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星垂平野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英雄谱》最新章节。

这问话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刀,直刺契的心魄。契心中一震,他感受到了舜话语中的殷切期望与沉重责任。片刻的沉默后,契猛地昂首,眼中光华暴涨,那是一种坚定与决然。他毫不犹豫地将腰间象征身份的玉圭狠狠按向地面,玉圭与地面撞击,发出金石撞击般的铮鸣。那声音清脆响亮,竟压过了大殿外呼啸的风声。

契大声说道:“司徒之剑,唯公理人心!”他的声音激昂澎湃,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契当持此无形之剑,劈开万年蒙昧荆棘!若有一族嗜血好杀依旧,契便自断此舌,永不语教化!”

这浩然之音如黄钟大吕,在大殿中久久回荡。众人都被契的这番豪言壮语所震撼,一时间,大殿中一片寂静。

“司徒”的锋芒,于此展露无遗。

舜的目光立刻转向站在契旁、气势如高山孤峰般凛冽的男人——皋陶。“皋陶!”舜的声音凝重如千钧巨石。

皋陶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臣在。”

“刑罚不公,则怨气冲霄!强梁横行,弱肉难存!” 舜帝加重语气,神情严肃, “若司法因人而异,因地而变,何谈‘律’字?” 朝臣们纷纷低头沉思,心中明白刑罚公正的重要性。

此时,舜帝的目光落在皋陶身上。皋陶,身材魁梧,面容冷峻,身着黑色长袍,上绣獬豸图腾,那图腾仿佛有生命一般,隐隐散发着威严之气。

“士师之职,在于执掌法典,明正典刑!不分亲疏贵贱,唯论是非曲直!獬豸神兽,不偏不倚!豢龙氏之事,可是为镜?” 舜帝突然点到皋陶的本族丑闻,殿中空气顿时凝滞如冰。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舜帝会在此刻提及此事。

皋陶眼中寒芒骤盛,他微微握拳,身体瞬间紧绷。这豢龙氏之事,乃是他心中的一根刺。豢龙氏仗着与他同属一族,竟在族中横行霸道,犯下诸多恶行。皋陶一直为此事痛心疾首,却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处置。

没有辩解,没有犹豫,皋陶向前踏出一步,单膝跪地,声音冰冷如狱火:“士师皋陶,唯律法为尊!豢龙氏首恶,依律磔杀,其尸悬于部界,示众三日!自今尔后,皋陶掌刑,三尺黄土之下,狱不分贵贱!但有违律,无论何部何族,皋陶之剑,定斩不饶!”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坚定的决心。獬豸的图腾仿佛在殿中隐现,散发着神秘而威严的气息,仿佛在为皋陶的誓言作证。

舜帝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皋陶,我信你能秉持公正,守护律法尊严。华夏邦国,正需你这般铁面无私之人。” 皋陶起身,退回到原位,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已然立下誓言,定要让律法的光辉照耀每一个角落。

舜帝的目光沉稳地转向垂。垂,身形消瘦,却透着一股灵动之气,身着青色短打,腰束革带,手中拿着一根精巧的木尺,那是百工之人的象征。

“垂!山陵崩颓,洪水肆虐,岂独天灾?亦因人祸!” 舜帝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道路毁坏,桥梁断绝,屋宇倒塌,黎庶无所庇身!此皆百工之缺!”

垂微微低头,脸上露出惭愧之色。他深知近年来天灾频繁,百姓受苦,而百工在应对这些灾害时确实存在诸多不足。

“共工之位,司天下百工技艺!筑城池,架桥梁,制舟车,造器械!山川草木之材,当为所用,非巧取豪夺!” 舜帝加重语气,目光紧紧盯着垂, “百工技艺乃邦国之筋骨,筋骨不兴,邦国不强!垂,你若不能使邦国筋骨强健,百工之名,岂非虚设?!”

