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克拉克上空的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最新章节。
马尼拉市区的“商业考察”告一段落,陈晓将目光投向了北方。克拉克空军基地,美国在远东最大的航空中心,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借口考察北吕宋的木材运输线路,小组一行三人租了一辆破旧的福特轿车,沿着颠簸的土路向北驶去。
越靠近基地,空气中的震颤感就越发明显。不是爆炸,而是大型飞机引擎持续不断的轰鸣。路边的指示牌也多了起来,除了英文,还出现了明显的军事禁区警告标志。
“妈的,这鬼地方灰尘真大。”吉田摇上车窗,抱怨着,但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瞟向窗外天空掠过的黑点。经过上次的教训,他安分了不少,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中村依旧沉默,但握着方向盘的手很稳,车速保持在一个既不会引起注意又能充分观察周围环境的速度。
陈晓坐在副驾驶,拿着那份精心伪装过的地图和笔记本,看似在核对路线,实则全神贯注地捕捉着一切信息。
道路两旁偶尔能看到当地的村庄,孩子们抬头看着不时飞过的飞机,眼神麻木,似乎早已习惯。一些田间劳作的农民甚至懒得抬头。这种习以为常,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情报——说明飞机起降频繁到了何种程度。
他们最终在距离基地核心区域尚有一段距离的一个小山坡附近停下。这里有一个废弃的甘蔗园,残存的甘蔗秆提供了不错的遮蔽,视野却相对开阔,能远远望见克拉克基地庞大的跑道和部分机库群。
“就在这里休息一下,看看地图,确定下一步去哪家种植园。”陈晓下达了指令,合情合理。
三人下车,假意活动筋骨,查看地图。中村靠着车头,点燃一支烟,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视着远处的基地。吉田则百无聊赖地踢着地上的土块,但耳朵却竖着,捕捉着飞机引擎声的变化。
陈晓走到地势稍高一点的地方,举起那个伪装成望远镜的钢笔,仔细观察。
巨大的轰鸣声中,一架架战机如同归巢或离巢的巨蜂,在跑道上起降。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如同一个精密的情报处理中枢:
——起降频率:很高。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或降落。这表明基地处于高强度的训练或战备值班状态,但起降的节奏却显得有些……随意?不像是有严格作战任务时的紧凑感,更像是日常演练。嗯,符合战前美军的特点。
——机型识别:B-17“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庞大的身躯如同移动的城堡,数量不少,是战略打击的主力。P-40“战斧”战斗机,数量最多,是基地防空和护航的中坚。还有一些双引擎的侦察机和运输机。机群构成以攻击型力量为主,符合美军强调进攻的 准则。
——战术细节:战斗机的起飞编队看起来不够迅捷,双机、四机编队居多,但大规模编队整合的速度……似乎慢了点?轰炸机的投弹训练靶场可能在更远的山区,看不到。值得注意的是,战斗巡逻的飞机批次衔接,间隔似乎有点长?他默默计算着时间。
“看起来真热闹,”吉田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歪着头看,“这要是扔几颗炸弹下去,乐子就大了。”他语气里带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痞气。
陈晓放下“钢笔”,淡淡地说:“美军航空兵的实力确实雄厚。光是这些飞机,就价值连城。”他内心补充:可惜,大部分很快就要变成地面上燃烧的废铁了。历史上,克拉克基地的飞机在开战初期就被日军炸毁了大量在地面上。
中村掐灭烟头,走了过来,难得地主动开口:“高桥先生,似乎他们的飞机出动很有规律?”他也注意到了一些细节,但无法像陈晓那样进行体系化分析。
陈晓点点头,心中一动,决定适当展露一些“分析能力”,既能镇住手下,也能为后续可能的情报报告做铺垫。他指着起飞的机群说:
“不完全是规律,更是一种……习惯性的松懈。”
“你看,他们的战斗机巡逻批次,间隔时间偏长。这意味着在批次交替时,会存在短暂的防空漏洞。”
“他们的飞机停放,虽然有机库,但仍有大量飞机直接停放在跑道旁的停机坪上,排列甚至有些密集。这固然便于快速出动,但也同样便于被突袭。”
“还有,他们的高射炮位,我观察到的主要集中在跑道和核心机库周围,但对于从某些特定方向,特别是超低空突防的敌机,防御可能存在盲区。他们的注意力,似乎更多放在了高空。”
他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简单画着示意图,语气平静,像是在分析木材市场的供求关系,但内容却句句戳在美军防空的软肋上。
中村听得眼神发亮,看陈晓的目光第一次带上了明显的敬佩,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日常起降中推断出战术特点和漏洞的能力,远超普通行动特工,甚至比很多专业情报分析师还厉害!这位高桥副组长,果然名不虚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