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长安诏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长安诏至四国营,帝心深谋几重重。

既嘱银山资国用,复遣医士悯伤亡。

鬼道女王踪缥缈,王师铁骑志在擒。

血火硝烟医幡立,仁心权术海东融。

九州、四国两岛硝烟暂歇,血沃焦土。征东大将军魏延于四国岛伊予之地设立的行营内,海风穿堂而过,稍稍吹散了弥漫的药草与血腥混合的气息。虽连战连捷,然将士伤亡亦与日俱增,营中哀叹伤病之声不绝,给胜利的凯歌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一日,数艘快船自西而来,带来了大汉皇帝刘禅的密使与谕令。信使风尘仆仆,面色肃穆,直入中军大帐,将一封火漆密信并数卷公文,郑重呈于魏延案前。

“陛下圣谕,大将军亲启。”

魏延屏退左右,独留邓艾一人,方才拆开密信。信是刘禅亲笔,字迹沉稳而隐含锋锐,所言三事,件件关乎远征大局及后续方略。

其一,“朕闻倭地山阴(注:约今日本岛根县一带,泛指本州岛西部面向日本海一侧),有地产银,颇丰。昔有零星海商私贩至胶东,其色纯,其质佳。文长进军本州,须密切留意此地。若得,即派精兵强将控扼矿脉,募俘掘炼,所得皆登记造册,速运回国。此非仅为充军资,实关乎国用大计,万勿轻忽。” 信中还附有一份极为粗略的、根据商人模糊描述绘制的方位草图。

其二,“前报将士伤亡,朕心恻然。将士为国效死,朕岂能惜小费而忽其生?已命太医院及军器监,遴选精通金疮骨科之医官五十人,并携大批药材、纱布、烈酒(注:用于消毒)、简易手术器械,随补给船队即刻东渡。彼等至后,文长可择一安全处,试点设立‘战地医营’,集中救治重伤员。另,俘获之倭女,择其温顺伶俐、略通清理者,经训导,可充作护理杂役,协助医官照料伤患,浆洗缝补。此事乃试行,着尔等妥善办理,务求减少将士痛苦,多活人命。所需物资,后续持续拨付。”

其三,“另据古籍(注:如《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及近年海商秘闻,倭地本州,有一‘邪马台国’,其主乃一女子,号‘卑弥呼’,善鬼道,能惑众,为倭人诸部共主,甚有威望。此女若能擒获,于收服倭人民心、瓦解其抵抗意志,或有奇效。即便其国已衰,其人或其传承者亦必有影响。大军若入本州,务必多方打探其踪迹,务必生擒,献于阙下。此活物,胜十万首级。”

魏延览毕,将信递与邓艾,沉吟不语。邓艾看罢后,亦是神色凝重。

“陛下深谋远虑,非臣等所能及。”魏延缓缓开口,手指敲击着案上山阴地区的粗略草图,“银矿之事,若真,则此番东征耗费,或可弥补大半,甚至大有盈余。然山阴地区位于本州西侧,我军若从东侧进攻,需横穿本州或绕行,颇为周折。”

邓艾点头:“确需仔细规划。或可遣一支偏师,沿本州西海岸北上,水陆并进,直扑山阴。只是路途遥远,恐生变故。”

“此事容后再议,先需稳定四国,筹备进军本州。”魏延目光转向第二件事,“战地医营……陛下仁德,体恤将士。此事看似繁琐,若办得好,于士气军心大有裨益。俘获倭女充作杂役,亦算物尽其用。”他对此虽不甚看重,但皇帝亲自安排,他必须严格执行。

“末将以为,医营设立,确有必要。连日苦战,伤兵众多,随军医匠人手不足,且分散各营,难以照料周全。集中救治,或能多活许多弟兄。”邓艾对此则更为支持。

最后,魏延目光落在“卑弥呼”三字上,冷哼一声:“装神弄鬼之辈!然陛下既要生擒,我等尽力便是。传令下去,多找些俘虏,尤其是本州来的,仔细拷问邪马台国及卑弥呼之下落!”

***

皇帝谕令迅速传开,在军中引发了不同反响。

对于银矿,将领们多感兴趣,私下议论若能找到,大军便不愁赏赐和补给了。但对于普通士兵而言,远在天边的银矿,不如眼前的休整和下一场战斗的生存重要。

而对于设立战地医营,则真正触动了将士们的心。伤兵营内,绝望的气氛中透入了一丝光亮。

“听说了吗?长安派了御医来!还要建个大医营!”

“真的假的?陛下还记得咱们这些厮杀的丘八?”

“好像还要那些倭女来伺候……这……”

“能活命就行!谁伺候不一样!总比现在躺在这里等死强!”

李锐拖着未痊愈的伤臂,去看望营中受伤的弟兄。听到这个消息,他沉寂的眼眸中也闪过一丝波动。若能及时救治,王顺或许……他摇摇头,甩开这无用的念头,但对“医营”一事,内心是支持的。

最忙碌也最感到使命重大的,是那批随医官而来的国学子弟。他们被赋予了协助建立和管理医营的重任。张昭、王泓等人赫然在列。

王泓看着堆积如山的药材清单、营房规划图,头大如斗:“我等读圣贤书,怎地来做这庖厨杂役之事?”他对于要管理那些“蛮夷”女子,更是心存芥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昭却极为认真,他翻阅着太医院带来的几卷医书和章程,眼中闪着光:“王兄此言差矣!‘上医医国’,抚恤伤亡,凝聚军心,岂非治国平天下之一端?此正是陛下与丞相让我等历练之深意。此事若成,活人无算,功莫大焉!”他仿佛找到了比记录战功更有意义的事情。

***

医营的选址定在距离主营稍远、靠近干净水源的一片平坦林地。大批俘虏和辅兵被驱策,砍伐树木,搭建营棚。魏延拨付了部分帐篷和物资。

随船而来的五十余名医官,多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为首者姓秦,名奇,年约五旬,面色沉静,手法利落。他们一到,便立刻投入工作,指导搭建、分类药材、制备消毒用的烈酒和清水。

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是从各营俘获的倭女中挑选出的三百余人。她们大多面带惊惧,衣衫褴褛,在汉军士兵的看守下,瑟瑟发抖地聚集在一片空地上。

张昭负责对她们进行“训导”。他找来略通倭语的翻译(多是早期被俘获的汉人或有汉人血统者),尽可能温和地说明意图:“尔等无需恐惧。大汉天子仁德,怜尔等亦是无辜。今命尔等协助照料我军伤患,浆洗伤口,喂水喂食,清理秽物。只要尽心做事,不再反抗,便可保衣食,得活命。若有异心,立斩不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