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作者做自己的文章 才69分?(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最新章节。

赵普也附和:“陛下,这怕是把‘猜心思’当成考试了,作者都猜不透自己当年的想法,何况考生?”

古人们纷纷咋舌,小声议论:“后世的考题这么难?虽不是四书五经,可这‘猜作者心思’,比解论语还难啊!”

【画面切到高考考场,解说声继续:“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题,考了一篇文章,结尾写‘于言,闪着一道诡异的光’,题目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考试一结束,考生们就找到了文章作者,纷纷追问答案。

结果作者隔天发声明:‘我怎么知道我想要表达什么?语文真是一门“自作多情”的学科

人家作者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啥,你硬是帮人家表达出来?’”】

“‘诡异的光’有啥好处?作者自己都不知道?”

曹操拍着大腿,对着郭嘉笑道,“奉孝,你说这考生冤不冤?要是吾出题,肯定考‘如何领兵打仗’,答得对不对,战场上见真章!这考‘光有啥好处’,简直是刁难人!”

郭嘉也笑:“主公,这大概就是后世文人的‘情趣’,咱们武将是不懂了。”

刘邦更是直摇头:“这哪是考理解文章,分明是考‘能不能猜到阅卷老师的心思’!作者都不知道,考生咋能知道?这不就是逼着人瞎编嘛!”

光屏前,大汉的刘彻看着这荒诞的一幕,轻轻摇头,转头问身边的董仲舒:“这就好比,把孔子的书拿出来,问‘孔子写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想表达什么’,你会怎么答?”

董仲舒一下子被问懵了,愣了半天,才躬身道:“陛下,按理来说,解读文章,只要理解整体大义、明白其中道理就行。”

“孔子着书,是为了传扬仁礼之道,至于他写每句话时的‘心情’,除非有记载,否则谁能知晓?后世这般非要‘猜作者心思’,臣也搞不懂啊!”

“是啊,”

刘彻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费解,“当年朕让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让百姓明白儒家的道理,不是让他们去猜孔子写书时的心情。”

“文章的价值,在于它讲了什么道理,能给人什么启发,而非作者当时‘想表达啥’。”

嬴政也皱着眉,对着李斯道:“大秦统一文字,是为了让政令通畅、文化传承,要是按后世这考法,怕是写政令的人,都答不出‘这句话有啥好处’。这考试,本末倒置了!”

李斯也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考试该考‘是否懂道理’,而非‘是否猜中出题人心思’,不然考出来的,也不是真才实学。”

弹幕里,古人们的困惑刷屏了:

朱元璋:“这后世的考试,比朕考百官‘如何治国’还难!治国看实绩,这考文章看‘猜心思’,荒唐!”

李世民:“朕当年考科举,考的是策论,看考生能不能为国家出主意。这考‘作者的想法’,能选出啥人才?”

李清照:“写诗作词,本就是有感而发,哪会想‘这句话有啥好处’?后世这般拆解,反倒没了文气。”

林远看着光屏里古人的反应

“其实作者答不出自己的题,不是因为作者不懂自己的文章,而是后世的阅读理解,早已脱离了‘理解文章’本身,变成了‘按出题人的逻辑答题’。”

“就像董仲舒说的,文章的核心是道理和启发,非要纠结‘作者当时想啥’,甚至硬给作者安一个‘想法’,可不就是‘自作多情’嘛!”

PS:上一张审核没有通过,然后后面我修改了才通过的,实在抱歉,加更一章,以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