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阪泉之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英雄谱》最新章节。
风后撩开兽皮帐帘时,一股闷热的气流裹挟着营帐内的气息扑面而来。轩辕正俯身全神贯注地研究沙盘上的地形,神情凝重。那沙盘是用粗糙的泥土和简易的木片拼凑而成,却详尽地标注着各个部落的位置和山川河流的走势。
九黎族最近一次袭击留下的伤痕还未痊愈,仿佛一道无法抹去的血痕横亘在有熊氏部落的心头。三个原本炊烟袅袅、充满生机的村落被付之一炬,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和冒着青烟的废墟。二十名英勇无畏的战士,为了守护部落,血洒疆场,他们的家人至今仍沉浸在悲痛之中。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那些被掳走的妇女儿童,生死未卜,他们的哭声仿佛还回荡在部落的上空。
“首领,您找我?”风后轻声道。作为部落最年长的智者,他的声音总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风后身材修长,虽已年迈,但腰背依然挺直。他身着一袭粗布长袍,上面绣着简单的符文,那是部落古老智慧的象征。他的脸庞刻满了岁月的皱纹,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过往的艰辛与智慧。
轩辕直起身,眉间沟壑更深了。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一袭黑色的兽皮披风随风飘动,彰显着他的威严。他的眼神深邃而坚毅,此刻却透露出一丝忧虑。“蚩尤的骚扰越来越频繁。单靠我们有熊氏,难以长久抵御。”轩辕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风后捋了捋花白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您想联合炎帝部落?”他的目光落在沙盘上,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局势。
“正是。”轩辕指向沙盘北方,“榆罔的部落实力雄厚,若能联手……我们或许有胜算。”他的手指停留在炎帝部落的位置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炎帝素来自视甚高,”风后打断道,“恐怕不会轻易答应。”他深知炎帝的性格,那是一个骄傲且自信的首领,对自己的部落和力量充满了自豪。
轩辕从腰间解下一块青玉,递给风后。那青玉温润剔透,在营帐内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所以我想请您亲自走一趟。带上这个,就说我愿意以礼相待。”轩辕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风后接过玉佩,触手温润。这礼不轻——青玉在黄河部落间是权力的象征。它代表着轩辕的诚意和决心,也承载着有熊氏部落的希望。“首领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风后将玉佩小心地放入怀中,仿佛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三日后,风后带着两名随从向北出发。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们沿着汾河前行,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送行。
有熊氏近年推广的农耕技术已见成效,沿途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麦田。麦浪随风起伏,宛如金色的海洋。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然而,风后注意到,越靠近北方,田地越显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牛羊。那些牛羊膘肥体壮,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展现出炎帝部落独特的畜牧文化。
经过数日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炎帝部落的营地。炎帝部落的营地气势恢宏,数十顶白色帐篷环绕中央一座高台,台上矗立着巨大的火祭柱,柱顶火焰昼夜不熄。那火焰象征着炎帝部落的信仰和力量,远远望去,令人心生敬畏。
风后被带到最大的一顶帐篷前,守卫掀开帘子,里面传来浓郁的羊肉香气。帐篷内,炎帝榆罔正坐在虎皮椅上,周围摆满了各种美食和美酒。他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骄傲。
“有熊氏的风后?”帐内传来洪亮的声音,宛如洪钟在山谷间回荡,“进来吧。”
风后撩开营帐的帘子,缓缓步入其中。炎帝榆罔比风后想象中年轻。他约莫四十岁,身材魁梧,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势。赤红的脸膛上蓄着精心修剪的短须,如同火焰在燃烧,头戴青铜冠,冠上镶嵌着象征太阳的红宝石,在黯淡的光线中闪烁着神秘而威严的光芒。
