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夷州受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仲夏夷州热浪扬,旌旄映日耀金汤。
羽林护节传天语,将士披坚列阵行。
紫诏褒功封列将,青碑勒名慰忠良。
长安恩泽逾江表,已动江东俊杰肠。
公元238年,肇元二年夏。
夷州安吴堡却洋溢着比烈日更炽热的气氛。来自长安的钦使船队抵达港口,旌旗招展,甲胄鲜明的铁卫营将士手捧象征皇帝权威的节信与诏书,踏上了这片刚刚经历铁血洗礼的土地。消息早已传开,全军上下,从将军到士卒,无不翘首以盼,空气中弥漫着激动与期待,连海风似乎都带来了长安的荣光。
堡内校场,早已清扫肃整,黄土垫道。全军将士,依序列队,盔明甲亮,刀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肃杀而荣耀的光芒。队列前方,是以征东将军黄权为首的一众将领。黄权神色沉静,目光如炬,身着擦得锃亮的明光铠,猩红披风垂于身后,虽静立如山岳,却自有一股历经沙场的威严。他的左侧,是脸色仍显苍白、需亲兵稍稍搀扶却坚持挺直脊梁的霍峻;右侧则是按捺不住兴奋、虎目精光四射的朱然。
再往后,是年轻一代的翘楚:张绍昂首挺胸,战意未消;孙恪目光敏锐,沉静观察;李旻身着虽经浆洗仍带淡淡药渍的医官服,神情专注;诸葛谦则儒巾青衫,在一群武将中显得格外突出,却自有一股从容气度;就连朱桓,也努力模仿着老兵的沉稳,站得笔直。
吉时已到,鼓乐齐鸣。宣诏天使——一位面容肃穆、声若洪钟的尚书台官员——缓步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展开手中紫绫为轴、祥云瑞鹤纹样的诏书。
“制曰:朕闻褒有德,赏有功,国之令典也。征东将军、领夷州事黄权,受命危难之际,统兵于波涛之间,沉毅有谋,临机果决。先定安吴之乱,后破山魈于黑齿,犁庭扫穴,诛厥酋魁,筑京观以慑不臣,扬汉威于海外。功绩彪炳,深慰朕心。特晋黄权为卫将军,假节,增食邑二千户,赐金五百斤,帛千匹,东海明珠一斛,玉带一围,紫骝马一匹,以彰其功!”
声浪在校场上空回荡,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卫将军!位次上卿,掌京师兵卫,边防警备,假节,可专赏罚!此等殊荣,堪称武人极致。黄权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中翻涌的热流,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诏书,声音沉稳却难掩激越:“臣权,谢陛下天恩!陛下信重,恩同再造!臣必肝脑涂地,镇守海疆,扬我国威,卫我社稷,以报陛下于万一!”身后众将乃至全军士卒,皆感与有荣焉。
天使微微颔首,继续宣诏,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横江将军朱然,率舟师破浪,锐不可当,先登鬼牙,血战滩头,封锁海道,断敌退路,功勋卓着。晋为安东将军,假节,督夷州水军事,增食邑千五百户,赐金三百斤,帛六百匹,犀甲一副,宝雕弓一把!”
朱然大步出列,声如洪钟:“末将朱然,领旨谢恩!陛下天威浩荡,臣愿为陛下前驱,率大汉舟师,犁遍四海,令汉旗所指,万邦俯首!”
安东将军,假节,独掌一方水师,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舞台。
“裨将军霍峻,虽身负战创,然心系全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整顿后方,安抚新附,调和诸将,军政兼通,卓有劳绩。晋为翊军将军,领夷州太守,增食邑千二百户,赐金二百五十斤,帛五百匹,御用药材十盒,人参五对,望卿悉心调养,早日康复,为朕牧守新土,教化万民。”
霍峻在亲兵搀扶下,郑重行礼,声音虽虚却无比坚定:“臣峻,叩谢陛下隆恩!必竭尽残躯,梳理夷州,安民垦殖,兴文教,修武备,为陛下,为大汉,奠定东南万年之基!”翊军将军领太守实职,可谓人尽其才。
“锐士营督张绍,勇冠三军,破阵斩将,亲诛元恶木鹿,锐不可当,提振三军士气。晋为偏将军,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帛四百匹,精锻金丝龙鳞明光铠一领,御赐百炼镔铁破阵刀一柄!”
张绍昂首挺胸,激动得脸庞发红,猛地抱拳:“末将张绍,谢陛下厚赏!此刀此甲,便是末将为陛下扫荡群丑、开疆拓土之胆!陛下剑锋所指,便是末将死战之地!”偏将军、关内侯,如此年轻的列侯,引得无数羡慕目光。
“斥候督孙恪,洞察秋毫,深入险地,火攻乱敌,厥功至伟,于大军合围前奠定胜势。晋为讨逆中郎将,赐爵不更,增食邑六百户,赐金百五十斤,帛三百匹,赐夜眼金睛猞猁裘一领,精铁手弩一副,弩箭五十支!”
孙恪沉稳出列,单膝跪地:“末将孙恪,谢陛下恩典!必更加勤勉,为大军之耳目,探敌之虚实,不负陛下期望!”
