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断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英雄谱》最新章节。
春寒料峭,曲阜城垣间流动的薄雾,带着沁骨的冷湿。鲁宫阶石上凝结的微霜,踩上去滑腻且冰凉。公子遂的宽袖被风吹得起伏不定,他脚步略快,袍袖灌满了清晨带潮气的风。中大夫臧孙辰在宫门外迎住了他,面皮紧绷,忧色凝重。
“上卿,公室已遣六乘之副。但临淄……”臧孙辰声音压得很低,字字都裹着沉甸甸的不安,“依旧递来消息,言语暧昧,夫人车驾迟迟未动。”
公子遂脚步顿了一瞬,眼睫下的深眸锐利冷峭,旋即若无其事踏过门槛,衣摆刮过冰凉的石地。深阔殿中只闻檐下铜铃被风偶尔拨弄的闷响,以及自身袍服曳地的细微窸窣。鲁宣公姬俀高踞阶上主位,冕旒垂下的玉珠遮去了大半面容,唯见挺直的肩背线条紧绷,泄漏着他远超年龄的重压。案前那份帛书,卷轴边缘似被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捏攥,褶皱深刻。
公子遂行至丹陛之前,垂首,双手拱揖,腰背深深弯折下去,行了一个几乎触地的重礼,宽大的玄端服下摆如墨色水流在冰凉的地面铺开。“臣,遂,奉命入齐。旦夕即行,必亲迎夫人归阙。”
宣公年轻的声音在大殿高深的穹顶下透着一丝极力压制的微颤:“仲父…齐国久居夫人而不遣,诸卿…”他的目光扫过阶下默立的孟孙、叔孙几家长老,那目光里既有探询,更有一种被无形绳索勒紧的焦虑,“议一议,临淄之意,究竟何在?”
“大王,”叔孙长老踏前半步,苍老的声音在空旷殿中分外清晰,“夫人乃先君文公嫡配,国母之尊,久羁他国,鲁室颜面何存?”话语掷地有声,带着宗室的耿介,“况齐国无端留难,其心叵测,我鲁国岂可一味谦抑?”
宣公没有接话,冕旒后的眼神落在下阶侍立的公子遂身上:“仲父此行……可有万全把握?”
公子遂再次躬身,额头几乎贴到交叠的手背,声音不高,却沉如磐石:“臣,身负王命,即刀山火海,亦当往之。齐国若有不允之意……”他微微一顿,每一个字都像从千斤石磨下艰难挤出,却又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臣,当据理力争,竭尽心力。纵有倾国之财帛,或割让膏腴之土……”言及此处,他似乎感到周遭空气为之一窒,孟孙家老大夫的目光骤然凝紧如针。公子遂的脊背挺得更直,几乎带着孤傲的硬度,“……亦在所不惜。惟愿夫人早归,新君得奉慈闱,以安国人殷望。”
阶前死寂,寒气随着风丝丝沁入骨髓。鲁宣公沉默良久,广袖内的指节绷得惨白。他终于低声道:“寡人无他念,惟盼仲父…早携慈母归国。车驾已在宫外等候仲父。”
公子遂肃然再拜:“臣谨遵君命。”
他退后几步,才转身,玄色的朝服衬得他身形如一道决绝的孤影,径直穿过那两列沉默如泥塑木雕的卿大夫,向着宫门浸在寒春晨雾中的光亮走去。门外,执戟的甲士身影在薄雾中模糊如魅,御者手执长鞭静静侍立在六乘副车之侧。车旁垂手侍立着几名亲随侍卫,面容都被冻得青白。
副使柳下惠迎上一步,神色凝重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与焦虑:“上卿,齐情未明,此行…”
公子遂脚步未停,径直登车:“起行。”
御者长鞭挥动,马匹嘶鸣,在薄雾弥漫的阡陌上拖出六道深痕。曲阜的灰墙矮房慢慢被抛远,车轮碾过郊野湿泞的泥土,溅起点点泥星。
初春的齐风刮在脸上,比鲁地更添几分粗砺。公子遂立在空阔的齐宫庭院之中,玄端之服在风中翻飞。齐宫高耸的台基投下沉重的阴影,将他整个笼罩。一位齐国下大夫神色倨傲地站在阶前,声音拖得缓慢又漫不经心:“贵使稍候,敝国君上此刻……尚有他务缠身。”