风后恭敬地行了大礼,随后从怀中取出轩辕精心准备的青玉,双手呈上:“我主轩辕,心怀天下苍生,深知九黎蚩尤残暴成性,为祸四方。愿与炎帝结兄弟之盟,携手共进,共抗九黎,保天下百姓太平。”
榆罔微微挑眉,伸手接过青玉,在手中把玩着,那青玉温润的光泽与他粗糙的大手形成鲜明对比。他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却不置可否:“轩辕近来名声很响啊。发明农耕,造车制弓,现在连蚩尤都敢对抗了?”话语中,既有几分惊叹,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
“蚩尤残暴,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百姓生灵涂炭。此等恶魔,若不加以遏制,必将祸及整个中原。”风后直视着炎帝,目光坚定而诚恳,“若九黎南下,炎帝部落也难独善其身。唇亡齿寒,还望炎帝三思。”
榆罔突然放声大笑,笑声在营帐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好个伶牙俐齿的老头!结盟可以,但有个条件——”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风后,犹如一头雄狮俯瞰着蝼蚁,“轩辕部落需归我统领。”
此言一出,帐内一片寂静。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风后早料到炎帝可能会提出苛刻的条件,但如此直白的吞并要求,仍不免让他心中一沉。
“炎帝明鉴,”风后缓缓道,声音虽平和,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有熊氏虽不如贵部强大,但也是黄帝后裔,传承千年,自有尊严。归顺之事……实难从命。”
榆罔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那就战场上见吧。”他猛地甩袖转身,背对着风后,“告诉轩辕,十日后,阪泉平原。”
风后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这一场战争若爆发,无论是有熊氏还是炎帝部落,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而得利的必将是虎视眈眈的蚩尤。但此刻,多说无益,他只能带着这个沉重的消息,返回有熊氏部落。
风后带回的消息在有熊氏引起轩然大波。部落的议事厅内,众人义愤填膺。
“榆罔欺人太甚!”力牧一拳砸在木桌上,震翻了桌上的陶碗,陶碗落地,发出清脆的破碎声,仿佛是众人愤怒心情的宣泄,“我们主动结盟,他竟想吞并?简直是痴心妄想!”
众人纷纷附和,情绪激动。有的挥舞着拳头,有的破口大骂,整个议事厅一片喧嚣。
轩辕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仿佛洞悉一切。“炎帝部落世代游牧,骑兵强悍。他们在马背上长大,马术精湛,来去如风。他自信必胜,才敢如此要求。”轩辕缓缓起身,踱步到厅中,“但我们有熊氏也并非毫无胜算。我们的农耕技术,让我们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我们发明的战车和强弓,在战场上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可是,轩辕,战争一旦爆发,我们的族人必将死伤无数。”应龙担忧地说道,他的脸上满是愁容。
“我明白。”轩辕点点头,“所以,在这十日内,我们要加紧训练,提升战士们的实力。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应对炎帝骑兵的战术。”
“那我们真要应战?”负责农耕的常先忧心忡忡,他的脸上满是焦虑与不安,“秋收在即,田里的庄稼正是成熟待收的时候,若此时抽调大量人手去参战,秋收必然大受影响,部落的生计恐怕都要成问题啊……”
“战,而且必须胜。”轩辕目光如炬,锐利的眼神扫过每位将领。他身姿挺拔,一袭兽皮长袍随风飘动,彰显着他作为部落首领的威严与果敢。“传令:熊部、罴部、貔部、貅部、貙部、虎部,每部抽调三百精锐。另召有罴氏、有狨氏盟友助阵。我轩辕部落绝不能在敌人的挑衅面前退缩,唯有战胜,才能守护我们的家园和族人。”
等众人散去,轩辕独自走向工匠区。他的步伐坚定而沉稳,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使命。三年前,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发明了轮车。这种工具极大地方便了部落的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而如今,在这即将到来的大战面前,这些运输工具将被赋予新的使命——改造为战争利器。
最里间的草棚中,十辆奇特的木架车已具雏形。它们两侧装有带辐条的轮子,这种设计让轮子转动起来更加灵活稳定。前部伸出辕杆,可供马匹牵引,车台上固定着锋利的青铜长矛。在阳光的照耀下,青铜长矛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残酷战斗。