垂,这位身材精悍、指关节异常粗大的工匠大师,静静地站在殿中。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对工艺执着的气息。平日里,他总是沉浸在各种器械的打造和道路的修筑之中,那双粗糙却又无比灵巧的手,不知创造了多少精巧实用的物件,开辟了多少蜿蜒于山川之间的道路。

此时,舜帝的目光落在垂的身上,声音洪亮而沉稳:“垂啊,这天下的百工器械,关乎万民的生计;道路的通畅与否,影响着四方的交流。如今,尚有许多村落因器械简陋、道路不通而困苦,屋塌路断之事时有发生。你乃共工,身负重大使命。”

垂听闻此言,眼中猛地爆发出狂热的光彩,仿佛看到了无数未完成的蓝图在眼前展开。他向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共工垂,领命!三载之内,必让天下百工器械精良,道路通畅!若再有村落毁于屋塌路断,垂便无颜执斧锯!”他的誓言铿锵有力,回荡在殿堂之中,那坚定的决心,如同磐石一般不可动摇。

舜帝微微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此时,“共工”的锤音仿佛已经在众人的耳边响起,那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也是对垂的信任与期待。

舜帝的目光缓缓转移,落在了益的身上。益,身材挺拔,气质中透着一种与山林鸟兽融为一体的祥和。他一直以来,都是山泽林木、飞禽走兽的守护者,对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充满了敬畏与热爱。

舜帝神色忧虑,缓缓说道:“益!近来山火连天,鸟兽绝迹!森林焚毁,此非独天怒,亦因人火不绝!你身为虞官,山泽林木、飞禽走兽皆归你护卫。草木休养之地,鸟兽生息之所,皆系于你一身。”舜帝的话语带着深沉的忧患与远虑,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益听着舜帝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沉重的责任感。他如同一株扎根岩石的古松,神色异常肃穆。眼前仿佛浮现出山林被大火吞噬,鸟兽惊慌奔逃的惨状。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舜帝:“火起一瞬,即是益之大过!山林即吾手足,鸟兽乃吾友邻!益当以身为屏,守此界,护此生灵!天地共鉴!”他的声音虽然平和,却蕴含着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舜的视线缓缓投向了伯夷。伯夷身着一身素净而典雅的服饰,头戴象征着身份的冠冕,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庄重之气。

“伯夷!”舜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原本平和的语调此刻转为庄严肃穆,犹如沉闷的钟声,敲打着众人的心房。“如今祭祀失时,礼器错乱,人心也随之浮动不安。要知道,宗庙之礼,乃是国家的根本啊!”舜微微站起身来,神情凝重,踱步向前。“秩宗之位,责任重大,它掌管着国之重典大礼。祭祀天地,那是与浩瀚宇宙沟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告慰祖宗,是铭记先辈的功绩,传承家族的荣耀;朝聘诸侯,关乎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婚丧大事,体现着人间的伦常与情义。这一切,皆需严谨的礼制来规范!”

舜目光炯炯地看着伯夷,神色中带着期许与质问:“仪以立规,礼以定序。只有礼制完备,才能让四方蛮夷皆知敬畏,使上下臣民都信服于仪轨。倘若秩序崩塌,人心便如散沙,国家将何以为继?你身为这秩宗,肩负着如此重任,可能立下万世不易之规矩,树天下之楷模?!”舜的追问如洪钟般响亮,在大殿中久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伯夷听闻,身躯微微一震,他的须发在轻微地颤动着。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神圣而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中充满了对礼制的虔诚与责任感。他向前迈出一步,单膝跪地,声音激昂而沉稳:“敬天法祖,礼通神明!这是伯夷一生的信念,也是我立命之所在!礼制,乃是天地间的准则,是维系家国的纽带。若礼制崩塌,那便是伯夷的脊梁先折断!我愿以这身血肉之躯,为守护礼制而殉道!”伯夷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古老的礼乐仿佛在这一刻被唤醒,隐隐在殿中回旋,那“秩宗”二字所承载的重量,仿佛化作了无形的规矩,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

舜听了伯夷的回答,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他的目光又缓缓转向了夔。夔站在群臣之中,身形修长,气质独特,身上仿佛带着一种灵动的韵律。

