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集:姬发称师·镐京定策伐商途(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最新章节。

一、岐周寒晨·灵沼畔议

西岐镐京的冬日,寒雾裹着渭水的湿气漫过城墙,灵沼畔的垂柳枯条缀着薄霜,却挡不住殿宇间蒸腾的暖意。姬发身着素色锦袍,腰束青铜剑,立于议事殿外的石阶上,目光越过晨雾望向东方——那里是朝歌的方向,商纣的鹿台此刻或许正映着朝阳,而他手中攥着的竹卷,墨迹未干的“伐商”二字,已在掌心焐得发烫。

“君上,吕先生到了。”内侍轻步上前,声音压得极低。姬发转过身,见姜子牙身披玄色鹤氅,须发如雪却身姿挺拔,手中拄着的木杖顶端嵌着枚莹白的玉珠,正是数月前玄空长老自鸿蒙宗送来的“辨邪珠”,据说能识劫气、辨妖心。

“先生!”姬发快步迎上,未等姜子牙行礼便伸手扶住,“昨夜推演《周易》,得‘同人于野,利涉大川’之卦,想来今日议事,必有定数。”姜子牙颔首,目光扫过姬发眼底的红血丝,知他为伐商之事连日未眠,遂温声道:“君上忧民之心,天地可鉴。然伐商非小事,需聚岐周之力,更需定君臣之序、明攻守之策,今日殿中诸臣,怕是要为这事争上一争。”

二人并肩入殿,殿内已聚了二十余位重臣:上大夫散宜生持着户籍册,正与司徒南宫适低声说着粮草之事;太颠、闳夭两位将军按剑而立,甲胄上的霜花尚未拭去,显是刚从城外军营赶来;还有几位耄耋老臣,是当年随姬昌出奔的旧部,此刻正捻着胡须,神色凝重地望着殿中悬挂的《西岐疆域图》——图上用朱砂标出的商军据点,如利刺般扎在岐周东境。

待姬发与姜子牙坐定,散宜生率先出列,捧着户籍册躬身道:“君上,经数月清点,岐周现有人口四十三万,可征士卒七万,粮草能支撑三年。然商纣据天下三分之二,兵力逾三十万,更有截教仙师相助,若贸然伐商,恐难敌啊。”

话音刚落,南宫适猛地起身,甲叶碰撞声打破殿内沉寂:“散大夫此言差矣!商纣暴虐,杀比干、囚箕子,诸侯多有怨怼。去年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起兵反商,虽败亡,却也折了商军五万精锐。我等若举‘吊民伐罪’之旗,必能引得诸侯响应!”

“南将军说得轻巧!”一位老臣颤巍巍出列,“截教仙师有撒豆成兵、呼风唤雨之能,前年商军攻崇城,便是截教吕岳摆下‘瘟癀阵’,一日间害死崇军三万。我西岐虽有吕先生相助,可仅凭一人,如何敌得过截教万仙?”

殿内顿时吵作一团,主战者言商纣失德、天时在我,主守者忧兵力悬殊、仙力难敌,连太颠、闳夭也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姬发默不作声,目光落在姜子牙身上,见他始终捻须静坐,神色平静如渭水寒波,便知他已有定计。

待殿内争论稍歇,姬发抬手压了压,朗声道:“诸卿所言皆有道理,然伐商之事,非我姬发一己之愿,实乃天下苍生之盼。去年玄空长老自鸿蒙宗来,曾言‘商纣气数将尽,劫气聚于朝歌,若不早除,恐累及三界’。只是这伐商之策,还需仰仗先生——”

说到此处,姬发忽然起身,撩起锦袍下摆,竟朝着姜子牙直直跪下。这一举动惊得殿内诸臣齐齐起身,连姜子牙也猛地站起,伸手去扶:“君上不可!君臣之礼,岂能紊乱?”

“先生非寻常臣子!”姬发跪在地上,声音铿锵有力,“昔年我父文王被囚羑里,是先生在渭水垂钓,以‘愿者上钩’点醒父王道心;父王一病不起,是先生代掌岐周兵权,平崇城、安诸侯,保我西岐无虞。如今伐商在即,我若只以‘卿’待先生,何以表敬重、何以聚人心?今日我姬发在此立誓,愿尊先生为‘师尚父’,凡伐商之事,皆听先生号令,若有违逆,天地共弃!”

