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威播四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长安巷陌议声扬,太学朝堂论短长。

民赞铁血安边土,儒忧酷烈失柔肠。

圣谕昭昭宣汉志,蛮夷凛凛惧天威。

丞相筹谋征远岛,汉旗将再耀东洋。

朝堂上的争论虽然有了结果,但“京观”事件所带来的冲击波,却刚刚开始在整个长安城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扩散开来,引发了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热烈讨论。

在充斥着小商小贩、引车卖浆者流的东市,消息灵通的市井之徒们最早得知了夷州大捷和筑京观的消息。

“听说了吗?黄权将军在夷州打了个大胜仗!把那个什么山魈部连窝端了!”一个卖胡饼的摊主一边揉面,一边对旁边的肉铺老板啧啧称奇。

“何止啊!听说还把那些蛮子的脑袋和尸体垒成了个大土堆,叫…叫京观!吓得那些土人首领屁滚尿流,磕头求饶呢!”肉铺老板挥舞着砍骨刀,说得唾沫横飞,仿佛亲眼所见。

“该!就得这么治他们!”一个刚卸完货、满头大汗的脚夫凑过来,灌了一大口粗茶,恨恨地道,“那些蛮子,不开化,畏威而不怀德!好好说话不听,就得杀怕他们!黄将军干得漂亮!看谁以后还敢炸刺!”

“话是这么说…可是…把人垒起来…是不是有点…”一个路过的老儒生听到议论,忍不住停下脚步,皱着眉头,喃喃道,“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终究有伤天和啊…”

“哎哟,我的老先生哎!”脚夫不乐意了,“您老是读书人,讲道理。可那些蛮子跟您讲道理吗?他们杀我们的人的时候,可没想过什么天和!要我说,这就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痛快!”

周围不少市井民众纷纷点头附和。对于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更直接感受到生存艰难与弱肉强食规则的人们来说,黄权的手段虽然血腥,却简单、直接、有效,符合他们最朴素的正义观和生存哲学。

与此相对,在太学之中,争论则更为激烈和深入。

博士祭酒秦宓的讲堂内,今日并未讲授经义,反而因夷州之事,变成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场。博士弟子们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

以弟子张峻为首的一派,坚决支持周群的观点,情绪激动:“京观之事,骇人听闻!岂是仁德之师所为?纵然蛮夷有罪,然圣王之道,在于教化,在于以德服人!如此暴行,与商纣、暴秦何异?岂不闻‘王道坦坦,皇义熙熙’?此例一开,边将竞相效仿,恐我大汉将堕入霸道,远离王道矣!学生深以为忧!”

而另一派以弟子李焕为首的,则深受姜维等务实派观点影响,反驳道:“张兄此言差矣!夷州非中原,蛮夷非华夏!彼等茹毛饮血,不识礼乐,唯惧强力!黄将军此举,正是《司马法》所言‘杀人安人,杀之可也’!以一时之峻法,止无穷之兵戈,保万千生灵,此乃大仁大智!岂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迂阔之论?若一味空谈仁德,致使夷州烽烟再起,将士血白流,那才是真正的失德失仁!”

张峻面红耳赤:“李兄岂不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岂能一味恃强?”

李焕毫不相让:“修文德需时日!眼下屠刀已架颈项,莫非伸长脖子让人砍,才算仁德?《春秋》亦讲‘大复仇’!山魈部杀我斥候,叛我朝廷,此仇岂可不报?此威岂可不立?”

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争论得不亦乐乎。甚至有激动者,互相指责对方是“腐儒误国”或“酷吏帮凶”。讲堂之上,秦宓并未轻易表态,只是捻须静听,偶尔引导一二,让弟子们充分阐述观点。他深知,这种争论本身,便是对经义现实意义的深入探索。

而在一些官员的私邸之中,讨论则更为隐秘和深入。

光禄大夫杜琼府中,几位清流文官聚在一起,唉声叹气。

“陛下竟支持黄权…还将那八字传谕天下…唉…”杜琼摇头叹息,“长此以往,恐国策偏移,重武轻文,非国家之福啊。”

“是啊,周大夫今日在朝堂上,可谓孤掌难鸣。”许钦感慨道,“姜伯约、杨威公等人,气势太盛。”

“其实…”一位较为年长的官员沉吟道,“细想起来,陛下和黄将军所言,也非全无道理。夷州情势特殊,或…或确需非常手段…”

“王兄何出此言?原则岂可因情势而变?”杜琼不悦道。

“非是变,而是…权衡。”王姓官员斟酌道,“《孟子》亦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夷州之事,或可视为‘权’吧…只是这‘权’…用得重了些…”

他们的讨论,少了些朝堂上的剑拔弩张,多了些无奈的忧虑和复杂的思量。

与此同时,在都亭侯姜维的府邸,则是另一番景象。几位军中同僚或务实派官员在此小聚。

“陛下今日真是圣断!”一名武将兴奋地拍案,“‘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听着就提气!”

“没错!看以后谁还敢小觑我大汉!”另一人附和道,“黄公衡这次做得对!对付蛮子,就得这样!朝堂上那些书生,懂什么!”

姜维相对冷静,他抿了一口酒,缓缓道:“陛下之意,甚为深远。非是单纯支持杀戮,而是宣示一种决心,一种态度。我大汉,不惹事,也绝不怕事。恩威并施,方是长治久安之道。日后治理夷州,怀柔教化之事,还需文官们多多出力,诸位亦不可轻视。”

众人点头称是,但兴奋之情依旧溢于言表。天子那八个字,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志气和信心。

甚至深居宫中的宦官、宫女们,也在私下传递着消息,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夷州那边打了大胜仗,黄将军把蛮子的尸首堆成了山…”

“呀!吓死人了…陛下还夸他做得好呢…”

“陛下说了,‘虽远必诛’!真真是霸气…”

“那是自然,咱们陛下可是真龙天子…”

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角落响起,交织成一幅复杂而真实的众生相。支持、反对、理解、排斥、兴奋、恐惧…各种情绪弥漫在长安城的空气中。但无论如何,天子的意志已经明确,“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这八个字,如同一声惊雷,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预示着这个帝国在未来将展现出更为强硬、更为进取的姿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