“进展如何?”轩辕问正在忙碌的工匠。他的声音虽然平和,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首领!”工匠首领赤冀抹了把汗,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满是木屑的地上。“再有五日,二十辆战车可全部完工。只是马匹训练……实在有些棘手。这些马匹野性难驯,要让它们听从指挥,拉着战车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需要不少时间啊。”赤冀的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深知这场战争对于部落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轩辕拍拍他肩膀,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鼓励:“尽力而为。此战成败,或许就系于此。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轩辕的话给了赤冀莫大的鼓舞,他重重地点点头,转身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广阔的训练场上。轩辕身着华丽的战甲,头戴羽冠,站在高台之上,检阅六部联军。
熊部战士身材魁梧,犹如一座座小山。他们手持巨盾重斧,那巨盾足有一人多高,厚重坚实,可抵挡千军万马;重斧更是威力惊人,每一挥动都仿佛能开山裂石。
罴部战士则灵活敏捷,身形如燕。他们善使弓箭,箭术高超,能在百步之外射中目标的要害。他们的眼神中透着狡黠与灵动,仿佛随时都能给敌人致命一击。
貔部战士勇猛无畏,个个犹如猛虎下山。他们专攻冲锋,一旦发起攻击,便如汹涌的潮水般势不可挡,让敌人闻风丧胆。
貅部战士沉稳如山,擅长防守。他们的阵形严密,犹如铜墙铁壁,任何敌人的进攻在他们面前都难以突破。
貙部战士神秘莫测,多是斥候探马。他们行动敏捷,善于隐藏身形,总能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获取重要情报,为部落的决策提供关键信息。
虎部战士凶悍无比,近战无敌。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利刃,吼声震天,在战场上如鬼魅般穿梭,给敌人带来无尽的恐惧。
“变阵!”轩辕令旗一挥,声音响彻整个训练场。
一千八百名战士闻令而动,如流水般迅速重组。盾牌在前,紧密排列,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长矛自盾牌的缝隙中突出,闪烁着寒光,仿佛一片钢铁丛林;弓箭手隐于其后,搭弓上箭,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远距离打击。这是针对骑兵的防御阵型,在那个骑兵横行的时代,这样的阵型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然而,轩辕心里明白,仅靠防守是赢不了榆罔的。榆罔部落兵强马壮,骑兵更是其王牌力量,若只是被动防守,迟早会被敌人找到破绽,陷入绝境。他的目光望向远方,心中思索着破敌之策。此时,战车上的青铜长矛在阳光下闪耀,似乎在为这场未知的战争发出无声的呐喊,而轩辕也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带领部落赢得这场生死之战,书写属于轩辕部落的辉煌篇章。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工匠区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赤冀和工匠们日夜赶工,终于在第五日,二十辆战车全部完工。这些战车在阳光下散发着金属与木头混合的光泽,显得格外威武。
而马匹的训练也有了一些进展。虽然还不能做到完全听从指挥,但在驯马人的努力下,大部分马匹已经能够适应辕杆的牵引,在简单的指令下拉动战车前行。轩辕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达到的最好状态了,他只能寄希望于在战场上,这些战车和训练有素的战士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
决战的日子终于来临。轩辕带领着六部联军和盟友,浩浩荡荡地向战场进发。一路上,战士们士气高昂,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首领的信任。
当双方军队在战场上对峙时,榆罔的骑兵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动,他们的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榆罔站在阵前,一脸不屑地看着轩辕的部队,他坚信自己的骑兵能够轻易冲垮对方的防线。
“进攻!”榆罔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向轩辕部落的阵营。
轩辕冷静地看着敌人的冲锋,他手中的令旗一挥:“坚守阵型!”六部联军迅速稳住阵脚,盾牌手紧紧靠在一起,长矛如刺猬般竖起,弓箭手则拉满弓弦,严阵以待。
骑兵们冲到近前,却被坚固的盾牌阵和锋利的长矛挡住了去路。他们试图突破防线,但一次次的冲击都被联军顽强地抵挡了回来。与此同时,轩辕看准时机,大喊一声:“车兵队,出列!”
