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烽燧焚河(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起来!”亲兵队长一脚踢开魏兵的尸体,对惊魂未定的张弘厉喝,眼中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肯定。张弘大口喘息着,手脚并用地爬起,重新握紧了手中那把几乎脱手的环首刀。刀柄上,浸满了他手心冰凉的汗水。他再看向那狰狞的尸体和城下堆积的魏军尸骸时,眼中的恐惧已被一种混杂着后怕、愤怒和决绝的复杂光芒所取代。他咬紧牙关,挺直了微微颤抖的身体,重新站到了垛口旁,将刀锋指向城下如潮的敌人。脚下的城墙砖石,浸透了新鲜与陈旧的暗红血渍,黏腻而冰冷。

***

狄道城下鏖战正酣,遮蔽了西南方向一支精兵的悄然潜行。姜维、王平亲率的五千奇兵,如同融入陇西高原灰黄色调的影子,沿着荒僻的河谷沟壑,昼夜兼程,直扑黄河。当浑浊浩荡的黄色巨龙终于横亘于眼前时,已是第三日黄昏。河水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翻滚咆哮,声震四野,浊浪排空,拍打着两岸陡峭的崖壁,激起浑浊的泡沫。

蒲坂津南岸渡口,蜀军的旗帜在晚风中猎猎作响。简易的栈桥深入浑浊的河水,几艘蒙冲斗舰静静地泊在岸边,甲板上士兵肃立,警惕地注视着北岸魏境的方向。渡口守将早已接到军令,营盘肃然,灯火管制,整个区域弥漫着大战前的压抑。

“将军,船只已备妥,随时可渡!”渡口守将抱拳禀报。

姜维与王平立于岸边,望着对岸暮色中隐约可见的魏军烽燧轮廓。黄河在此处水流湍急,北岸地势渐高,魏军依托山势筑有烽堠壁垒,监视着河面的一举一动。强行大规模渡河,极易被发现。

“分批潜渡!”王平沉声道,“目标,对岸黑石滩。那里水流稍缓,岸壁陡峭,魏军布防相对稀疏。渡河后,各部迅速集结于滩后密林,不得暴露行踪!”

命令迅速下达。第一批五百精锐,在夜色掩护下登上蒙冲斗舰。船舷离水极低,桨手动作整齐划一,船桨入水无声。船只如同巨大的黑色水黾,悄然滑入汹涌的浊流,借着水势,斜斜向北岸黑石滩方向漂去。

张弘和陈襄被安排在第二批。两人伏在船舷边,紧紧抓着冰冷的船板,感受着船身在激流中的颠簸。浑浊的浪涛拍打着船体,发出沉闷的轰鸣,水花不时溅入船舱。对岸魏军烽燧上,几点微弱的火光在夜色中如同警惕的眼睛。

“低头!”军官低喝。船队正经过一处水流异常湍急的河段,离北岸魏军一处小型哨所已不足百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将身体尽量伏低。桨手们的动作更加谨慎轻柔,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滑落。船只在激流中艰难地保持着航向,一点一点地蹭过那最危险的地带。直到哨所的轮廓被甩在身后,消失在夜色中,船上紧绷的气氛才稍稍缓解。

“快!靠岸!”领队军官低促下令。

船只艰难地避开水中嶙峋的礁石,小心翼翼地靠上黑石滩陡峭的岸壁。士兵们迅速而无声地跃下船,冰冷的河水瞬间没至大腿。他们互相扶持着,攀上湿滑的岩石,迅速隐入岸上浓密的灌木丛中。后续的船只一批批抵达,卸下士兵和装备后,又悄无声息地返回南岸,接应下一批。

陈襄攀上岸时,脚下一滑,差点摔入水中,被旁边一只强有力的大手抓住胳膊拽了上来。是王平。“站稳了,小子。”王平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陈襄感激地点点头,大口喘息,冰冷的河水浸透了下半身,寒意刺骨,但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张弘也顺利上岸,两人跟着队伍,深一脚浅一脚地钻进黑暗的树林。

当最后一批士兵和战马(少量用于驮载辎重和军官乘骑)成功渡河,在密林中集结完毕时,已是后半夜。清点人数,仅有一艘小船在激流中触礁倾覆,数名士兵失踪,损失微乎其微。姜维望着东方天际微微泛起的鱼肚白,没有丝毫耽搁:“此地不可久留!全军听令,目标东北方,沿汾水支流河谷潜行!务必在日落前,进入吕梁山!”

五千将士,如同一条沉默的长蛇,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迅速钻入并州腹地陌生的山林。身后,蒲坂津南岸的灯火在视野中渐渐模糊,前方,是未知的险途和最终的目标——安邑粮仓。

***

接下来的三日,是近乎极限的强行军。为了避开大道和可能存在的魏军关卡、巡逻队,队伍专挑人迹罕至的山林野径,攀陡坡,涉溪涧。士兵们磨烂了草鞋,脚底血泡叠着血泡,每一步都钻心地疼。干粮耗尽,便在行军途中猎取野物,采摘野果充饥。张弘感觉自己的双腿早已麻木,只是靠着本能在机械地向前挪动。陈襄也好不到哪里去,脸色苍白,嘴唇干裂,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超越年龄的坚韧。他们亲眼目睹了有士兵因极度疲惫失足滚落山涧,也看到了伤重不治的袍泽被草草掩埋在路旁,插上一根削尖的木棍作为标记。战争残酷的底色,以最直接的方式涂抹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之上。

第三日午后,斥候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消息:“禀将军!前方已至吕梁山东麓!安邑城就在三十里外!其城北粮仓,依山而建,守卫森严!另据擒获的魏军信使供称,晋阳方向,魏将陈泰已亲率八千精骑,正沿驿道星夜驰援!距此……不足百里!”

气氛瞬间凝重如铁。陈泰!魏国宿将!八千精骑!这支援军如同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

姜维眼中厉芒一闪,猛地摊开随身携带的简陋地图,手指重重戳在吕梁山驿道必经的一处险要隘口——鹰愁涧!“王平将军!”

“末将在!”王平踏前一步,铠甲铿锵。

“鹰愁涧!此地两山夹峙,驿道穿行谷底,乃陈泰援军必经之路!予你两千精卒,就地取材,伐木垒石,构筑壁垒!务必在此阻敌一日!一日之内,纵陈泰有通天之能,也休想越过鹰愁涧半步!一日之后,无论安邑之事成否,你部立即撤入吕梁深山,向预定集结点靠拢!”姜维的命令斩钉截铁,将最艰巨的断后阻援任务交给了最沉稳的王平。

“诺!人在关在!”王平抱拳领命,语气平静,却重逾千钧。他深知,这两千将士,将要面对的是陈泰麾下最精锐的骑兵洪流,是名副其实的背水死战!

“其余将士!”姜维目光扫过剩下的三千余人,包括疲惫不堪却眼神决绝的张弘、陈襄,“随我直扑安邑!焚粮!就在今夜!”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此战,功成身退!功败……玉石俱焚!”

“焚粮!杀!”疲惫的士兵们被主帅的决绝点燃,爆发出低沉的怒吼。

队伍在鹰愁涧前迅速分兵。王平带着两千将士,如同钉子般楔入险要的峡谷,开始争分夺秒地砍伐树木、搬运巨石、挖掘壕沟,构筑简陋却致命的防御工事。姜维则率领剩下的三千余人,如同离弦之箭,绕过鹰愁涧,沿着隐秘的山径,向着暮色中安邑城那巨大的轮廓,发起了最后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