话音未落,散宜生、南宫适等臣齐齐跪倒,齐声高呼:“愿随君上,尊吕先生为师尚父!”姜子牙望着阶下君臣齐心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抬手拭了拭眼角,俯身将姬发扶起,沉声道:“君上与诸卿如此信任,子牙敢不效死?今日既受‘师尚父’之尊,便定要助西岐伐商成功,还天下一个清明!”

二、玄空赠策·鸿蒙宗传讯

当日午后,姜子牙在自己的府邸设下沙盘,姬发屏退左右,只留散宜生、南宫适二人,共商伐商之策。沙盘上用青、赤二色石子标出岐周与商朝的兵力部署,姜子牙手持木杖,指着东境的孟津之地道:“孟津乃黄河要冲,商纣在此驻有三万守军,由大将鲁雄统领。若我军先取孟津,便能打通渡河南下之路,直逼朝歌。”

南宫适俯身细看沙盘:“鲁雄是商军老将,精通守城之术,且孟津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我军若强攻,怕是要折损不少兵力。”姜子牙颔首:“鲁雄虽勇,却有一弊——此人多疑,且不信仙术。去年截教仙师申公豹曾荐他用‘烈火阵’守孟津,他却以‘军士畏仙’为由拒绝,只凭凡兵驻守。这便是我军可乘之机。”

散宜生沉吟道:“先生是想以智谋取孟津?可商军毕竟有三万之众,我军若分兵去攻,恐西岐本土空虚,遭北伯侯崇侯虎偷袭——那崇侯虎与商纣交好,多次扬言要替商纣灭了西岐。”

“散大夫所虑极是。”姜子牙抬手在沙盘上西境的崇城位置按了按,“崇侯虎有两万兵力,虽不足为惧,却也需派一员大将镇守西境,防他偷袭。太颠将军勇猛,可令他率一万士卒守西岐,若崇侯虎来犯,只守不攻,拖延时日便可。”

姬发点头:“太颠忠勇,此事交给他,我放心。只是孟津之战,还需先生亲自领兵?”姜子牙摇头:“我需留在镐京,统筹全局。南宫将军可率五万士卒攻孟津,我再赠你三道符箓——第一道‘隐身符’,可令先锋小队潜入城中,烧其粮草;第二道‘定身符’,战时贴于城门,阻商军出城;第三道‘唤风符’,若商军列阵迎战,可引东风助我军破阵。”

说罢,姜子牙从袖中取出三道黄符,符上用朱砂画着繁复的纹路,隐隐有灵光流转——这是他上月赴鸿蒙宗,玄空长老以“鸿蒙紫气”加持所制,比寻常符箓威力强上数倍。南宫适双手接过符箓,郑重收好:“末将定不辱命,三日之内,必取孟津!”

正议到此处,府外忽然传来一阵鹤鸣,只见一只青羽仙鹤盘旋而下,鹤背上系着一个锦盒。姜子牙见状,笑道:“玄空长老的传讯到了。”他走上前,解开锦盒,取出里面的竹简,展开一看,眉头微微一挑。

姬发凑上前,见竹简上写着:“商纣已请截教通天教主弟子赵公明下山,携‘定海珠’助鲁雄守孟津。赵公明有万夫不当之勇,定海珠能落万物,需以‘落宝金钱’破之。鸿蒙宗藏经阁有‘落宝金钱’仿制品,已令源初七子中的‘雷子’送往西岐,三日后便到。”

“赵公明?”散宜生脸色一变,“听闻此人是截教八大亲传弟子之一,曾在龙汉初劫中助通天教主对抗罗喉,实力深不可测。若他下山,南宫将军怕是难敌啊。”姜子牙却神色淡然:“玄空长老既已送‘落宝金钱’来,便有应对之法。赵公明的定海珠虽强,却怕‘落宝金钱’的‘落物’之力,只要雷子如期送来,孟津之战便无大碍。”