柳下惠上前一步欲言,公子遂却伸臂将他拦住,动作果断,只轻轻一摆。他面容沉静如水,目光缓缓扫过庭院四周——两侧执戟的齐国甲士,身形高大,如同铜浇铁铸,甲胄泛着冷硬的寒光;他们的眼睛冰冷地直视前方,仿佛眼前这鲁国使者不过是一尊无足轻重的石像。
光阴在这威压的注视下,粘稠得如同凝固的胶冻。
日影缓缓从廊柱东侧移到正中头顶,毒辣阳光直射下来,穿透公子遂薄薄的朝服冠冕。额头颈间汗水凝聚,沿着鬓角滑下,洇湿了玄色的领口。庭中只闻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甲叶偶尔碰撞的冷硬铿锵。
阶上传来脚步声,拖沓又沉重。公子遂抬眼,齐惠公在数十名臣僚簇拥下立于高台,宽大的袍袖在风中鼓荡,玉旒之后的目光模糊不清,威严深重。
齐惠公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饱食后的慵懒与威严:“鲁使远来辛苦。寡人观表文,知汝君孝心切切,甚感欣慰。然……”他话锋一转,那懒洋洋的语气陡然注入一丝不容置疑的冰棱,“鲁夫人姜氏入齐侍疾,情深义重。其父既殁,哀恸伤损根本。此刻归国,非但不能慰藉思亲之苦,恐更有加重其忧烦之虞啊。”
公子遂的心猛地往下一沉,面上竭力维持着刻入骨子里的庄重谦和:“启禀君上,”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穿透宫庭的肃杀气息,却浸透压抑的水汽,“敝国新君践祚伊始,朝野翘首,殷盼国母慈晖普照,以定国本民心,昭彰孝道人伦。夫人久居故国,于礼法有亏,恐伤两国累世姻亲之好,亦使天下侧目,以为……”
“礼法人伦?”齐惠公打断他,声音并不提高,却如钝锤重击在沉闷的空气里,“公子遂!汝此言是暗指寡人不通人伦、不解礼法了?”高台上群臣的目光骤然凝聚,如同无数冰冷的细针齐刺而来。
公子遂脊背挺得僵直,喉头似被无形之物死死扼住,每一个字都需耗费千斤之力:“外臣……万万不敢!外臣肺腑之言,只恐新君孺慕心切,思念至深,寝食难安,日夜悬心!君上明鉴万里,深悉人情,定能体恤敝国新君拳拳赤子之心……”他再次深深揖下,几乎折断了腰肢,“夫人滞留一日,新君即多受一日锥心之痛!外臣……恳请君上以恩义为重,俯允夫人回归鲁邦!”那最后几字,已是带着嘶哑的哽咽。
高台上一片死寂,唯余旌旗拂动的猎猎之声。
良久,齐惠公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动,那弧度若有似无。他微微扬手:“罢了。齐鲁世为甥舅,其情深远,寡人岂有不成全之理?”声音变得极其温和,令人捉摸不定。
公子遂心头一松,随即又猛地悬起,重压接踵而至:“然,”齐惠公语调悠长,“寡人观汝国新君,年少登位,国事未熟。鲁邦承周礼之重地,若有丝毫差池,恐危及国祚根基。为保汝君无忧,安泰永固,寡人思之……”他顿住,目光扫过庭中那片凝固的玄色人影,语气平稳得近乎残忍,“寡人欲暂借汝济西之土,以为鲁齐两家共享承平之基石。待汝君临政有成,此土自有归期。公子以为如何?”
济西!公子遂脑中轰然一声炸响。济水之西,广袤丰饶!此言一出,身后柳下惠倒吸冷气的声音清晰可辨,齐廷侍立的甲士,眼皮都未曾眨动一下。
公子遂抬头,迎着高台上那模糊不清却精光闪烁的视线,一字一顿,仿佛要用尽胸中最后一丝热气:“济西……济西之土,得君上庇佑,外臣……代为敝国新君……深感……荣幸!”最后一个字吐出,咽喉腥甜之气翻涌,被死死压住。
“好!”齐惠公朗笑一声,重击在沉闷的宫殿中,“公子遂深明大义!迎归之事,寡人即刻准允!”