“夔!”舜的声音陡然增添了几分灵动和韵律,仿佛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如今干戈止息,天下初定,正是教化万民的关键时刻。岂能让这世间只闻杀伐的哀鸣,而无礼乐的美妙之声呢?光有文字的规诫,虽能约束行为,却难以深入人心。何如以和谐的音律,浸润百姓的心灵,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舜走下王座,慢慢走向夔,眼神中满是期许。

“乐官夔,你的职责在于司教兴乐。制雅乐以和民心,让那美妙的旋律如潺潺流水,润泽每一个人的心田,使百姓内心平和,邻里和睦;谱正声以感天地,让那宏大的乐章上达九霄,祈求天地的庇佑与恩赐。还要兴庠序之乐教,在学府之中传播音乐的魅力,开启蒙童的诗篇。让那些年幼的孩子,在听闻乐音之时,便能心生向善之意;让那些热血的壮士,在聆听歌声之际,便懂得礼仪之道。”舜站在夔的面前,目光紧紧地盯着他,神情凝重地说:“若这邦国之中,只剩下刀剑碰撞的冰冷之声,丝竹乐音断绝,那你夔,便有负这通晓万籁之名!你可明白这乐官之责的重大?”舜的期许透着艺术的和谐与教化之美,仿佛一幅美好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夔,身形修长而清瘦,此刻正微微颤抖着,那颤抖并非恐惧,而是内心澎湃的激动与使命感。他的双眼仿若深邃的幽潭,其中似有千种旋律在跳跃、流转,每一道光芒都闪烁着对音乐的痴狂与热爱。

舜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殿堂中回荡:“夔,朕命你掌管乐音之事。乐,乃教化万民、和谐天下之重器。朕要你使钟磬之音遍于乡野,让蒙童童谣曲声朗朗。每一个音符,都应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进百姓的心田;每一段旋律,都当似清澈的溪流,润泽万民的灵魂。若有不谐之音扰了这太平盛世,你当携琴磬,跪于朕前请罪!”

夔听闻此命,激动得伏地而拜,声音中满是坚定:“夔领命!陛下放心,夔定倾尽全力。必让那钟磬之声,或清脆悦耳,或雄浑壮阔,回荡在每一寸土地;必让蒙童的童谣,如林间鸟鸣,如风中铃音,传唱于大街小巷。若有半点差池,夔愿以死谢罪!”

乐音,这无形却拥有巨大力量的存在,仿佛为“乐官”夔增添了灵动的翅膀。夔起身之后,周身似环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光芒,那是对使命的神圣感。他深知,自己手中的琴磬,弹奏出的不仅是美妙的音乐,更是天下万民的心声与期盼,是王朝和谐昌盛的象征。

舜帝微微点头,目光带着期许,随后缓缓转移,落在那位气质沉稳、眼神睿智锐利的男子——龙的身上。“龙!” 舜帝的声音低沉而蕴含着掌控天下的威严,这一声呼喊,犹如洪钟巨响,在殿堂中久久回荡。

“朝廷号令如今如泥牛入海,地方疾苦上达无门!政令不畅,国家便如聋聩之人,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民情不达,邦国就似盲叟,看不见世间的状况。纳言之责,居于中枢而要通天下!你需上传民情疾苦,下达王命国策!每一个字都要清晰无误,每一句话都要准确通达!哪怕只是一个字的错误,便可能生出万壑之隔;哪怕有一件民情不明,就可能成为国家的膏肓之患!你是朝廷之耳、之口、之目!若是耳目堵塞,这纳言之官还有何用?!若是喉舌喑哑,这纳言之名又有何意义?!”