二十辆战车如黑色的巨兽,隆隆驶来,车轮滚滚,碾碎了地面的黄土。每辆战车上,三名勇士身姿挺拔。御者双手紧握缰绳,目光专注,仿佛能洞察马匹的每一丝情绪;矛手高擎长戈,戈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似要将一切敌人刺穿;射手挽弓搭箭,弓弦紧绷,透着随时爆发的力量。拉车的马匹,虽初次经历战阵,眼中透着些许不安与惶恐,但在驭手的轻声安抚与有力指挥下,已能勉强听从号令,蹄子不安地刨着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似乎在积蓄着即将爆发的能量。
“风后。”轩辕身姿伟岸,一袭黑色披风随风猎猎作响,他转身面向身旁的老军师,目光坚定而深邃。“你带貙部先行一步,务必探明阪泉的地形和炎帝的军情。此乃重中之重,我们的胜负很大程度就取决于你这一探。”风后,这位智慧如渊的老者,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他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沉稳与决然:“老朽今夜就出发,定不辱使命。”
出征的前夜,营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舞动,宛如一场无声的梦境。轩辕的妻子嫘祖,迈着轻盈的步伐,手中捧着一件崭新的丝质战袍,缓缓走向丈夫。这件战袍,是她心血的结晶,由她亲手培育的春蚕吐出的丝精心织就。蚕丝轻柔如雾,却坚韧异常,在烛光下闪烁着柔和而迷人的光泽。
“听说榆罔有九尺高,力大无穷,能徒手搏熊?”嫘祖的声音微微颤抖,她轻轻为轩辕披上战袍,手指在系紧束带时,微微有些颤抖。担忧与牵挂,如同丝线一般,缠绕在她的心间。轩辕握住她的双手,那双手宽厚而温暖,传递着无尽的力量与安慰:“传言罢了。不过此战确实凶险万分,若我……”“没有若。”嫘祖突然打断他的话,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她拿起一枚温润的玉坠,轻轻挂在轩辕的颈间,玉坠与战袍相互映衬,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我和孩子等你回来,你一定会平安归来的。”她的话语虽然轻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夜,静谧而深沉。风后带着貙部的勇士们,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之中。他们的身影融入黑暗,如同鱼儿游入大海,悄然无声却又充满了使命感。
阪泉平原,广袤无垠,宛如一片浩瀚的黄色海洋。秋风呼啸而过,卷起漫天的黄沙,如同汹涌的波涛,迷得人睁不开眼。轩辕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身形挺拔,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他凝视着地平线上逐渐清晰的敌军阵营,目光冷峻而犀利。
力牧手持铜制“望远镜”——这是轩辕用两块珍贵的透明水晶精心磨制而成的稀罕物,放下“望远镜”后,面色凝重地说道:“至少三千人,骑兵占半数以上。他们的骑兵在平原上机动性极强,我们不可小觑。”风后咳嗽着,脚步略显蹒跚地爬上木台。他的脸上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但眼神依然敏锐。“炎帝昨夜举行了盛大的火祭,杀白马九匹,以祭天地神灵,鼓舞士气。斥候还探得,他们有一种新武器——青铜长戈,那青铜铸就的长戈,比我们的石斧锋利得多,杀伤力极大。”
轩辕眉头紧锁,犹如两座高耸的山峰紧紧皱在一起。敌众我寡,且对方装备精良,这场战争的局势可谓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然而,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退缩与畏惧,反而燃烧着坚定的斗志与决心。“按第二方案准备。”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穿透了呼啸的风声,传达到每一个战士的耳中。“明日我先率五百人诱敌。我要亲自引他们上钩,然后我们再依计行事,将他们一举击破。”