齐宫另一处偏殿,空旷肃穆,寒气幽幽。巨大的铜兽炉中炭火微弱,仅能维持一丝暖气。公子遂引着一位身着深衣锦缎、面容端凝清冷的老妇缓步而出。夫人姜氏。
公子遂停在阶下,面朝那高高在上的身影,再次深深拜伏下去,额头触碰冰凉光滑的地砖:“臣……叩谢君上仁慈!迎归夫人之大恩大德,鲁国上上下下,没齿难忘!”
阶上无话。齐惠公背对着他们,宽厚的背影如山岳般稳定,只看着姜夫人缓缓登车的方向。公子遂再拜起身时,目光扫过齐惠公身侧一侍立大夫。那人手中握着一幅细密的帛卷地图,正小心摊开,他低垂着眼睑,枯瘦的指尖精准而快速地划过其上标注的济西之域,随后收拢帛卷,动作迅捷无声地转身隐入殿内深沉的暗影中,如同水滴入海,消失无痕。
公子遂最后望了一眼那深不可测的大殿深处,袍袖微颤,旋即敛容转身,跟着姜夫人的车驾队伍,快步离开了这空旷冰寒之地。每一步踏在石板上,都似踏在刀锋之上。
溽暑如蒸笼般覆盖着齐鲁大地,热风裹挟着水汽,在草木之上拖拽出粘腻沉重的滞重轨迹。曲阜宫苑里的蝉鸣铺天盖地,撕裂了午后凝滞的燠热空气。
“割土?”鲁宣公猛地从坐席上支起年轻而略显单薄的胸膛,双颊因突如其来的震惊和屈辱而透出不正常的嫣红。几个时辰前刚在庭中迎奉嫡母姜氏,那场刻意盛大的繁文缛节尚在眼前,此刻面对殿中垂首肃立的公子遂和叔孙氏两位重臣,一句“齐索济西之地”,如重锤将他撞得眼冒金星,指尖不可抑制地微微颤抖起来,“割土……仲父……” 他声音抖索,喉结急促滚动数次,目光死死锁在公子遂玄色的袍服下摆上,仿佛要烧灼出一个窟窿,“当日迎母于临淄,寡人只知仲父劳苦功高,未闻……未闻有此……应允之事!”
公子遂岿立不动,如石雕。热风掀起他一丝不苟的冠缨,露出的鬓角已染薄霜。额角有清晰汗珠渗出聚拢,缓缓滚落。他不曾去擦拭:“大王,”他的声音平缓、肃穆,仿佛用尽全身力气维持这坚硬的表象,字字沉重如铅,“国之大政,存亡系于呼吸。夫人为国之嫡母,君位之根基。当日情形紧急,若不应齐国所求,夫人断难归国。”他微微一顿,殿内寂然可闻汗滴落地的微响,“臣于危难之际,权宜而为,以一处边隅之地,换国本安固,宗庙永延。此乃……大计。”最后两字如沉石落水。
叔孙氏向前踏出一步,那一步踏碎了令人窒息的沉寂。这位宗室老臣须发皆张,枯槁的手指直指公子遂,沙哑的声音因激愤而撕裂:“季文子!亏你身为上卿,执国之柄!‘权宜而为’?‘大计’?割让宗周所封、祖宗血汗所遗之膏腴疆土?此为资敌!此为……卖国!”他的声音在“卖国”二字上陡然拔高,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带着苍老的绝望与愤怒。他猛地转向王座,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王!国土之重,重于社稷!今日割济西,他日齐人贪心更炽,我鲁国岂有残躯可献?公子遂擅专之权,置国君宗庙于何地?”他额头重重磕在冰凉坚硬的殿石上,发出一声闷响,“臣叔孙氏泣血以告,宁死不敢认此城下之盟!”
