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舆图补阙(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他环视众人,语气斩钉截铁:“故,夷州非但并非无足轻重之化外荒地,实乃关乎我大汉东南海疆长治久安、彰显新政华夷共治理念、开拓未来海上利益之关键所在!其地,必须纳入版图!其上之民,无论汉夷,凡愿归顺者,皆须视为大汉子民,予以庇护,施以王化!”
殿内一片寂静。诸位大臣皆被刘禅这深远的目光和宏大的胸怀所折服,更被其中蕴含的战略逻辑与道德高度所说服。
诸葛亮率先躬身,声音清越而坚定:“陛下圣虑深远,臣等不及!陛下所言战略之要、民族之念、长远之利,字字珠玑,深谋远虑。弃夷州不顾,确为短视之举,遗祸将来。将其纳入版图,宣示主权,抚慰生民,乃圣王之仁,亦为强国之策。臣,附议!”
“臣等附议!”蒋琬、董允、费祎、姜维等纷纷躬身,再无异议。
刘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既如此,便需议定方略。收复夷州,非为穷兵黩武,炫耀兵威。当以《宏纲》为指南,以理服人,以德怀远,以威慑顽。朕有一些浅见,抛砖引玉,诸卿详议。”
他踱步沉吟,条分缕析:
“其一,理念先行,宣示大义。即刻由中书省、门下省拟旨,布告天下,尤以沿海州郡及可能流播至海外之渠道,申明朕意:凡东海、南海星罗岛屿之上生民,无论先来后到,无论汉夷部落,凡认同大汉一统、愿遵王化者,皆为大汉民族一份子,享同等庇护,无分畛域,并无特权之说!斥责卫温、诸葛直等叛国余孽,盘踞夷州,奴役土着,暴虐无道,乃逆天而行!大汉王师,日后吊民伐罪,乃为解夷州民众于倒悬,复朗朗乾坤于化外!此旨要传檄四方,务使道理在我,大义在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二,细作侦查,分化拉拢。此事可由校事府与江东都督府协同办理。选拔精干机敏、通晓水性或土语之人,扮作商贾、渔民、甚至遭风浪漂流之人,潜入夷州,细细探查其地理水文、部落分布、物产情况,尤要查明卫温等人实力虚实、兵力部署、内部矛盾以及其与当地土着关系。对于土着部落,当秘密接触,晓以利害,宣我民族平等之政策,许以归顺后之优待,助其摆脱卫温奴役。对其首领,可暗中赐予印信、财物,诱其归心。若能使其内部生变,或为内应,则事半功倍。”
“其三,等待时机,谋定后动。用兵之道,天时地利人和。夷州瘴疠,北方士卒恐难适应,需待熟悉南方气候之精锐,或待气候相对凉爽之季。更需待侦查明细,内部分化初见成效,方可用兵。不可急躁冒进,重蹈孙权覆辙。在此期间,江东、南海水师需加强巡弋,封锁海路,断其与外联络,困其物资,怠其军心。”
“其四,练军选将,未雨绸缪。着令兵部、江东都督府、南海都督府,即日起开始筹备。水师当建造、改装适于远海航行、登陆作战之舰船,操演登陆、抢滩、丛林作战之战法。陆军需选拔不畏湿热、擅长山地丛林作战之劲旅,配发防瘴药物、适应南方之装备,加强操练。格物院需协力,改良军械,如防潮之弩弓、适于林间砍斫之刀斧、驱蛇虫之药剂等。”
“其五,明确主帅,授权专征。”刘禅目光扫过姜维,略一沉吟,却最终落在了费祎身上,“夷州之事,跨海远征,非独恃勇力,更需统筹协调、怀柔招抚之功。江东都督黄权,老成持重,久镇东南,熟悉海事,曾任镇南将军,持节督江东,正可为征夷州主将,总揽全局。”
他又看向蒋琬:“朱然新附,然精通水战,熟悉吴地旧部,其‘归义将军’之号,恰可彰显我大汉对降将之信任与重用。且其与卫温、诸葛直或为旧识,或知其底细。朕意,以朱然为副将,辅佐黄权,专司水师指挥、登陆作战及招降纳叛之事。如此,以黄权之稳,佐以朱然之能,正副相得,可保无虞。蒋卿,你掌整编司,于江东人事熟悉,即刻拟旨,擢黄权加‘镇东将军’衔,赐节钺,主持征夷州事宜;朱然加‘伏波将军’衔,协助黄权。一应人员调配、物资筹备,由尚书省协调兵部、户部、工部,优先办理,不得有误!”
黄权稳重且地位足够,朱然有才且需功绩稳固地位,此安排可谓老辣。蒋琬立刻领命:“臣遵旨!”
刘禅思忖片刻,又道:“此外,征夷州非同小可,恐需一重臣统筹后方,协调各方。相父总理三省,日理万机,不宜轻动。费文伟(费祎)。”他看向费祎。
“臣在。”
“卿掌门下省,核奏宣旨,沟通内外。朕命卿为‘抚夷略使’,不直接干预军事,但负责监督征夷州一应诏令、文书、情报之传递核验,确保政令畅通,并协助黄权、朱然处理与夷州归顺部落之安抚、安置、授官等后续事宜。遇有重大决策,可直接禀报朕与丞相。”
费祎精明干练,善于协调,此任甚合其才,他立刻躬身:“臣领旨,必竭尽全力。”
“姜伯约(姜维)。”刘禅最后看向这位心腹大将。
“末将在!”姜维踏前一步,甲叶轻响。
“京畿重地,不容有失。卿要替朕、替相父守好长安,练好新军,震慑四方不臣!征夷州乃偏师之举,你不必分心。然,九大军区乃一体,若征夷州事需,或北疆、中原有警,你部当为战略预备,随时听调!”
“末将明白!定不负陛下、丞相重托!”姜维慨然应诺。
刘禅一番安排,条理清晰,思虑周详,既明确了战略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策略,更任命了合适人选,可谓面面俱到。众臣心悦诚服。
诸葛亮颔首道:“陛下筹谋妥当,臣并无异议。唯补充两点:一者,格物院当遣精通医药、农事、匠作之员吏随军,一则防治疫病,二则战后即刻助其恢复生产,推广曲辕犁等新器,此乃‘宣示王化’之实绩,胜于千言万语。二者,征夷州耗费必巨,然其利在长远。户部当单列预算,然亦需节俭,可命市舶司加大与南海诸国贸易,或可弥补部分。”
“相父老成谋国,此二议极善!”刘禅从善如流,“依相父之意,增入章程。”
战略既定,君臣又商议了些细节。刘禅最后走到那幅《肇元山河总舆图》前,对将作监大匠道:“将此图稍作修改。于东南海外,绘出夷州之大略轮廓,不必精确,但需有其形,旁注‘待复之土’四字。待黄权、朱然功成之日,再以此图为基础,绘就真正的《肇元混一寰宇全图》!”
“臣遵旨!”大匠激动应命。
刘禅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即将被补上的疆土,眼神悠远而坚定。
“夷州……化外之地……”他轻声自语,“不久的将来,那里升起的,必将是大汉的赤旗。”
温室殿外,秋高气爽,长安城炊烟袅袅,一片新生帝国的蓬勃气象。而一场跨越沧海、收服化外之土的宏大战略,已在这未央宫深处,悄然拉开了序幕。
波涛万里,终将臣服于肇元新朝的意志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