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潼洛摧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锦官夏半议中兴,未央谋定剑指京。
三路旌旗摇魏土,千霆火器破雄城。
祁山雾隐疑兵势,潼水雷奔铁骑声。
兴亡一役关炎汉,直捣东都见日明。
景耀十年初夏,成都,未央宫。
初夏的成都,本该是绿肥红瘦、熏风醉人的时节。然而,此刻的未央宫正殿却笼罩着一股肃杀凛冽之气,仿佛秦岭深处的寒风提前席卷了锦官城。殿宇深邃,巨大的蟠龙金柱撑起高阔的穹顶,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非但不能带来暖意,反而更衬得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御座之上,天子刘禅身着玄端冕服,面容较之数年前清减了不少,眉宇间那份惯有的优柔被一种刻意维持的、沉甸甸的威严所取代。他的目光,越过阶下肃立的文武百官,最终落在了御座左前方那道青衫羽扇、端坐于轮椅上的身影——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的面色依旧带着久病之人的苍白,但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眸,此刻却燃烧着足以焚尽九州的烈焰。他手中那柄从不离身的羽扇,此刻静静地搁在膝上,仿佛蛰伏的苍龙,收敛了羽翼,却积蓄着撼动山河的力量。
阶下,文武百官屏息凝神,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丞相府长史杨仪、尚书令邓芝、镇北将军魏延、翊军将军姜维、镇军将军陈到、安汉将军王平、辅汉将军马忠……蜀汉的核心重臣与柱石将领尽皆在此。他们的脸上,刻着北伐的风霜与征尘,眼神却无一例外地锐利如刀,紧紧追随着丞相的身影。张弘、陈襄等数名经历过并州血火淬炼的年轻将佐子弟,也特许立于末席,他们努力挺直腰板,压制着内心的激荡,感受着这山雨欲来的沉重。
“众卿,”刘禅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却努力保持着平稳,“景耀元年至今,九载寒暑。丞相呕心沥血,诸卿戮力同心,我大汉将士浴血奋战,先定南中,后复陇右,拓地千里,收拢流民,屯田积粟。去岁并州一役,焚魏贼安邑巨仓,断其洛阳晋阳通衢,更兼邓卿妙策诛心,魏境饥荒蔓延,流言四起,司马氏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尤赖将士用命,潼关天险早已在我手中! 此皆赖上苍庇佑,克复中原之宏图伟业,第一步‘固本慑吴,疲魏削势’,今已功成!”
“固本慑吴,疲魏削势!”这八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殿内激起无声的巨浪!百官眼中瞬间爆发出狂喜与振奋的光芒!
刘禅的目光投向诸葛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丞相,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乾坤当定!请丞相宣示方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那袭青衫。
诸葛亮缓缓抬起手,羽扇并未执起,只是轻轻一挥。侍立一旁的杨仪立刻上前,与两名力士共同展开一幅巨大的、几乎覆盖半个殿前平台的羊皮舆图。舆图之上,山河脉络清晰,关隘城池星罗棋布。一个巨大的朱红色箭头,如同出匣的凶兽,从“潼关”这个坚实的桥头堡,带着吞噬一切的威势,狠狠刺向近在咫尺的“洛阳”!
“陛下圣明,诸公劳苦。”诸葛亮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殿中每一个角落。“魏贼元气大伤,根基动摇,潼关天险,今为我用!此乃天赐良机,千载难逢!我大汉,当行‘雷霆灭魏’之第二步战略,以潼关为基,倾国之力,直捣黄龙,克复中原,还于旧都!毕其功,于一役!”
“雷霆灭魏”四字一出,伴随着舆图上那触目惊心的红色箭头,殿中气氛瞬间被点燃!一股席卷天下的磅礴气势油然而生!
诸葛亮的目光锐利如电,扫过舆图,也扫过阶下每一位将领的脸庞:
“此战,目标唯一:洛阳!时限唯一:今夏!倾国之力,雷霆一击!”
他指向舆图上那巨大的红色箭头:“中路主力,出潼关,荡河洛,直取洛阳! 由本相亲统,移驾潼关督战!”
“兵力:”
“白毦精兵四万!”诸葛亮的目光落在陈到身上。这位以治军严谨、坚如磐石着称的老将,须发已白,但腰杆挺直如枪,闻声抱拳,声如洪钟:“末将在!白毦儿郎,枕戈待旦,只待丞相号令,踏平河洛!”
“陌刀营二万、强弩兵二万!” 魏延踏前一步,杀气四溢,仿佛已闻到血腥:“末将麾下陌刀,专破铁骑重甲!洛阳城下,定教魏贼肝胆俱裂!”