殿门外的阳光白得耀眼,蝉鸣尖锐刺耳。鲁宣公跌坐在王座之上,冷汗顺着年轻的脸颊滑落,滴在他玄色的丝质朝服前襟,晕开一小片深色。他环顾阶下,季文子低眉垂目,双手恭敬交叠在身前,如同一尊泥像;其他几位卿大夫目光游移闪烁,不敢与其对望。公子遂挺立其间,承受着所有的目光利刃,依旧沉稳如石壁,只是袍袖下的手紧紧捏着那柄象征鲁国正卿身份的玉圭,骨节因为用力而青白凸出。
最终,鲁宣公缓缓地、沉重地闭上了眼睛。那长长的睫毛在年轻的面颊上投下深深阴影,嘴唇苍白地翕动:“济西……济西……既已出口……寡人……只能允之。”每一个字都重如千斤磨盘碾过,“季文子……”
年轻的季文子像被无形的针刺了一下,猛地上前一步,声音紧绷而压抑:“臣在!”
“备礼……厚礼,”鲁宣公的声音细若蚊蚋,“再访齐廷……议定会盟交接之期。”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密布血丝,直射公子遂,“仲父!割土之责,寡人今日担下!然割土之辱,”少年的声音陡然带出铁锈刮砺般的冰冷,“寡人生平一日不敢或忘!”他拂袖猛然起身,踉跄一步才站稳,随即头也不回地冲下王座丹陛,宽大的玄端朝服如同泄了气的旗帜,带着无法承受的屈辱重重拖过地面,在所有人僵滞的目光注视下消失在殿角通往内宫的黑暗甬道深处。
那背影裹着无尽的年轻君王的耻辱与悲愤。
车轮碾过夏末干裂的黄土,卷起漫天尘烟,鲁国使臣季文子率领的二十乘大车组成的浩荡车队,如同蜿蜒的黑龙,艰难跋涉在前往齐国边境平州的土道上。骄阳似火,无情舔舐着每一寸裸露的土地。沉重的车辙压过,留下深深的痕迹,随即又被热风卷起的尘土迅速覆盖。车马所载的金珠玉帛,在粗布遮盖下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沉重气息。押车的甲士汗流浃背,甲叶在毒日下滚烫,却无人敢脱卸。
齐军军营驻扎在济水西岸的河滩上,连绵的帐篷密密麻麻犹如大片灰白色的蘑菇群。营盘坚固,矛戟林立。黑色旗帜上的巨大“齐”字在灼热的气流中剧烈翻卷咆哮。数千齐军甲士列成整齐威严的方阵,甲胄映着刺目阳光,连成一片令人眩晕的、冰冷的金属光泽的海洋。
齐国的黑色王旗在迎宾高台正中猎猎作响。齐惠公高踞主位,玄衣纁裳,冠冕堂皇,神态雍容。两侧文武大臣依序排开,个个表情肃穆。当鲁国使者季文子艰难登台,伏地行拜礼时,他那略显单薄的年轻身躯在齐国庞大的威仪前,仿佛风中飘零的枯叶。
“鲁使季文子,代鄙国寡君,叩谢齐君大义!”季文子额头紧贴燥热的台板,声音穿透喧闹的风和旌旗撕裂空气的声音,清晰送出。
“嗯。”齐惠公略略抬手,目光如同俯瞰蝼蚁,未曾有丝毫暖意。他的话语简短,仿佛眼前之事不值一提。
交割仪式漫长得令人窒息。双方官吏鱼贯而出,各执长长的薄册书卷。齐国的司土与鲁国的舆官彼此相对展开手中丈量土地的绳索,每一步拖拽都需在册页上详细记录位置、尺寸、沟渠、山林、水泽归属。双方嗓音平板刻板,在旷野上反复回响:
“…东至济水三里平沟。”
“…确认无误。”
“…西以原有旧堑为界,复立石表三处…”
“…确认无误。”
“…南接原齐鲁故道,北连…”
“…确认无误。”
