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姜小伍与乱晋英雄录(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关公战秦琼”式故事。让我们把历史的英雄们拉到同一个舞台,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平乱大戏。
---
#### **楔子:天命之召**
公元291年,西晋,洛阳。
皇权衰微,贾后乱政,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诸王虎视眈眈,一场席卷天下的“八王之乱”已拉开血腥的序幕。百姓流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在洛阳城外一处破败的古战场上,一个名叫姜小伍的年轻人正对着一堆残破的兵俑发呆。他是个历史爱好者,尤其痴迷于三国时代,总觉得那是一个英雄辈出、豪情万丈的黄金年代。对比眼下的腐朽与混乱,他不禁长叹一声:“若是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诸公在世,何至于此!”
话音刚落,天空风云变色,一道撕裂时空的紫色闪电轰然劈下,正中姜小伍脚下的土地。光芒散尽,姜小伍惊魂未定地发现,他面前凭空出现了九道身影,个个气度不凡,带着历史的尘埃与金戈铁马的气息。
为首一人,双手过膝,两耳垂肩,面如冠玉,眼神中满是仁厚与忧虑,正是蜀汉昭烈帝**刘备**。
他身旁,一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目光如鹰,虽未着龙袍,却自有一股吞吐天下的霸气,正是魏武帝**曹操**。
另一侧,碧眼紫髯,姿容俊秀,顾盼之间,自是江东之主的威严,正是东吴大帝**孙权**。
其后,气度雍容,却难掩一丝优柔的,是四世三公的**袁绍**。
最后一人,身材清瘦,面容沉静如水,眼神深邃得仿佛能洞穿人心,手中正不紧不慢地抚摸着一柄古剑,正是晋朝的奠基者,也是终结三国的**司马懿**。
他们九人,正是三国时代最顶尖的君主与谋主,被姜小伍那一声充满执念的呼唤,连同他本人,一同卷入了这个时空乱流。
“此……此地是何处?洛阳?为何如此破败?”刘备环顾四周,眉头紧锁。
曹操却已迅速冷静下来,他盯着姜小伍,锐利的目光仿佛要将他看穿:“是你,将我等唤来?小子,你究竟是谁?”
司马懿的目光则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洛阳城头,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微笑:“天命……真是有趣。”
姜小伍结结巴巴地解释了现状。当听到“晋朝”、“八王之乱”时,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异样,而其余人则满脸茫然与不屑。
“司马家篡了曹魏,竟弄出这等乱局?”曹操冷笑一声,带着三分讥讽七分失望。
“皇叔,天下百姓受苦,我等岂能坐视不理?”刘备看向曹操,语气虽是质问,眼中却有关切。
“坐视?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曹操豪气干云,“这晋朝的江山,正好由我等来重整!”
袁绍清了清嗓子,试图找回盟主的地位:“诸位,当务之急,是先查明形势,再行定夺。”
孙权则更为实际:“不管如何,我等先要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兵马粮草才是根本。”
就在这时,一队溃败的晋朝士卒冲了过来,见到这九个奇装异服、气宇轩昂的人,以为是山贼,不由分说便杀了上来。
“来得好!”曹操大喝一声,从腰间摸出一柄倚天剑(不知为何也跟了过来),剑光一闪,已斩杀两人。刘备、孙权、袁绍也各自拔出佩剑,虽久疏战阵,但王者之气仍在,竟也稳住阵脚。
司马懿却未动,他只是对姜小伍轻声道:“小子,想活下去,想让他们听你的,就去告诉他们,你知晓天机。”
姜小伍一个激灵,鼓起全部勇气大喊:“住手!我知道八王之乱的走向,我知道如何平定天下!”