舜帝的质询,如重锤般敲在众人心中,点出了沟通天下命脉的关键。宫廷之中,气氛瞬间凝重起来,众人皆屏气凝神,静静聆听。

龙神色凝重如深潭,他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立刻朗声应道:“陛下教诲,龙铭记于心。龙,敢不尽心竭力?!口传王命,当如金声玉振,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准确无误地传达陛下的旨意;耳听民隐,誓如饥渴难耐之人,不放过任何一丝百姓的疾苦。若有半分阻塞壅塞,龙之头颅,当悬于通衢大道,为天下信使之警醒!” 龙的声音坚定有力,透着一股无畏的决心。

八个字如鼎之重!它们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使命,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这八个字,不是简单的言语,而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的开端。

九道身躯如松之挺!九位肩负重任的臣子笔直地站立在大殿之中,身姿挺拔,犹如扎根于大地的苍松,任风雨如何侵袭,都坚定无比。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决然,早已将自己的命运与这未知的使命紧紧相连。

九双眼睛如星之灼!每一双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那光芒炽热而明亮,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灼灼生辉。这光芒中,有对未来的期许,有对使命的忠诚,更有面对未知挑战的无畏。

他们身上的袍服似乎被无形的风鼓荡,猎猎作响。这风,仿佛是命运的召唤,又像是历史的催促。每个人都被精确地定义,被赋予了清晰可见的疆界。混乱的绳索被斩断了,各自手中握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段,坚韧无比。这绳索,象征着他们的职责,从此刻起,他们将独自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再无推诿,再无逃避。

殿内死寂。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宁静。那远方隐隐传来的山火的呼啸、百姓的哀泣、狂风的怒嚎,都在这一刻被隔绝于太和殿外。这里,是新秩序的诞生地,是责任的起始点,一切外界的纷扰都被暂时屏蔽。

舜,这位伟大的领袖,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九张神情各异却都无比专注的面孔。他的眼神中,既有审视,也有期待。这九个人,是他精心挑选的,是这片土地未来的希望。随后,舜抬起头,望向大殿更深远处肃立的诸侯方伯们。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愕、震撼、疑虑,甚至有些茫然。他们见证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却又对即将发生的变革充满了担忧和不确定。

“职责既定!”舜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冰河炸裂,打破了长久的沉寂。这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职守之内,便如生死之地!无此担当,今日之誓言便是欺天之谎!”舜的目光变得锐利无比,仿佛能看穿每个人的内心。

他陡然提高了音量,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决断:“自今始,司空掌水土,四方河渠堤防不归司空调度者,斩!”

司空,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此刻神情肃穆。他深知这职责的重大,治水之责,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的稳定繁荣。他微微躬身,心中暗暗发誓,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四方河渠堤防,不负使命。

“田畴司农桑,稼穑荒废而仓廪空虚者,斩!”

田畴,面容朴实,听到这一职责,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农桑之事,乃国之根本。他明白,只有让土地丰收,仓廪充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他握紧了拳头,决心要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不再有荒芜之地

“司徒掌教化,蛮夷未化而私斗如故者,斩!”

司徒,身形修长,气质儒雅。教化之责,任重道远。他深知蛮夷之地的风俗习性,要改变他们并非易事。但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心中已然有了规划,定要以仁德之心,以礼教之法,让蛮夷之地也能沐浴文明之光。

“士师掌刑罚,有法不依、徇私枉法者,斩!”

士师,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公正与威严。刑罚之职,关乎公平正义,关乎社会的安定。他明白,手中的权力是用来维护正义的,绝不能有丝毫的偏袒和徇私。他挺直了腰板,决心要让法律的尊严得以维护。

“共工掌百工,道路不通、器械不备者,斩!”

共工,身材健壮,眼神灵动。百工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他深知道路和器械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心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组织工匠,修建道路,制造器械。他充满信心,定要让国家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虞官护山林,火起而不救、竭泽而渔者,斩!”

虞官,一位面容和善的老者,听到这一职责,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山林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万物生灵的栖息之所。他深知保护山林的重要性,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守护好这片山林,让它永远充满生机

“秩宗掌礼典,祭祀失序、制度混乱者,斩!”

秩宗,举止优雅,神态庄重。礼典之事,关乎国家的尊严和文化传承。他明白,祭祀的秩序和制度是国家精神的象征,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他微微颔首,决心要让礼典恢复往日的庄重和威严。

“乐官掌教化,雅乐不兴、蒙童无教者,斩!”

