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尘封的故人,来自过去的邀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
大明十年,秋。
华明帝姜明的统治,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帝国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科技与文明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日,姜明在批阅一份关于“皇家学院”新设“历史系”的奏章时,一个名字,忽然跃入了他的脑海。
刘协。
汉献帝刘协。
这个在史书中,被描述为一生颠沛流离、名为皇帝、实为傀儡的悲剧人物。在父亲姜小伍的时代,汉室已经式微,刘协被软禁在许都,虽无实权,却也衣食无忧,得以善终。
姜明合上奏章,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从小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深知权力的沉重。他敬佩父亲的开创,也同情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故人。
“一个皇帝,究竟是什么?”他喃喃自语。
是像父亲那样,开疆拓土,缔造盛世?还是像刘协那样,在夹缝中求生,保留一丝汉室的尊严?
他想见见这位末代皇帝。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而是以一个后辈的身份,去聆听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他立刻下了一道密旨,命人前往许都,以“华明帝”的名义,恭请山阳公刘协及其夫人伏寿,前来建业一叙。
旨意写得极为谦恭,言辞间,充满了对这位“前辈”的敬意。
当密使带着这道旨意,出现在刘协那简陋的府邸时,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愣了半晌。
他一生,见过无数道圣旨。有让他禅让的,有让他迁都的,有让他册封权臣的。但像这样,一位当朝天子,以晚辈自居,请他去“聊聊天”的,还是第一次。
“陛下……这是何意?”刘协的妻子伏寿,担忧地问道。
刘协看着那道措辞恳切的旨意,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波澜。他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或许是时候了。去看看,那个取代了我们大汉的天下,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去看看,那位传奇帝王的儿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 **第六十一章:故都与新都,傀儡与帝王**
半月后,刘协与伏寿,抵达了建业。
当他们走出驿站的那一刻,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宽阔的街道,干净得没有一丝尘土。高大的楼房,鳞次栉比,直插云霄。街上车水马龙,行人衣着光鲜,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满足。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各种新奇的气味。
这里,没有他们记忆中,那种末世的萧条和压抑。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建业?”伏寿喃喃道。
“是啊,”刘协眼中,充满了感慨,“这比当年的洛阳和长安,还要繁华百倍。”
他们被直接接入了皇宫。在偏殿,他们见到了华明帝姜明。
姜明没有穿龙袍,而是一身简单的常服,亲自走下御座,对着刘协,行了一个晚辈对长辈的大礼。
“山阳公,一路辛苦了。”
刘协连忙侧身避开,不敢受礼:“陛下万万不可!老臣……何德何能!”
“在朕面前,您是前辈。”姜明扶着他,请他上座,“朕今日请公前来,不为国事,只为请教。”
接下来的几天,姜明没有让刘协参加任何朝会,而是像对待一位尊贵的客人一样,带着他和伏寿,游览皇宫。
他带他们去看“格物院”的展览,那些会自动走动的木偶(机器人)、能将人的声音传到千里外的“传声筒”(电话)、以及能将夜晚照得如同白昼的“人造太阳”(电灯),让刘协和伏寿看得目瞪口呆,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
他带他们去参观“皇家学院”,看着那些来自平民家庭的孩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着算学、物理、化学,刘协的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羡慕。
“若我大汉,也有这样的学院……”他轻声感叹。
一天晚上,姜明在御花园,设下家宴,为刘协和伏寿接风。没有繁文缛节,只有几样精致的小菜,和一壶温热的黄酒。
酒过三巡,姜明终于问出了那个,在他心中盘旋已久的问题。
“公……可否与朕,说说您当年当皇帝的心得?”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刘协尘封已久的记忆。
他沉默了许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