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农神?农圣?(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最新章节。
林远划到下一个视频,标题带着一种温柔的厚重——【华夏人的浪漫,是禾下乘凉梦】。
视频开头没有激昂的音乐,只有一片金黄的稻田,稻穗饱满得压弯了腰,一个老者的身影在田间穿梭,背影佝偻却坚定。画外音缓缓响起,带着哽咽:
【是袁爷爷把稻田视作音乐大厅,他说,稻穗在风中摇摆的声音,是最好听的旋律。】
【是告别老人家时,湘雅医院门口的三束水稻——没有鲜花,只有他一生牵挂的稻穗。】
【是长沙十万市民自发冒雨送别,队伍延绵三公里,雨声里都是“袁爷爷,一路走好”的哽咽。】
【是悼词上写着“世上没有神仙,也无需立庙”,因为每一缕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
【有人说,如果袁爷爷在古代,他就算抽皇帝一巴掌,所有人都会先问袁爷爷的手疼不疼。】
画面最后,是无数网友的评论滚动:
“袁爷爷,一路走好。您让我们吃好饭、吃饱饭,自己却永远离开了。”
“国士无双,再无饥馑。”
“我们已经实现了米饭自由,谢谢您。”
“华夏本无神,若有,那一定是袁爷爷。”
林远看着屏幕,眼眶有些发热。他虽未经历过饥荒,却从小听着袁隆平的名字长大,知道那“禾下乘凉梦”里,藏着一个老人对天下苍生最深的牵挂。
而天幕之下,各朝代的人早已瞪大了双眼,满是困惑与震撼。
“农神?农圣?”
“此人做了什么?竟能让十万百姓冒雨送别?”
“抽皇帝一巴掌,还没人敢怪他?这……这得是多大的功绩?”
他们见过敬天地、祭鬼神,见过为帝王立庙,却从未见过一个人能让“炊烟”成为怀念,能让百姓将其捧上“神坛”,只因为“让大家吃饱饭”。
嬴政眉头紧锁,他重视农桑,却想不通:一个种稻子的人,为何能有如此分量?
朱元璋死死盯着“吃饱饭”三个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他太懂“吃不饱”的滋味了,那是能把人逼疯的绝望。
李世民看向身边的户部尚书:“此人究竟是谁?能让百姓如此感念,必是对民生有大功德者。”
林远深吸一口气,点开了视频合集里的第一条——袁隆平的采访片段。
画面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镜头前,眼神温和却带着坚定,对着记者说:“你们年轻人没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饿死人的事情,我亲眼见过……”
“饥荒……饿死人……”
朱元璋听到这几个字,猛地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他想起小时候,爹娘、哥哥就是因为没粮吃,一个个倒下的,那滋味,他记了一辈子。
“一粒粮食能绊倒一个国家……说得对!说得太对了!”他声音发颤,对身边的朱标道,“标儿,你听见了吗?粮食!这才是国之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