声音干涩机械,重复着每一寸疆土的切割与转让。齐惠公稳坐如山,偶尔垂询身边近臣一两句,语调和缓,仿佛谈论的是天气而非疆土。与之截然相反的,是远处那位垂手恭立的鲁国正卿公子遂。他的玄端袍服被强劲河风吹得紧紧贴伏在身上,勾勒出瘦削而僵硬的轮廓。他如同一截枯木,凝固在烈日与河风之中,纹丝不动。唯有侧脸那条紧绷的线条以及捏着玉圭那只用力到发白的手,才稍稍泄露了他内心万钧重压下沸腾的血与冰。他站立的姿态,就像一座沉入地狱的雕像。
仪式进行到日落时分,庞大的书卷在双方主官执笔写下名讳,然后郑重地交换墨迹淋漓的契书。当那象征济西土地所有权的厚重帛卷被齐人最终收起,一种沉重而令人作呕的沉默笼罩了整个高台。
仪式尾声,季文子再次趋步上前,从身后侍从手中接过一只覆盖着精美锦缎的托盘。他手指微微颤抖着揭开锦缎,呈上一对雕琢繁复的玉璧。玉璧在白日余晖下流转着温润而冷冽的光泽。
“此玉,”季文子的声音竭力维持平稳,“乃鄙国寡君感念齐君仁慈,愿使齐鲁情谊,如美玉之坚贞,永世长存。”
齐惠公垂下他那几乎被玉旒遮掩的目光,淡淡瞥了一眼那宝光四溢的玉璧。他身旁一个侍臣会意上前,伸出了那双苍白而微胖的手,极其恭敬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占有欲,将那托玉璧的托盘接了过去,那动作如同拾捡自己的遗失之物般自然。
齐惠公的嘴角终于牵动了一下,那不是笑,更像是对某种既定事实终于完成的默许。他点了点头,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夕阳下的肃杀:“鲁君之情,寡人……铭记于心。”
齐营中号角忽然呜咽般长鸣,撕裂了黄昏浓重的暮色。黑压压的齐军方阵开始缓慢地移动。他们分成整齐的队列,步伐沉重而统一,如同漫涌的黑色洪水,无情地踏过界碑,缓缓注入那片新近获得、在夕阳下泛着赤红霞光的济西沃野。
“撤!”一名齐国将军于马背上厉声高喝,声音嘹亮如鞭。
“呜——呜——呜呜呜——”凄怆的青铜号角再次被吹响。
早已列队于东侧的鲁国甲士们闻声开始后撤。他们的脚步远不及齐军那般整齐划一,带着仓惶与疲惫,深红的鲁军旗帜在暮色中委顿地飘动着,犹如点点干涸凝固的血迹在后退。沉重的步伐在干涸的土地上杂乱扬起一阵阵绝望的尘烟。
鲁国君臣肃立于河岸高处。残阳如血,泼洒在浩荡奔流不息的济水上,也泼洒在鲁宣公年轻的脸上。他定定地凝视着对岸那片渐次融入无边黑暗的土地轮廓线,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如同冷风中的一根芦苇。公子遂立于宣公右后方一步之处,姿态依旧保持着人臣的恭谨。暮色为他刻板的侧脸覆上一层深刻的阴影,那阴影的硬度胜过青铜,而唯一能让人窥见一丝动荡的,是他垂落身侧那只手——那只手的手指痉挛般地死死掐进自己掌心,指尖深陷,几乎要将血肉刺穿。
黑暗终于合拢,将西岸那片陌生的、死寂的鲁国故土彻底吞没。
寒风卷着霜气,扑打着曲阜古老的城墙。宫苑里的梅树光秃秃的枝丫伸展着,在惨淡的日色下如同无数向上天伸出的枯瘦手臂。公子遂在通往王宫主殿的漫长甬道中疾步穿行,玄色朝服的下摆在风中被吹得向后猛烈飞舞。一位鬓发斑白的宿卫老将紧追着他,气息粗重,步伐却丝毫不敢怠慢。
“上卿!王城戍卒尚需三日整备!”老将军的声音沙哑焦灼,在寒风中显得有些破碎。
“调曲阜甲士三千!今日申时,务必备齐兵车百乘!”公子遂脚步未停,声音冷硬如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