黎明前的黑暗如一块沉重的幕布,沉甸甸地压在涿鹿大地之上。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影影绰绰,仿佛潜伏着未知的巨兽。轩辕静静地伫立在营帐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炎帝营地的方向,那里有几点稀疏的火光在摇曳,宛如幽冥鬼火。
身旁,熊部和虎部的勇士们早已披挂整齐,手中的武器在黯淡的星光下隐隐泛着寒光。他们神情肃穆,等待着轩辕下达出击的命令。轩辕深吸一口气,低沉而有力地喊道:“出发!”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熊、虎两部如同两条蛰伏已久的巨蟒,悄无声息地向着炎帝营地游动。待接近营地时,他们突然大张旗鼓起来,战鼓被擂得震天响,呐喊声如滚滚惊雷,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炎帝营中,榆罔正在营帐内小憩,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醒。他匆忙披衣而出,听着外面的喧嚣,脸色阴沉。手下大将祝融大步流星地赶来,瓮声瓮气地请战:“大王,末将愿率骑兵迎战,定将那轩辕小儿杀个片甲不留!”榆罔略一思索,点头道:“好,你速去,莫要让他们小瞧了我炎帝部落!”
祝融得令,翻身上马,率千骑如狂风般卷出营地。两军在平原中央相遇,晨曦微露,将战场染成一片朦胧的灰白色。祝融身形高大,满脸刺青,宛如从地狱爬出的恶鬼。他手中挥舞着足有常人高的青铜长戈,那长戈在微光中闪烁着冰冷的杀意。
“杀!”祝融怒吼一声,根本不讲阵型,一马当先,率骑兵向着轩辕部队猛冲过去。马蹄踏得地面尘土飞扬,如黑色的潮水般涌来。
“盾阵!”轩辕镇定自若,高声呼喊。熊部战士训练有素,立刻整齐地蹲伏下来,手中巨盾紧密相连,瞬间形成一道坚固的木墙。阳光洒在盾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虎部战士则从盾隙中小心翼翼地刺出长矛,矛头闪烁着寒芒,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信子。
炎帝骑兵的第一波冲锋如撞上了礁石的海浪,被硬生生挡住。几匹战马躲避不及,被锋利的长矛刺中,发出惨嘶,轰然倒地,马背上的骑手也随之跌落,在地上痛苦地挣扎。一时间,人喊马嘶,鲜血开始在这片平原上蔓延。
“变阵!圆翼!”轩辕看准时机,再次发令。只见盾墙突然分开,虎部战士如猛虎出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两翼包抄过去。他们身姿矫健,手中的武器挥舞得虎虎生风。
祝融没料到轩辕部队如此轻易地化解了自己的冲锋,还迅速变阵反击。他心中暗惊,却也毫不畏惧,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试图稳住阵脚。然而,骑兵在混乱中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阵脚大乱。
正当轩辕准备下达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命令时,突然,地平线上烟尘大作。那烟尘如黑色的乌云,迅速向着战场压来。轩辕心中一紧,立刻明白:榆罔亲率主力杀到了。
“撤退!按计划行事!”轩辕当机立断,下达命令。他的部队佯装慌乱,纷纷转身向着预定的山谷“溃逃”。逃跑过程中,故意丢弃了不少武器、粮袋,制造出一副狼狈逃窜的假象。
炎帝军队见此情景,以为胜券在握,紧追不舍。祝融更是杀红了眼,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口中咆哮着:“轩辕小儿!纳命来!”他挥舞着长戈,恨不得立刻将轩辕斩于马下。
就在祝融眼看就要追上轩辕之时,千钧一发之际,一支利箭如闪电般破空而来。只听“嗖”的一声,那利箭正中祝融右臂。“啊——”祝融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整个人从马背上重重地跌落下来。他手中的长戈也“哐当”一声掉落在地,溅起一片尘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