九道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曹操的剑尖停在一个士兵喉前,刘备的剑也收回鞘中。他们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是他们在这个陌生时代唯一的向导。
一个由三国巨头组成的“平乱联盟”,就此在姜小伍这个“天选之人”的带领下,正式成立。
---
#### **第一章:龙战于野**
联盟的第一个难题,是生存。姜小伍根据历史知识,建议他们先投奔当时势力最强、且颇有贤名的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颖?一个黄口小儿,也配我等辅佐?”袁绍第一个表示反对,他出身名门,看不起这些晋朝宗室。
“奉戴天子,令不臣,此乃上策。”曹操却深以为然,“我们初来乍到,需借其名号行事。至于这天子是谁,可以慢慢商量。”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司马懿。
司马懿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刘备则忧心忡忡:“只怕司马颖并非明主,助纣为虐,有违仁德。”
“皇叔,此言差矣。”曹操笑道,“如今这世道,何来明主?我们只需找一个能打的旗号,先壮大自身。待我们羽翼丰满,这天下姓刘、姓曹、还是姓孙,亦或是姓袁,再说不迟!”
最终,在曹操的强势和姜小伍的坚持下,众人同意了计划。他们凭借超凡的武艺和智谋,很快在司马颖军中脱颖而出。
**曹操**被任命为参军,负责整饬军纪。他将“青州兵”的治军之法搬了过来,恩威并施,短短数日,便将一支乌合之众调教得令行禁止。
**刘备**则负责安抚流民,设立粥棚,以仁德之名收拢人心,无数百姓感其恩义,纷纷前来投靠,迅速补充了兵源。
**孙权**发挥了他治理江东的才能,负责后勤与粮草。他开仓济民,发展屯田,竟让司马颖的后勤压力大为减轻。
**袁绍**凭借其家世与名望,负责联络各方士族,为司马颖争取到了不少支持。
而**司马懿**,则像幽灵一样,每日只是与姜小伍对弈,偶尔为司马颖提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却直指要害的建议,深得司马颖信任。
姜小伍则成了司马颖的“首席顾问”,他利用自己“先知”的优势,数次精准预言了其他诸王的动向,帮助司马颖在初期的混战中屡战屡胜。
一时间,成都王司马颖声威大震,麾下更是聚集了五位“绝世奇才”,天下瞩目。
---
#### **第二章:暗流涌动**
联盟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曹操与刘备的争论从未停止。曹操主张“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行事狠辣,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刘备则坚持“以德服人”,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两人在军事会议上常常针锋相对,一个要奇袭,一个要正攻,一个要屠城立威,一个要仁义安民。司马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却也因此更加依赖姜小伍的“平衡之术”。
袁绍对曹操的崛起感到嫉妒,他试图拉拢刘备和孙权,对抗曹操。孙权则保持中立,他深知“守江东”的道理,在乱世中保存实力才是根本,他更关心如何将司马颖控制的地盘打造成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最危险的,是司马懿。
他从不参与公开的争论,却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找到姜小伍。
“小伍,你看,曹孟德虽强,但多疑好杀,失于道义。刘玄德虽有仁名,却优柔寡断,难成大事。孙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袁本初更是色厉内荏,不堪大用。”司马懿轻摇羽扇(不知何时他也弄了一把),“这天下,终究需要一位隐忍、坚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执棋者。”
姜小伍听得脊背发凉。他知道,司马懿这是在暗示,他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而自己,这个知晓历史的“天机者”,是他必须掌控的关键。
“司马公,如今我们的目标是平定八王之乱,还天下太平。”姜小伍小心翼翼地回答。
“太平?”司马懿笑了,“太平,是打出来的,更是等出来的。小伍,你要学会等待。就像我,等了一辈子,才等到了属于司马家的天下。”
---
#### **第三章:官渡再现**
随着战事升级,联盟与实力最强的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联军展开了决战。决战地点,恰好在一个叫“官渡”的古战场附近。
司马颙联军兵力是司马颖军的十倍,粮草充足,气势汹汹。司马颖军中人心惶惶,连孙权都认为应该固守待援。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今敌十倍于我,当避其锋芒。”刘备说道。
“错!”曹操一拍桌案,“兵者,诡道也!敌军虽众,但号令不一,诸王各怀鬼胎,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此战,正需以奇制胜!”
曹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效仿当年的官渡之战,由他亲率精锐,奇袭敌军的粮草大营——乌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