乐官,气质不凡,精通音律。雅乐,是陶冶情操、教化民众的重要方式。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心中已经有了创作和传播雅乐的计划,定要让雅乐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兴起,让蒙童们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纳言掌通联,政令不通、民情不达者,斩!”

纳言,为人沉稳,思维敏捷。通联之责,至关重要。他明白,只有让政令畅通,让民情上达,国家才能治理得更好。他暗暗发誓,定要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让上下信息无阻。

一连串的“斩”字,如九记重锤,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狠狠砸在太和殿光滑的青石地板上,也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久久不绝,震得众人耳膜生疼,心跳也随着这声声“斩”字剧烈跳动。

“斩!斩!斩!”没有丝毫的妥协,没有任何的退路!九个核心职务,在这严峻的氛围中,如同国家的九根支柱,每一根的崩坏,都可能带来帝国的倾覆之灾。这九个职务,关乎着帝国的兴衰存亡,容不得丝毫懈怠与差错。

“然,奖惩分明,方为治道常理。”舜帝的声音略缓,却更加沉重清晰,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缓缓起身,走下龙椅,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鞋履与青石地板碰撞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内格外清晰

“国之大小事务,各部州郡,皆据此九职条分缕析!”舜帝边走边说,目光依次扫过殿内的群臣。“功绩者,当赏;怠惰者,必罚。”他的声音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洪钟大吕,撞击着众人的心灵。

“三年为期!三年一大考,三考以定优绌!积九载之功过,优者擢升其位,劣者罢黜其职,以儆效尤!”舜帝停下脚步,站在大殿中央,目光炯炯地环顾四周。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也有对那些不称职官员的严厉警告。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视全场,那目光仿佛能穿透时间,看到帝国的未来。“三年后,寡人当再临此殿,亲听尔等述职!何人所尽忠职守、造福一方?何人尸位素餐、祸乱民生?三年之期一到,功过昭昭,赏罚分明!”

舜帝的声音沉落,太和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死寂。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每个人都被这前所未有的变革之音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只有远处山火的噼啪声,隐隐传来,那声音仿佛是命运的鼓点,又仿佛预示着变革之火已经熊熊燃起。

在这死寂之中,舜帝站在原地,如同一棵屹立在风暴中心的青松,沉稳而坚定。玄圭冰冷的质感再次从掌心传来,那枚玄圭,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责任的重担。但他知道,他已将这九枚沉甸甸的“玉印”,连同那“三年考绩”的利刃,牢牢地刻在了帝国运转的基石之上。

时光如潺潺逝水,不经意间,三年悠悠而过。平阳大地,又一次迎来了霜降节气。霜花如银,悄然覆上世间万物,给这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几分清冷与肃穆。天空在霜降过后显得格外高远湛蓝,宛如一块澄澈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

太和殿,这座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的古老宫殿,静静矗立在平阳的中心。巨大的朱漆殿门,在岁月的侵蚀下,依旧散发着庄重的气息。这一日,随着一声沉重的“吱呀”声,殿门轰然开启,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宫殿。尘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殿外,诸侯与方伯们早已汇聚一堂。三年前,他们初聚于此,心中满是忐忑与观望。那时的天下,局势未明,新主舜初登大位,未来的走向如同迷雾中的山峦,难以看清。如今,三年时光的磨砺,让他们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诸侯与方伯们面容沉稳,眼神中透着历经世事的坚毅。他们一路风尘仆仆赶来,长途的奔波并未让他们显得疲惫不堪,反而在身姿中隐隐透着一股被磨砺后的精悍。他们的目光,整齐地聚焦在丹墀深处,带着一种笃定和些许迫不及待。这份笃定,源自三年来对舜领导的认可与信任;而那迫不及待,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大事充满了期待。

在丹墀之上,舜依旧端坐于蟠龙座。那蟠龙座雕刻精美,龙身蜿蜒,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舜身着玄衣,颜色深重,更显其庄重威严。三年的操劳,在他的眉宇间刻下了深深的风霜纹路,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他为天下苍生付出心血的见证。然而,他的眼神却更加沉静明亮,如同久经淬炼的星辰,深邃而坚定,透着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