固,蜀军数次强攻均未得手。

诸葛亮深知上邽乃硬骨,强攻徒耗兵力。他于此地集结大军,一面继续围困上邽,使其无法动弹,一面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那条经由街亭、穿越陇山、直通关中的生命线上。

来自街亭前线的战报,如同生命线般源源不断送入中军大帐。每一次看到王平仍在死守,张合寸步难进的消息,诸葛亮紧蹙的眉头便舒展一分。他深知,街亭每多守一日,他打通陇山通道、建立稳固后方的时间便多一分!

“传令,调拨粮秣、箭矢、伤药,不惜一切代价,增援街亭王平所部!另遣一军,自侧翼绕行,加固街亭后方粮道,疏通陇坻古道险阻,务必保障此咽喉之路畅通无阻!”诸葛亮运筹帷幄,一道道命令从大帐中发出。

他心中那幅宏大的战略蓝图已然清晰:以陇右三郡为根基,以街亭为锁钥,死死扼住魏军西援之路。待陇西襄武粮尽归降,河西彻底隔绝,后方稳固之后,蜀军主力便可沿着已经疏通的陇坻古道,如怒龙出山,源源不断涌入关中平原!兵锋直指——长安!

帅案之上,一份标注着关中诸要隘的详细舆图被徐徐展开。长安,这座大汉帝国的故都,在舆图上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光芒。诸葛亮的手指,带着千钧之力,缓缓点向那象征着无上荣耀与最终目标的所在。帐外,蜀军的旌旗在关陇的烈风中猎猎狂舞,如同无数渴望复仇与光复的魂灵在呐喊。北伐的惊涛骇浪,正涌向它最关键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