姬发松了口气,笑道:“有鸿蒙宗相助,先生运筹帷幄,伐商之事,定能成功。明日我便昭告岐周百姓,尊先生为师尚父,择吉日誓师伐商!”姜子牙颔首,目光望向窗外的夕阳,夕阳将渭水染成金红色,如同一道通往朝歌的血路——他知道,从今日起,西岐与商朝的生死较量,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三、镐京誓师·民心聚岐周

三日后,镐京城外的校场上,七万西岐士卒列成方阵,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长枪如林,旌旗猎猎。校场中央筑起一座高台,姬发身着金色战甲,手持青铜剑,立于高台之上;姜子牙身披鸿蒙宗所赠的“玄元道袍”,腰悬“斩妖剑”,站在姬发身侧,神色庄重。

高台之下,数万岐周百姓扶老携幼而来,手中捧着五谷、美酒,要为即将出征的将士送行。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拐杖,走到高台前,高声道:“君上!吕先生!商纣害我族人、夺我粮田,我等早已恨之入骨!今日将士们伐商,我愿将家中存粮尽数捐出,助将士们早日灭商,还天下太平!”

老者话音刚落,百姓们纷纷响应,有的高呼“伐商必胜”,有的将手中的五谷、美酒递向士卒,还有的年轻子弟跪在地上,请求加入军队:“君上,让我们也参军吧!我们要随将士们一起杀到朝歌,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姬发望着台下群情激昂的百姓,眼中闪过泪光,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朗声道:“父老乡亲们!商纣暴虐,天怒人怨,今日我西岐举兵伐商,非为争天下,而是为救万民于水火!凡参军者,家中赋税减免三年;若战死沙场,其家人由官府供养终身!我姬发在此立誓,若不灭商纣、还天下清明,便永不回西岐!”

“灭商纣!还清明!”七万士卒齐声高呼,声音震得校场周围的树木簌簌作响。姜子牙走上前,手中举起一面玄色大旗,旗上用金线绣着一个“周”字,旗角缀着的铃铛随风作响:“将士们!此乃‘伐商令旗’,今日我持此旗,与诸位同赴战场!南宫将军!”

南宫适从方阵中走出,单膝跪地:“末将在!”“命你为先锋大将,率五万士卒,三日内取孟津,为大军开辟道路!”姜子牙沉声道。“末将领命!”南宫适起身,接过令旗,转身跃上马背,高呼:“先锋军,随我出发!”

五万先锋士卒齐声应和,跟着南宫适朝着孟津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百姓们纷纷挥手送行,直到军队的身影消失在远方。姬发望着远去的军队,对姜子牙道:“先生,孟津之战,就拜托了。我会留在镐京,筹备后续粮草、兵员,为大军提供支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姜子牙点头,目光望向东方的天空,只见云层中隐隐有一道金光闪过——那是源初七子中的雷子携“落宝金钱”赶来的迹象。他笑道:“君上放心,孟津之战,我已有万全之策。待南宫将军拿下孟津,我便率剩余两万士卒出征,与他汇合,直逼朝歌。”

此时,玄空长老派来的仙鹤再次盘旋而至,鹤背上的锦盒中,除了“落宝金钱”,还有一封竹简,上面写着:“巫妖劫后,帝俊、太一已率金乌部族驻守东境,若商军请妖族相助,帝俊会暗中阻之;玄冥祖巫亦在朝歌附近设下‘护民阵’,保无辜百姓不受战乱之苦。道尊龙宇在起源殿推演,伐商之事,虽有波折,终能成功。”

姜子牙将竹简递给姬发,姬发看完后,长长舒了口气:“有鸿蒙宗、帝俊、玄冥相助,伐商之路,定能少些阻碍。先生,我们这便回殿,再细化后续之策,务必让大军顺利抵达朝歌,灭了商纣!”