“都尉雷铜,焚寨扫穴,执法如山,令行禁止,使蛮夷丧胆,稳固后方。晋为牙门将,赐爵公乘,增食邑四百户,赐金百斤,帛二百匹,赐鎏金虎头护腕一对,烈酒十坛!”
雷铜咧嘴大笑,声震四野:“哈哈哈!谢陛下!俺老雷就是个粗人,就知道陛下不会忘了俺!这酒俺留着,等下次砍了卫温那老狗的脑袋,再与兄弟们痛饮!”憨直的话语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冲淡了现场的庄严,却更显真实。
“医官李旻,仁心仁术,妙手回春,于血火硝烟间临危不惧,救死扶伤,保全众多将士性命,功在无声,德泽三军。特擢为太医令丞,领夷州医官事,赐爵五大夫,食邑三百户,赐金八十斤,帛百五十匹,赐《神农本草经》精缮本一部、宫中秘制金疮药及解毒散各十瓶,银针一套。”
李旻没想到自己竟得如此重赏,且爵位、官职、赏赐一样不少,眼眶瞬间红了,上前深深一揖,声音哽咽:“卑……卑职李旻,谢陛下天恩!陛下如此看重医道,体恤士卒,卑职……卑职唯有殚精竭虑,精研医术,教习生徒,让我大汉军中,少一份伤亡,多一份保障!”其言真挚,闻者动容。
“参军诸葛谦,明察秋毫,心思缜密,梳理情报,甄别供词,于细微处洞察卫温遁逃之秘,年轻有为,颇有父风。擢为参军祭酒,赐爵官大夫,食邑二百户,赐金五十斤,帛百匹,赐帛书《孙子兵法》及《吴起兵法》各一套,紫檀木算盘一具。”
诸葛谦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仪态,出列行礼,声音清越:“臣谦,谢陛下恩典!陛下励精图治,目光如炬,方能从谏如流,明察万里之外。臣愿效仿家父,竭尽智虑,于幕府之中,为陛下、为大军贡献绵薄之力!”
随后,天使又宣读了对雷铜麾下表现突出的军士、李旻医护营中的得力助手、朱然水师中勇猛舵手炮手等数十人的具体封赏,或晋爵一级,或赐金帛,或擢升军职,无一遗漏。每一个名字被念出,都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羡慕的赞叹。最后诏书明言:“其余各级将校士卒,依功各有封赏,或晋爵,或赐金帛,或增饷禄,皆由尚书台、大司农府协同兵部,严格核验功绩,造册下发,绝不使一人向隅!所有阵亡将士,抚恤加倍,由其同袍及地方官共同见证,送至家中,家中免赋税三年,子女由官府抚养至成年,择优入学!”
“陛下万岁!大汉万岁!”校场上终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发自肺腑的欢呼声,声浪直冲云霄,海鸟惊飞。恩赏如此丰厚、公平、细致,覆盖了从统帅到最底层士卒的每一个有功之人,甚至连牺牲者的身后事都安排得如此周到,如何不让人热血沸腾,誓死效忠?
然而,天子的恩泽与远见并未止步于此。待欢呼声稍歇,天使请出第二道诏书,语气变得无比庄重沉凝,仿佛带着来自长安未央宫的肃穆与哀思:
“制曰: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何以抚众?曰念功恤亡。今夷州之捷,将士用命,固有封赏以酬生者,然黑夫等五斥候,及此役所有殉国将士,捐躯疆场,血染异土,其忠烈之气,可贯长虹,其英灵之名,岂可湮没?”
“朕每思之,未尝不扼腕叹息,痛彻心扉。将士为国效死,非为爵禄,乃为忠义,为社稷,为黎民。其身虽殁,其功永存,其名当永昭日月,受国人之敬仰,享万世之香火!”
“特旨:于长安城北,渭水之阳,择风景秀美、地势高亢之吉地,兴建‘大汉英烈陵园’!敕令将作大匠,精选石材,延聘名匠,勒石立碑,永铭所有为国捐躯将士之姓名、籍贯、爵位、功绩!自黑夫、王戟、赵勇、孙荆、陈胆五义士始,凡我大汉将士,无论官职高低,出身何处,但为守土开疆、讨逆平叛而殁者,经兵部核验,其名皆可入此陵园,受千秋万代之祭奠!”
“朕将手书首碑之文:‘大汉英烈,永镇河山’,并命每年清明,由丞相或太尉率文武百官,具太牢之礼,亲往致祭,诵读祭文,安英魂,慰忠烈。朕若得暇,亦必亲往!此制,非独为今日,乃为万世法!永为定例!”
静!
死一般的寂静!
诏书的声音早已停止,但每一个字却像惊雷一样,反复在每一位将士的脑海中炸响。他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是简单的抚恤,不是短暂的哀荣。是陵园!是碑林!是天子手书!是百官年祭!是万世香火!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牺牲,将被国家以最高规格永久铭记!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数字或无名无姓的“某卒”,而是有名有姓、有籍贯有功绩、被后代子孙瞻仰的英雄!意味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不仅仅是家人的抚恤,更是整个家族的荣耀和社会的尊崇!
不知是谁先发出了第一声压抑不住的哽咽,像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情感。那些在战场上断胳膊断腿都不曾皱眉的硬汉,那些面对尸山血海都不曾退缩的锐士,此刻却如同孩子一般,泪水夺眶而出。他们用力咬着嘴唇,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