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岁察新令(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然而,当轮到新晋重用、以智谋着称的年轻将领钟会时,太医的诊断却带来了新的忧虑。

钟会面容白皙,气质倜傥,举止从容优雅。他微笑着接受检查,言谈滴水不漏。

负责他的太医却面色凝重:“陛下,钟将军脉象细弦而略涩,右关(脾)部尤显弱而无力,左尺(肾)亦略显不足。此乃先天禀赋稍弱,加之思虑过度,暗耗心脾,损及肾元之象。其自述常有腰脊酸软无力之感,夜寐不安,偶有耳鸣。虽非重症,然此乃‘暗疾’,如屋基微隙,易被忽略,若不悉心调养,固本培元,恐年长后诸病蜂起,精力早衰。尤需戒之者,乃不可过度劳神,亦不可滥用温补峻烈之药。”

钟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但脸上笑容不变:“有劳太医费心。会自幼体弱,确需静心调养。日后定当谨遵医嘱。”他态度谦恭,却让人感觉其心思深沉,未必真正放在心上。

刘禅深深看了钟会一眼。此人才华横溢,却心思难测,这身体上的“暗疾”与他的性格,似乎隐隐呼应。他沉声道:“士季年轻有为,乃国家栋梁,更需珍重其身。太医署即刻为钟将军拟定长期固本培元之方,以食疗为主,药石为辅,徐徐图之。所思所虑,亦需有度,不可竭泽而渔。”

“会,谢陛下隆恩!定当遵奉!”钟会躬身行礼,姿态完美。

接下来,是对文臣集团的集中检视。结果更是触目惊心!

宗正刘琰,体态丰腴,面色红润,平日最爱宴饮。太医诊脉后直言:“刘宗正脉象滑实有力,然过于亢盛,舌苔厚腻。此乃痰湿内盛之体!平素必是恣食肥甘,久坐少动。痰湿阻遏,清阳不升,最易引发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若遇情志刺激,痰随风动,上蒙清窍,极易引发‘中风’(脑梗)之疾!风险极高!”

大司农孟光,年事已高,虽清瘦,却也被太医指出:“孟司农脉象弦硬,指下如按琴弦,缺乏柔和之气。此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象。加之常年操持钱粮,思虑繁多,耗伤阴血。此亦为‘中风’之先兆!务必静养,戒躁戒怒,饮食清淡。”

光禄勋来敏、以及许多年长的文臣,或多或少都被诊出类似问题:脉象或滑实、或弦硬、或沉滞,舌苔或厚腻、或少津,普遍存在痰瘀互结、肝阳偏亢、阴虚液亏等体质倾向。究其根源,一是蜀地潮湿,易生痰湿;二是这些文臣地位尊崇,日常饮食虽非极尽奢华,但也远较常人丰盛,多肥甘厚味,且普遍缺乏如武将般的剧烈运动;三是案牍劳形,思虑过度,耗伤气血精元。种种因素叠加,“中风”(脑梗)的风险,如同悬在众多文臣头顶的利剑!

甚至连一向注重养生的蒋琬,也被太医提醒:“蒋尚书令脉象虽仍从容,然较去岁略见滑象,舌根苔微腻。此乃脾虚湿困初现之兆。总理万机,劳心劳力,饮食稍有不慎,湿邪便易内生。需防微杜渐。”

费祎情况稍好,也被叮嘱不可因年轻而疏忽。

整个岁察堂的气氛变得无比沉重。刘禅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扶手。他没想到,在解决了丞相、赵云等核心重臣的燃眉之急后,一个更为普遍、更具潜在毁灭性的健康危机,正悄然笼罩着他的整个统治阶层!这些文臣是国家运行的头脑和骨架,若集体出现健康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沉默良久,刘禅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堂下所有文武重臣,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

“朕,有一新令。”

众臣屏息凝神。

“即日起,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及各地州郡主要长官,无论文武,除有特殊疾病需个体化调理者外,”刘禅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全体推行‘清膳法’!”

堂下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何为‘清膳法’?”刘禅自问自答,“每月朔(初一)、望(十五)、及每旬之末(初十、二十、三十),共计五日,为‘法定清膳日’!此五日,官厨及家中饮食,须严格遵循‘三低一高’: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主食以糙米、杂豆、薯蓣为主;菜肴以时令蔬菜、豆制品、清蒸鱼、去皮禽肉为主;烹饪以蒸、煮、炖、凉拌为主,严禁煎、炸、烧烤、红烧!汤品须清淡,禁浓油赤酱、老火肥腻之汤!”

他目光扫过刘琰、孟光等人:“至于平日,亦需大幅减少肥甘厚味之摄入,七分饱即可。朕会命精膳监拟定‘清膳食谱’,下发各府及官厨,着专人监督执行!太医署每旬派员抽查,若有阳奉阴违者…”刘禅冷哼一声,“朕便罚他去太医署亲身体验‘中风’患者之康复艰辛!”

“陛下!”大司农孟光忍不住出声,他素喜食酥酪肥浓,“此法是否过于…严苛?臣等处理政务,耗费心神,若饮食过于清淡,恐精力不济…”

“孟公!”刘禅打断他,语气沉痛,“是暂时口腹之欲重要,还是将来瘫卧在床、口眼歪斜、累及家人、误国误己重要?丞相、赵将军、董侍中前车之鉴不远!朕今日此举,非为苛待诸位爱卿,实乃为保全诸位之智慧与体魄,以期更长久的为这大汉江山效力!此乃‘治未病’之延伸!朕要的,是诸位数十年如一日的身心康泰,而非昙花一现的精力!”

他站起身,走到堂中,目光灼灼地看着每一位臣子:“此事,朕意已决!蒋公、文伟,由尚书台牵头,即刻拟定细则,通传天下!精膳监、太医署全力配合!朕,会与皇后、太子,率先垂范,恪守‘清膳’之规!”

皇帝竟要亲自带头吃“清膳”?众臣面面相觑,再也无人敢出言反对。连最重口腹之欲的刘琰,也讪讪地低下了头。

“此外,”刘禅补充道,“朕观诸位爱卿,多是案牍劳形,缺乏运动。即日起,鼓励各衙署每日午休后,抽出两刻钟,于衙内空地习练太医署所编‘五禽戏’或‘八段锦’,以舒展筋骨,流通气血!此事,由费祎督促!”

“臣等…遵旨!”以蒋琬、费祎为首,众臣齐齐躬身领命。每个人脸上表情复杂,有无奈,有震动,亦有深思。他们明白,陛下此举,看似干涉臣子私生活,实则用心良苦,深谋远虑。一场关乎整个季汉统治阶层健康习惯的静默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岁察堂外,春风拂过太学泮池,吹起粼粼波纹。

太医署的药香似乎也变得更加沉郁而悠远,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存亡,更开始试图滋养一个王朝的根基。刘禅知道,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漫长,但为了那些鞠躬尽瘁的身影,为了季汉的未来,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