夕阳西下,镐京的炊烟袅袅升起,与校场上残留的旌旗相映成趣。姬发与姜子牙并肩走下高台,身后是民心凝聚的岐周百姓,身前是通往朝歌的伐商之路——这条路虽布满荆棘,却承载着天下苍生的希望,而他们知道,只要君臣同心、仙凡相助,终能踏过荆棘,迎来清明的曙光。

四、孟津初战·落宝破珠

南宫适站在孟津城头,望着东方的朝歌方向,心中感慨:“师尚父果然料事如神,若不是玄空长老送来的‘落宝金钱’,今日想拿下孟津,怕是要付出天大的代价。”身旁的雷子收起落宝金钱,笑道:“南宫将军不必过谦,若非你调度有方,将士们奋勇拼杀,单凭一件法宝,也难破这坚城。如今孟津已破,我需即刻回鸿蒙宗复命,玄空长老还等着知晓前线战况,好为后续伐商之事谋划。”

南宫适点头,命人取来干粮与清水,递予雷子:“辛苦道友了,路上务必小心。待我休整士卒、清点粮草后,便派人回镐京向君上与师尚父报捷,再候下一步指令。”雷子接过物资,纵身跃起,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天际。

此时,副将匆匆赶来,抱拳道:“将军,城中已清点完毕。共缴获商军粮草二十万石、兵器三万件,俘虏商军一万五千人。那些俘虏多是被商纣强征的平民,哭着求我们放他们回家,该如何处置?”南宫适沉吟片刻,想起姬发“吊民伐罪”的嘱托,道:“传令下去,凡愿归家的俘虏,每人发三斗粮食,放他们回乡;若愿加入西岐军,便编入后备营,待训练后再补入前线。切记不可虐待俘虏,咱们伐商是为救民,不是为害民。”

副将领命而去,城中很快响起俘虏们的欢呼声。南宫适走上城头,望着黄河奔腾东流,心中清楚,孟津只是伐商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朝歌周边的重重关卡,还有商纣手中更多的截教仙师。他抬手摸了摸怀中姜子牙所赠的“定身符”,指尖传来符箓的温热,心中的底气又足了几分——有师尚父运筹,有鸿蒙宗相助,哪怕前路再险,也定能一步步逼近朝歌,完成伐商大业。

五、镐京报捷·定策下朝歌

三日后,镐京议事殿内,姬发正与姜子牙查看粮草调配册,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报捷的斥候手持孟津城的城门钥匙,快步闯入殿中,单膝跪地:“君上!师尚父!南宫将军已拿下孟津!斩杀商将鲁雄,缴获粮草二十万石,俘虏一万五千人,赵公明被雷子道友以‘落宝金钱’破了定海珠,狼狈逃回朝歌!”

姬发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竹简“啪”地掉在地上,他快步走到斥候面前,一把抓住斥候的手臂:“你说什么?孟津真的拿下了?南宫将军可有伤亡?”斥候连忙答道:“南宫将军无恙,我军仅伤亡两千余人,是大胜!南宫将军已休整士卒,候君上与师尚父的下一步指令!”

姜子牙走上前,捡起地上的竹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君上请看,孟津一破,黄河天险已为我所用。接下来,我们可兵分两路:一路由南宫将军率领,沿黄河东进,攻取朝歌外围的牧野;另一路由我亲自领兵,从西岐出发,经太行山脉,绕至朝歌北侧,形成夹击之势。”

姬发接过竹简,平复了激动的心情,点头道:“师尚父的计策甚好!只是太行山脉险峻,师尚父领兵前往,需多带些熟悉地形的向导,以防不测。我这便传令下去,让太颠将军从西境调两万粮草,送往孟津,再从镐京征兵三万,补充南宫将军的兵力。”

正说着,散宜生捧着一份名册匆匆赶来:“君上!师尚父!自孟津大捷的消息传开后,周边诸侯纷纷派使来镐京,愿与西岐结盟伐商!这是诸侯名册,共十二位诸侯,兵力加起来有五万余人,已在镐京城外候命!”

“好!好!好!”姬发连说三个“好”字,眼中满是振奋,“诸侯响应,这是天意要灭商纣!散大夫,你即刻去城外迎接诸侯使者,设宴款待,我与师尚父随后便到。待与诸侯定下盟约,便可合兵一处,共伐朝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散宜生领命而去,姜子牙望着姬发激动的神情,温声道:“君上,诸侯虽愿结盟,却也需提防其中有异心者。商纣定会派人游说诸侯,许以重利,咱们需早做防备,可与诸侯定下‘共伐商纣、共享太平’的盟约,再以鸿蒙宗的名义作保,让诸侯不敢轻易反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