“龙骑营二万!” 姜维英姿勃发,朗声应诺:“龙骑锐士,铁蹄所向,摧枯拉朽!愿为大军前驱,凿穿敌阵,直抵宫阙!” 张弘站在姜维身后不远处,听到“直抵宫阙”,热血瞬间冲上头顶,握紧了拳头。
“总计十万精锐! 此为灭国之矛,定鼎之锋!自潼关而出,如洪水决堤,无可阻挡!”诸葛亮的声音斩钉截铁。
羽扇微移,指向陇西方向:“北路疑兵,大张旗鼓,攻伐并州! 由马忠将军节制!”
“兵力:陇西羌骑两万!”
马忠出列,躬身领命:“末将遵命!必令并州魏军,如芒在背,自顾不暇,使其主力无法东援洛阳!”
诸葛亮颔首:“此路重任,在‘势’与‘牵’!务必大张旗鼓,广布旌旗,多设营灶,伪作主力攻伐并州之态。行军所过,可多遗废弃辎重、陈旧甲胄于道旁。若有机会,可择其薄弱城池猛攻,务必让魏国中枢坚信,我之战略重心仍在北线!”
最后,羽扇点向荆州方向:“南路佯动,虚击上庸,锁住邓艾! 此计,由杨仪执行。”
杨仪眼中闪烁着精光,躬身道:“仪,领丞相命!”
“着你领精干校尉数员,率五千精兵,多备旌旗鼓角,大造声势,佯攻魏荆州重镇上庸!每日不定时‘猛攻’,夜间袭扰,散布流言。务求令魏荆州都督邓艾疑神疑鬼,不敢抽身北援!务必将其荆州兵团,牢牢钉死在汉水之南!”
“此三路齐出,中路为主,南北为翼!” 诸葛亮的声音带着掌控乾坤的磅礴气势,“潼关在手,我十万灭国精锐已抵敌之咽喉!北路疑兵攻并州,使魏国中枢首尾难顾,不敢尽调北疆之兵回援洛阳!南路佯动锁邓艾,断其荆州强援东进之路!待魏国注意力被南北两路牢牢牵制,中路十万雷霆之师,将自潼关汹涌而出,以泰山压顶、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河洛,直捣洛阳!克复中原,在此一举!”
殿内群情激昂!潼关这个桥头堡的存在,让整个灭魏战略从“攻坚克难”变成了“势如破竹”!张弘仿佛看到了龙骑营的铁蹄踏过洛阳御道的场景;陈襄则开始飞速计算着从潼关到洛阳的距离和所需的火器消耗。
“然,”诸葛亮话锋一转,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冽,“兵贵神速,器为先锋!火器倾注,乃此战速胜之关键!”
他的目光投向舆图上标记的“汉中武库”与“潼关”:“着令汉中军器监,即刻启运所有库存之‘惊雷’破甲震天雷一万枚!雷火弩箭五十万支!由精锐部队押送,务必于大军总攻发起之前,悉数运抵潼关前线军械库!此乃我大汉碾碎魏贼最后抵抗之重锤,不容有失!”
阶下,陈矩(陈襄之父,汉中军器监主簿)激动出列跪倒:“臣陈矩,领旨!汉中武库上下,必竭尽心力,日夜兼程,确保火器万无一失,如期抵运潼关!若有差池,臣提头来见!” 陈襄看着父亲,心中充满了自豪与紧迫感,那些他参与改良的杀器,即将在洛阳城下发出震天怒吼!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最后落在邓芝身上:“邓尚书,诛心之策,火上浇油!魏国饥荒已现,司马懿遇刺之疑云未散(此为蜀国散布),洛阳朝堂风声鹤唳!当此之时,流言当更炽!符契当更密!目标:洛阳守军、京畿卫戍、乃至宫闱禁卫!务必令司马昭众叛亲离,守城之军未战先怯!”
邓芝躬身,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臣明白。‘飞羽’死士已潜入洛阳,流言如附骨之疽,符契如索命阎帖。必让魏国君臣相疑,兵无战心,城未破而胆先寒!”
“好!”诸葛亮终于拿起膝上的羽扇,轻轻一挥,仿佛发出了总攻的号令。“诸公!此乃炎汉存续、一统华夏之最后一战!胜,则光武中兴之业可期!败,则再无问鼎中原之力!望诸君,同心戮力,各司其职,以必死之决心,行必胜之伟业!自潼关而东,克复中原,还于旧都!”
“克复中原!还于旧都!父皇的遗愿一定要实现!” 殿内文武,山呼海啸,声震屋瓦!刘禅亦激动得站起身来,眼中含泪。
散朝之后,战争的巨轮以雷霆之势转动,目标直指洛阳!
汉中,军器监,热火朝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